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有钱人”,也不能算极客。
Pebble 是我购买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可穿戴设备。
我第一次了解 Pebble 是通过一篇技术文章。
报道内容主要提到了Pebble在Kickstarter众筹平台上的成功融资。
记得文章中用醒目的话语提到,这是Kickstarter平台融资金额最大的项目。
。
相信很多人都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认识Pebble的,当然也包括我。
但后来让我决定购买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另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提到Pebble决定开放SDK(软件开发工具包)供开发者开发应用程序。
因为我还是某学校的研究生,专业是软件开发,也有一点极客精神。
另外,智能手表在当时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东西(现在还算吗?),所以我就买了一个。
它不仅让我有机会真正了解智能手表这个新事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的编程能力,所以我后来在网上商店买了一块黑色的Pebble。
但可惜的是我买的Pebble不是原装的,因为原装的要么当时没货了,要等一段时间,要么就是有点贵。
我买的是在国内加工的,和国外卖的Pebble基本一样。
发行价也差不多,人民币。
开始使用后,您需要了解如何使用Pebble及其功能。
要使用Pebble,您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名为“Pebble”的App。
本App前段时间已经升级到1.7.0版本,并且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
之前的版本基本只支持电话和短信提醒;更新后的1.7.0版本可以支持音乐播放控制、日历提醒等功能。
当然,Pebble 也内置了一些计步器等模块。
使用时需要手机和Pebble。
通过蓝牙连接,即可正常使用Pebble的功能。
到目前为止,我对Pebble的感受可以概括如下: 响应时间:在使用Pebble的过程中,我认为Pebble的响应速度几乎是无缝的,甚至比手机还要快一点。
,表现在每次有电话或者短信进来的时候,Pebble其实比手机更早提示。
也就是说,如果仔细观察,往往是Pebble先提示来电或短信,然后手机才响应。
对音乐的控制基本无缝;功耗:这也是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性能参数。
由于Pebble采用电子墨水屏,因此电池寿命相对较长;外观和界面:Pebble提供了相当多的可选颜色。
从整体外观来看,Pebble显得相当规整,并没有太过夸张。
材质为塑料,所以重量并不算重,整个屏幕尺寸也比较适中;特点:Pebble 为用户提供了多种表盘选项,还包括一些内置的计步器模块。
与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相比,Pebble 显得还是相对保守。
事实上,在购买Pebble之后,我关注了腾讯科技的报道,发现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可穿戴设备的推出,无论是推出了两代的索尼智能手表,还是声称没有的那一款有意进军可穿戴设备领域。
高通Toq(主推一种可以降低功耗的技术),或者推出后不久就面临30%回报的Sumsang Gear,或者国内新来者国科和映趣科技,或者大家期待的巨头苹果iWatch的技术而谷歌的Gem无论是其主要的智能功能还是健康追踪功能似乎都有点太分散了。
每个制造商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定义和设计产品,这往往会给公众留下“碎片化”的印象。
功能不多且不统一。
你关注的功能我没有,我关注的功能你也没有。
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很难做出选择的,毕竟价格也是一个硬伤。
尤其是对于想要购买智能手表的消费者来说,显得非常被动。
名气不大的厂商没有足够的品牌号召力,名气大的厂商则面临着退货、耗电快,甚至隐私问题。
我对这类产品非常看好。
之所以大家对可穿戴设备持怀疑态度,很可能是因为厂商太急于推出自己的可穿戴设备,但这些设备往往更多的是试水,有功能。
它很简单,没有任何规定。
电力消耗、回报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而且,价格太高了。
它无法说服消费者,无法打动消费者,所以它给大家的印象是这是一个可穿戴产品。
设备,这是智能手表吗?无论如何,无论是智能手表、可穿戴设备垂直领域,还是整个可穿戴设备家族,都迫切需要一个行业标准来起到指导作用。
有了标准,整个生态环境就会相对规范,所以骚年,去创造奇迹吧!关于我 骚熊子,男,24岁,成都某大学研究生,软件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