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三季度中国手机市场格局由“一超多强”变成“诸强争霸”

时间:2023-03-16 18:07:10 科技观察

三季度,中国手机市场格局从“一超多强”向“诸强争霸”转变。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8080万部,同比下降4.7%。可以看出,第三季度全球和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供应紧张是导致出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元器件不足,另一方面是生产、物流环节的干扰。StrategyAnalytics预计供应受限将持续到2022年上半年。就中国市场而言,手机平均单价的持续上涨以及缺乏产品创新来刺激消费者缩短换机周期是市场的主因。市场持续下跌的主要因素。终端需求不及预期导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下滑。“对于手机市场的下行趋势,从供应的角度来看,晶圆、基板、物流运输等上游因素仍然是供应瓶颈,部分情况下交货周期是平时的两倍;从手机的角度来看手机元器件方面,部分热门芯片平台如天玑700、电源IC、LCD驱动芯片等均供不应求。”IDC中国研究经理王曦表示,手机市场的演进已经开启了争霸战,在中国大陆市场,IDC数据显示,vivo以1790万台的出货量位居市场第一,而OPPO(含一加)以1600万台的出货量稳居第二。荣耀重回第一梯队,以1400万台进入前三,第三季度市场份额升至17.3%。出货量1100万台,国内份额受供不应求小幅下滑,第三季度排名第四;苹果排名第五,出货量808万台,从数据可以看出,与上半年相比,龙头厂商的份额差距继续缩小。”2021年三季度,前五厂商之间的差距将继续拉大,市场格局将由原来的‘一超多多’发生变化。强'到'列强争霸'。”王曦说。在排名前五的厂商中,小米和荣耀备受关注,但两者面临的情况完全不同。荣耀跃居国内第三,而小米则是两连败。在全球市场,苹果打败小米重回第二。在中国市场,小米被荣耀反超。小米的失败是有据可查的。StrategyAnalytics高级分析师吴一文表示,小米第三季度业绩下滑有两个原因。一是小米遭遇元器件短缺,直接影响了出货量。零部件供应短缺是笼罩在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阴影。在短缺的背景下,制造商对供应链的控制能力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小米弱于苹果和三星。苹果对供应链有很强的影响力。强大的控制力和议价能力,三星自身在关键元器件方面具有强大的研发和集成能力。二是竞争对手带来的压力。苹果在三四季度一直比较强势,苹果iPhone13的发布给小米带来了压力。其次,荣耀在中国市场的崛起,也给小米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这两个原因在四季度不会有明显变化,因此小米排名在四季度恢复的可能性不大。对于荣耀跃居第三重回第一梯队,吴仪文表示,在中国市场,荣耀第三季度的表现非常亮眼,背后有几个重要的驱动因素。首先,荣耀的芯片问题在第三季度得到进一步缓解;其次,荣耀在第三季度发布了大量新品,其产品组合完全覆盖了1199元至7999元的价格区间。第三,渠道业务是荣耀的投资之一,荣耀在线下也得到了有利的支持;最后,从品牌上来说,荣耀也是华为孵化的自主品牌,具有一定的品牌基础。如果供应链能够保持稳定,荣耀第四季度在中国将延续增长态势。亚太、中东、非洲等新兴手机市场占比逐步提升。目前,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终端厂商也在积极拓展渠道。王曦认为,在产品趋同但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下,市场将考验终端厂商掌控核心渠道的能力。渠道,尤其是线下销售,着重于线下消费者的覆盖和长期的消费者关系管理,而这正是终端厂商需要依靠线下合作伙伴来实现的,所以无论排名如何变化,谁来争夺线下渠道资源,终端厂商的核心点是让线下合作伙伴看到可持续的发展,清晰稳定的路线规划,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合作动力、合作信心和忠诚度。对于近两年全球手机市场的走势,王曦表示,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但国际市场,尤其是亚太、中东、非洲、中欧和东欧正在逐渐增加。国内市场竞争最激烈,用户群体分布更广。中国市场的经验可为海外市场提供借鉴,也将对终端厂商的海外扩张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全球层面,全球业务覆盖范围更广、可持续性更强的厂商,在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中将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