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机器人市场蓄势待发人机融合成为主流趋势

时间:2023-03-17 10:05:26 科技观察

近日,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盛大开幕。谱写行业繁荣发展的新篇章。辛国斌副部长在会上透露,工信部正在牵头制定“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下一步要突破机器人系统研制等共性技术,研发仿生感知、认知等前沿技术,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人工智能,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与机器人的融合,加之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中国机器人正迎来加速发展的机遇期。我国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作为自动化制造技术的重要产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断向高性能、智能化拓展。它们不仅广泛应用于各个制造领域,还催生了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两种新兴应用。工业机器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47个主要行业和129个行业。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达到237068台,累计增长19.1%。2021年1-5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136405台,同比增长73.2%。服务机器人:作为更贴近消费者端的服务机器人,在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推动下,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随着服务机器人的不断渗透,未来行业有望持续增长。到2023年销量将突破50万台,销售额有望达到277亿美元。特种机器人:从特种机器人产业规模来看,2020年我国特种机器人营业收入将首??次突破1000亿元,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范围的扩大也带来了市场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力期。各类产品的不断涌现,正在催化市场的最终爆发。未来将迎来人机融合时代。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升级,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和交互沟通能力越来越强,服务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市场呈现显着增长。“人机一体化”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也是世界机器人领域研发创新的主要方向。人机融合的目标是:人与机器人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感知、相互帮助,从而实现人与机器的共同进化。所谓人机融合,是人与机器人关系的抽象概念。它有以下四个内涵。人与机器人的关系将在这四个方面发展:在感知、思维、决策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互补性;2.人机协同,人与机器人可以顺畅交流,协调动作;3、人机协作,人与机器人分工明确,高效完成同一任务;4、人机共进,人与机器人相处后,对彼此的了解更深。“人机融合”背后的三大关键技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机器人的大脑,是人机融合的核心。目前,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在人工智能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制造过程中嵌入人工智能可以使机器人更智能、更灵活,并能在更复杂的情况下自主运行。传感器:传感技术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传感器使机器人能够模仿人类的感官系统来感知环境,促进人机融合的发展。例如,智能设备和机器人结合相关软件,可以实现“看”、“听”、“闻”或“感觉”,“直观地”了解自身所处环境并做出相应反应。人机交互:人机交互的发展是实现人机融合的必由之路。近几十年来,人机交互技术越来越丰富。图形交互、可视化技术、动画技术、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图像和视频识别、动作捕捉、虚拟现实等。这些交互技术催生了机器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即加强人-计算机交互。结语:我国机器人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但未来充满想象空间。“人机一体化”意味着更高的技术难度和集成要求,这也将是机器人市场加速扩张的重要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