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无人机偷拍防不胜防,三方面下功夫必不可少

时间:2023-03-16 19:50:32 科技观察

近年来,民用无人机的快速普及,无论是航拍、休闲娱乐、农用无人机,都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植保、电力巡检、巡检……无人机在各种场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帮助人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与此同时,无人机作为一把双刃剑,也衍生出一些新的问题。其中,黑飞、扰航、伤人等事件频发,给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带来重重挑战。在诸多问题中,无人机偷拍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视。由于无人机在空中隐蔽性强,一般人很难察觉,但实际上,无人机造成的危害不亚于黑机扰乱航行、坠毁伤人。如果说无人机造成的扰乱和伤害是对人身健康和社会安全的损害,那么无人机偷拍则是对个人、集体乃至国家隐私的侵犯。小范围内,不少用户在社区内随意驾驶无人机,或者一些狗仔队利用无人机进行跟踪拍摄,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再大一点,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球队经常会在赛前用无人机偷拍对手的照片,以获取对手的战术和训练,这侵犯了集体隐私。从更大层面来说,一些用户偷拍军事基地或重要场所的照片,很容易对国家隐私和安全造成威胁。基于此,防止无人驾驶飞机飞行和偷拍无人机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势在必行。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智能制造网认为,可能需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要加强立法建设。无人机偷拍盛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法律法规的有力约束,所以很多用户放飞自我,为所欲为。针对现实生活中不断发生的黑飞、偷拍乱象,一方面,要加强无人机专项法治建设,在无人机制造、生产、应用等环节筑起法律屏障,真正管控无人机。.另一方面,也要加大法律控制的处罚力度,使法律效力真正发挥作用。其次,加强监管创新也很重要。有了法律的支持,还需要监督的协助。同时,监管也需要融入创新思维。比如,监管可以开展多部门合作,监管可以调动群众力量,监管可以探索多元化手段等等。现阶段,我国现有的监管包括无人机飞行需提前报告等方式,对“低小慢”无人机的管理非常有效。未来,我国需要更加重视空域管理和程序。简化方面。此外,还需加强技术支持。技术手段对于隐私保护也是非常可行的。例如,通过无人机干扰器等反无人机设备,可以很好地保护一定空间不受无人机干扰;或者通过各种监控技术,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监督相关的无人机。总而言之,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及时发现无人机,还可以大大规避无人机。未来各项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提升,将有助于无人机更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