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设备是光网络系统的核心。五年来,行业大起大落,波动非常剧烈。总体而言,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一大批中国厂商得以加快步伐,追赶国际巨头的步伐。2014年,光通信器件行业一扫2013年的低迷,进入高速增长期。究其原因,除了中国移动获得固网宽带牌照,以雄厚财力冲击宽带接入市场外,4G网络建设是更重要的因素。2014年,无线产业链上下游均受益于三大运营商的4G网络建设投入,实现了远超上年的发展速度。与无线紧密相连的光通信再次恢复繁荣。2014年的表现很漂亮。2014年,几大终端厂商整体表现亮眼。作为国内光通信器件的龙头企业,光迅科技2014年实现营收24.33亿元(约合4亿美元),同比增长14%。扣除政府补贴的减少,其净利润也保持稳定增长。海外业务收入6.51亿元(约合1.05亿美元),同比增长20%,成为中国第一家海外销售额突破1亿美元的光器件制造商。武汉另一家光通信器件生产企业华工正源的表现更加亮眼。根据华工科技2014年财报,华工科技2014年实现营收8.93亿元,同比增长74.7%;毛利率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除了对华为和中兴的销售额持续增长外,还发展了新的大型系统供应商,如NSN。香港上市公司昂纳光通信在过去几年遭遇发展瓶颈。光通信业务低迷,毛利率大幅下滑,多元化转型未果。2014年,昂纳光通信实现收入7.81亿港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国内市场收入为3.19亿港元,同比增长18.6%。另一家不得不提的厂商是海信宽带。这家低调的厂商,虽然一直传闻尚未上市,但2014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30亿元。除面向设备的ONU代工业务外,其光通信器件业务仍处于国内前列,并可进入全球TOP10。光通信器件受益于2014年4G网络建设投资,2015年前景依然乐观尽管几家主要设备制造商的业绩表现乐观。增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光迅科技数据子系统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海信PON模块的完善。模组出货量实现大幅增长,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这些也是2014年4G光模块出货量最大的厂商。昂纳在财报中也透露,凭借4G和宽带业务实现了业绩反弹。2015年市场展望2014年光通信器件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以传统最大的PON模块为例,其价格被系统厂商压到了利润底线,让很多设备厂商哭笑不得。与有源光器件相比,无源光器件由于缺乏与系统厂商议价的筹码,大多处于赚钱而不赚钱的状态。4G光模块的规模虽然才用了两三年,但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相关预测显示,2014-2015年光模块价格每年下降10%,2016年下降15%,但实际上2014年的下降幅度超出了预期。但预计国内基于4G的传输光模块市场空间将从2014年的16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46%。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仍将是拉动光模块厂商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2015年,光通信器件市场还有更多值得期待的利好。一是宽带接入市场的民间资金已经开始试点,其开放程度已经超过了无线虚拟运营商。相信随着更多细则的出台,全国各地的私募基金将陆续入市。要知道,最大的民营宽带运营商鹏博士电信集团,长期以来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宠儿。魏乐平甚至预计,民间资本将占到宽带接入投资的一半。二是数据中心市场呈爆炸式增长。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过去几年数据中心建设规模巨大。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拥有数百万台服务器。光通信器件厂商的最大客户。2015年,数据中心市场的增速依然远超电信市场,这为中国光通信器件厂商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机遇。而且,国内数据中心市场也在崛起,三大运营商都在发力成为这波浪潮的主角。中国厂商凭借逐渐成熟的技术和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必将成为这一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比如后起之秀旭创科技,凭借在数据中心市场的出色表现,获得了谷歌资本和光速创投的3800万美元投资。光迅科技希望在未来五年内,数据中心产品的销售额能够达到目前有源器件的总销售额。从去年到今年,华工正源在数据中心市场投入了大量资源。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厂商,如吉星通、易飞扬通信等,已经在该领域布局。从中国战略来看,“一带一路”将带动中国通信基础设施提供商大举进军亚洲周边国家。对于经过中国残酷市场考验的光通信器件厂商来说,新的市场机会非常大。国内市场维持高位运行。日前,主要市场在中国大陆的台湾光通信设备制造商华星光通表示,中国积极投资固网宽带建设,导致GPON需求激增甚至出现短缺,这是2015年繁荣的最佳选择。footno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