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我的区块链之路

时间:2023-03-16 17:23:02 科技观察

自从1999年正式进入IT行业,转眼20年过去了。这20年IT技术的创新,远远超过过去200年的总和。作为IT老手,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受新技术的挑战。很多同事因为超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两鬓斑白,英年早逝。很多同事因为长年在电脑前奋战,身体状况堪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区块链就相当于比特币,而实际上区块链包含的是虚拟货币,但虚拟货币不是区块链。或许从我20年的工作经历来看,普通人也能理解区块链的来世和今生。区块链最早应用于分布式账本区块链的主要应用方向。1999年以来,我国经济就像脱缰的野马,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高了。以前是单一产品,1999年以后,公司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的特点。这时候,集团内部的公司就需要一些共识机制来实现管理、控制和协调。目的。基于CS架构构建的网络连接了40多家内部企业,涉及制造、旅游、交通、餐饮、房地产等,每一类企业又细分为多个小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了各种内部交易,从而导致了企业内部重复计费的问题。基金交易真是个大麻烦。处理这些收据和其他应付款的账目使会计师不堪重负。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实行统一的财务标准。现在的会计都是4位数的会计科目,而20年前,连每个地区的科目代码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实行统一的财务考核标准,这大概是最早的共识机制,就是让大家按照到一个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标准是区块链的基本工作时间。2009年,随着企业再次腾飞,新的问题又来了。以前的乡镇企业大多集中在一个地方,彼此之间的距离最多只有七八公里。由于公司业务的拓展,许多公司已经走出地区,走向世界。集团企业数量从最初的40家增加到100多家,数据存储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集中,所以我们对网络环境进行了改造,将原来的CS架构升级为BS架构,从局域迁移共享到互联网,数据的集中处理越来越难以适应业务的扩展,所以去中心化、泛联动、分布式成为我们的新选择。区块链技术不依赖额外的第三方管理机构或硬件设施,没有中心控制。除了自成一体的区块链本身,每个节点通过分布式记账和存储,实现信息的自我验证、传输和管理。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以我们公司为例。今天,有300多家公司。这些公司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集团旗下子公司每天真实的财务和业务数据,真的很难查到。因此,我们思考是否可以使用另一种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们对整个集团的数据进行了重新梳理,建立了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其中,数据层封装了底层数据块和相关数据加密、时间戳等基础数据和基础算法;网络层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共识层主要封装网络节点。多种共识算法;激励层将经济因素融入区块链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合约层主要封装各种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特性的基础;应用层封装了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在该模型中,基于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分布式节点的共识机制、基于共识算力的经济激励、灵活可编程的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创新。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从实践进展来看,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应用大部分还处于构想和测试阶段,距离真正应用于生活和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获得监管部门的认可和市场也面临很多困难,但区块链技术是未来的方向和趋势,尤其是对于那些超大型企业来说,区块链是未来必然的选择,因为只有区块链技术才能解决公司日益复杂的业务模式的唯一途径。今天的区块链技术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