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AI算法中的围攻,外卖骑手的“突围”

时间:2023-03-16 13:27:28 科技观察

被困在系统中的外卖骑手正在反击。近日,国外科技媒体Wired报道称,平台公司利用算法迫使外卖骑手更快、更高效地工作,导致相关交通事故增加。为了应对困境,他们正在采取行动:一方面,建立沟通渠道,共享道路,比如微信群;另一方面,他们集体拒绝了一些他们知道无法按时交货的业务。本报告的意见来自黄辉和于子正两位学者的团队。前者是伦敦国王学院的博士生,之前在上海打过6个月的零工;后者是卡迪夫大学的助教,相关研究发表在《Media International Australia》期刊。图注:Rider交流群,来自于子政的论文与子政同感的还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冯向南。他在《社会发展研究》的一篇论文中说:骑手们在合理运用规则、积极合作与奋斗、自主选择用餐路线和秩序、建立“前后”、寻求成就感和身份认同等方面减少了控制平台,争取劳动自主权,维护自己的主体性。同时,《连线》报道提到,对于发生事故的骑手,平台将从系统中彻底删除该骑手,订单数据也会莫名消失。此论点引自自媒体《一个席位》的研究报告:《我们应聘过骑手,打过卧底电话,看了1907份判决,最后拼出了这部外卖平台进化史》。据悉,中国有2亿人从事灵活就业,约占全国劳动力的1/4,服务类(订餐)约有4.69亿人。灵活就业群体可能来自偏远地区的“夕阳产业工人”和“农民工”。送餐等灵活用工场景对他们来说就像创业一样,因为除了算法没有人可以控制,工作具有灵活性和自主性。为了保护这些群体的权益,连线提到政府已经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 》,并于3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一项规定劳动者可以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平台订单分配和薪酬构成。以及薪酬、工时、奖惩等相关算法”。同时,政府还将成立专业的评估团队,深入分析算法的机制,使算法“公平透明”。1、AI平台如何控制劳动过程?去年,北大博士后陈龙经历了五个半月的送货工作,然后写了一篇题为《“数字控制”下的劳动秩序*———外卖骑手的劳动控制研究》的论文,讲述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公开了骑手在送货上的控制过程和手段。平台。该论文称,人工智能及其背后的人正在通过重新分配控制权和数字控制来“优化”劳动过程。骑手的工作流程是:到店——取货——送货。骑手的GPS位置和送货时间都受到平台和消费者的监控;平台会根据消费者给予的评价对骑手进行奖惩(虚拟积分和真实奖金)。在骑手的劳动过程中,平台系统负责指导骑手的工作,消费者负责评价骑手的工作,平台系统负责对骑手的奖惩。因此,在互联网平台行业,控制权的重新分配带来了平台系统和消费者的介入,使得平台企业更容易摆脱劳动关系和雇主责任。在数字控制层面,平台从两个角度采集数据,一个是针对骑行者,智能手机的GPS定位系统,蓝牙,手机传感器的运动状态识别;对于商家和消费者,它收集他的地址、楼层、用餐时间、订单重量、数量、消费口味等。然后平台根据以上数据对骑手进行管理。值得一提的是,自动化生产中的“数控”是开放的,但平台系统中“数控”的过程是隐藏的,因为收集数据和使用数据结果的过程是隐藏的。2.工人如何与AI平台打交道?在论文《人工智能时代互联网平台劳动过程研究* ———以平台外卖骑手为例》中,研究员冯向南和詹静公开了工人的对策。如前所述,路线和顺序、“前后”的建立,以及对成就感和身份认同的追寻,降低了平台的控制力,争取了劳动的自主性,维护了自己的主体性。作者说:骑手的抵抗力和战斗方式有限,特点是被动抵抗尝试。只有在极端情况下,骑手才会主动抗争,维权。被动抵制的尝试包括报告异常、延长配送时间、利用平台规则转移订单、通过平台投诉机制维权等。其中,代表权往往是无用的,它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权利。在积极配合与抗争层面,骑手们尝试通过同伴互帮互助,“用脚投票(辞职、退出)”,积极维权。以诉讼方式解决问题只会在极端情况下发生,往往是骑手无奈的选择。图片来自于子政的论文。同伴互助在论文中被定义为弱抵抗。骑手一般以站点为单位,有自己的微信群。在微信群里,骑手们可以交流送餐技巧,比如如何安排食物、如何规划路线、如何求表扬等。通过以上内容的交流,骑手形成互助,提高送餐效率,减少差评。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呆板的人工智能技术,骑手在配送过程中仍会依靠自身的经验积累和思维自主规划路线和选择。对个人最有害的是对真实情绪的压抑:“我们做外卖的时候,吃苦、吃苦、吃苦。所有的责任都在我们自己。如果饭洒了,那是我们自己的。比如,如果,如果饭洒了,我给你,我买的,别跟我投诉,投诉我扣钱。(20180710Y1-005)”外卖骑手在配送过程中必须遵守平台规定,以和善的态度为顾客送餐。一定要尽量克制和道歉,压抑真实的情绪。否则,骑手可能会被客户投诉,失去奖励和服务积分,并被罚款。本文转载自雷锋网。如需转载,请在雷锋网官网申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