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微信公开课Pro,张小龙的开场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大屏幕上玩了一个“跳”的小游戏。张小龙的演讲中,有相当一部分也与小游戏、跳跃有关。很明显,微信正在加紧推广发展缓慢的小程序,容易爆发的小游戏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对于微信来说,小游戏也成了无心插柳。有望成为继端游、页游、手游之后的下一个热门游戏品类。小游戏很可能成为微信变现的重要途径。游戏也是腾讯最擅长的。赚钱的方式。可以说,小游戏对于微信来说有着一箭双雕的价值。微信引爆小游戏市场在微信公开课Pro中,微信游戏产品总监孙春光公布了小游戏的相关数据。上线不到20天,小游戏累计用户达到3.1亿,《跳跃》DAU突破1亿。小游戏无需下载、安装、注册。一些小游戏在信号不好的情况下可以离线玩。目前游戏类型以轻量、简单、短期为主。门槛很低,微信月活用户高达9.8亿。用户基数大,因此小游戏的爆发可期。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在小游戏的用户来源中,只有37%是活跃的游戏用户,41%的用户是游戏迷路用户,22%是非游戏用户,即说起来,小游戏吸引了63%的非重度游戏用户让人想起偷菜游戏在社交网络上流行时“全民游戏”的场景。正因如此,微信游戏总监孙春光也信心满满地表示,未来微信小游戏的用户空间甚至可以达到微信9.8亿的月活用户。跳跃和小游戏并不是微信的第一次尝试。几年前,微信在5.0版本中推出了“劫持飞机”游戏,以推广“微信游戏中心”。玩飞机是昙花一现,跳一跳就流行不了太久。不同的是,微信小游戏基于小程序平台重构了游戏形态,结合开放策略和当前玩家习惯,可以让小游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游戏。首批上线的小程序只有17款,但微信近日宣布,未来将面向所有游戏品类开放,涵盖不同的游戏类型和玩家群体。很少有游戏开发者会错过微信小游戏这个巨大的金矿。正是因为小游戏不是一个平台,而是一种游戏形式,所以不会独占微信或腾讯。微信小游戏跳一跳爆火后,不少知名APP都在自己的应用中加入了小游戏功能。除了《欢乐战斗》,微博控股旗下社交平台有信最新推出了《有玩》,主打双人实时PK小游戏。此外,微信的兄弟产品手Q也于1月初新增“玩一玩”小游戏入口,率先推出微信小游戏开放平台。在社交平台上制作游戏在今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陌陌很早就推出了游戏中心,让用户玩消除六边形、挑战乒乓球等小游戏。但是,这个小游戏不是另一个小游戏。将用户导入AppStore下载并使用陌陌登录进行好友PK。微信小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再有独立的app,所见即所得,点击即玩,同时与微信社交生态融合。快手、YY、友信最新推出的小游戏产品也有类似的形态。为什么迷你游戏会流行起来?微信的很多动作都可以掀起行业的潮流。比如微信公众号掀起“XX号”风潮,成为众多内容平台的标配。就连爱奇艺、QQ音乐、WiFi万能钥匙、迅雷也都推出了自己的账号。再比如,微信小程序上线后,小程序平台上也上线了很多应用。当然,我们会发现,各大应用并不是为了跟风而跟风,而是因为微信的选择是对的,跟风有好处,小游戏也是如此。首先,小游戏迎合了用户对游戏碎片化的诉求,是游戏的风口。手机上的游戏往往是碎片化的,不像端游游戏那样一次可以玩几个小时。尤其是在用户信息负荷越来越重的今天,轻量化的东西更受欢迎,娱乐化的节奏越来越快。以前,《王者荣耀》常常需要几十分钟才能打开游戏。近期推出了新模式“五军之战”,限时8分钟,地图比之前的“王者峡谷”小了很多。在这段时间里,还有一个游戏非常火爆,那就是《青蛙旅行》。除了收获金币和放置食物外,玩家无法对青蛙进行太多操作。各个年龄段的碎片化轻量级游戏。小游戏很碎片化,比如跳啊跳啊,每个游戏都要几分钟,等电梯的时候可以玩一个。在当年客户端游戏大行其道的时候,页游正是在WEB2.0的浪潮中诞生的。它们一度非常受欢迎,因为它们更轻便。不过相比页游,小游戏更加规范,尤其是寄生在超级应用中的小游戏,基本上都有一套开发标准,体验也比较一致,比页游好很多。其次,小游戏成功的关键在于社交,社交又反过来激发了社交。根据微信公布的数据,小游戏的男女用户比例接近1:1。如此均衡的用户结构在任何游戏中都是罕见的。正是这样均衡的性别比例,让小游戏具有了极强的社交属性。一方面,小游戏如果能结合社交关系,可以丰富游戏玩法,增强用户的积极性,提升玩家的满意度。就像微信小游戏一样,结合好友排行、群排行、围观、挑战等,通过社交引入更多玩家,加速爆发进程。另一方面,一些小游戏必须要有社交关系才能玩,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打麻将和游戏。腾讯一次做了很多游戏,正是因为腾讯拥有最真实的社交关系。其实对于腾讯来说,很多游戏已经是社交的一部分,小游戏也是如此。面对面的时候,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搜索游戏。游戏和社交网络从来没有分开过。也正是因为如此,陌陌这个第二大社交平台此前在游戏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当然,收入规模在直播面前不值一提。YY和快手一直致力于社交提升用户粘性,所以他们做小游戏也是出于这个目的。不过,目前YY和快手的小游戏都是以独立APP的形式存在,这与小游戏“所见即所得”的概念有些背离,同时,还有社会关系缺乏沉淀,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优信在这一点上更具竞争力:它背靠的微博是社交媒体,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优信也有语音社交。所以它没有做一个独立的小游戏应用,而是在已有1.2亿注册用户的优信App中加入了小游戏功能,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和陌生人一起玩小游戏。可以和陌生人互相关注,聊天交友。说白了,小游戏已经成为优信提升用户社交体验的工具。这个想法和沫沫有些相似。第三,小游戏可以形成变现模式,为平台带来真金白银。游戏一直是一项接近金钱的业务。正如微信游戏所预料的那样,小游戏未来的变现模式主要是广告和虚拟道具。前者主要针对社交、棋牌、消除、飞射等高活跃度、高曝光度、高时长的游戏类型;后者适用于针对中度和重度玩家的游戏类型,如策略游戏、音乐舞蹈、塔防、角色养成等小游戏。另一方面,有信和陌陌可以将小游戏和社交结合起来,并以此变现,比如让用户给喜欢的女神送小礼物或道具。第四,小游戏可以成为小程序的入口,最终成为应用平台。微信小游戏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繁荣小程序生态——一方面是培养用户使用小程序的习惯,另一方面是提升小程序的开发者生态。小程序。映客、YY、快手等平台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做出小程序,毕竟不会成为万能的超级应用。不过,对于支付宝、百度、微博等超级应用,它们一直都有成为“万能”应用的野心。他们都已经或即将推出类似于小程序的轻量级应用平台,如何推广呢?微信用小游戏带小程序的思路也值得学习。小游戏平台如何才能成功?很多平台都有XX号,但真正成功的不多。很多平台都做过类似小程序的尝试,但大多以失败告终。同样,虽然目前有一堆平台想做小游戏,但想要成功并不容易。具体来说,我认为小游戏平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有机会获得成功:第一,要有足够的用户规模和粘性,社交是必不可少的。小游戏的优点是无需安装,但用户需要一个基本的小游戏基本应用程序。因此,只有具备一定用户规模的平台,才能顺势而为开发小游戏。通过新的独立应用程序制作小游戏比推广独立游戏更好。申请更难成功。目前看来,拥有1亿用户的App是小游戏平台的基本门槛。同时,应用属性也很关键。工具类APP很难在XX号成功。关键原因之一是工具应用程序缺乏粘性。不管是新闻还是游戏,本质上都是一种争夺用户时间的游戏,工具类APP的用户用完了就走,没有需求就不会回来。具有社交属性的应用,因为有社交关系粘住用户,相对更容易获得用户时间,所以更容易推广游戏业务。从这一点来看,QQ、微博、陌陌等社交平台做小游戏平台的机会更多。QQ已经推出了小游戏开放平台;它可以很好地与游戏结合。此前已有游戏中心,通过控股应用优信入局,为优信导入流量等资源;其次,要有持续迭代的能力,避免昙花一现。网络上不乏一夜爆红的游戏。但是,很多游戏,尤其是网页游戏,都是昙花一现,过了几天就没人在意了。任何一款游戏要想持续吸引用户,就需要不断迭代和引入新的玩法和新的元素,就像《王者荣耀》或《魔兽》的地图不断增加一样。小游戏也需要有迭代的能力。除了在皮肤、角色、地图等常规维度上下功夫,还可以在社交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比如从二人对战延伸到四人对战,或者团战。小游戏也可以结合AI技术,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利用社交网络传播的特点,探索用户更愿意分享的游戏形态。第三,要结合平台属性,而不是步微信后尘。直接照搬微信的玩法是不可能的。不同的平台有自己的业务特点。例如,直播平台擅长视频娱乐直播,小游戏自然需要与视频直播更多结合;沫沫和佑欣是陌生人。社交,如何将游戏与陌生人社交结合起来,帮助用户认识陌生人,也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研究院研发的抖脸pk游戏,随机匹配用户后,双方通过视频看到对方,并模仿屏幕上出现的emoji表情一起PK,系统通过添加的表情算法自动评分人脸识别技术基础,提升社交趣味性。总而言之,微信小游戏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各大社交平台在小游戏上的动作才刚刚开始。整个小游戏市场正处于爆发前夜。谁将成功复制微信小游戏,成为一大悬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