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遭遇“无用”的困惑

时间:2024-05-22 19:47:21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正在超越智能手机成为市场新星。

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在媒体宣传中,可穿戴设备都是备受追捧的热门话题。

可穿戴设备,简单来说,就是可以直接佩戴在身上或者集成到用户的衣服或配饰中的便携式设备。

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

基于对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良好预期,包括互联网巨头在内的各大公司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一市场。

一股汹涌的可穿戴设备浪潮似乎即将来临……“大多数用户在购买可穿戴设备6个月后就会停止使用。

”尽管可穿戴设备制造商不愿意接受这一观点,但市场研究机构Endeavor Partners仍然在日前发布的报告中公布了这一调查结果。

由于相关技术不完善、产品实用性不足、生态系统不一致以及缺乏杀手级应用,可穿戴设备虽然具有较高的市场吸引力,但消费者并不买账。

市场“虚火”之下,可穿戴设备面临着“无用武之地”的风险。

概念热炒,市场“虚伪”。

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军可穿戴设备。

这似乎已经成为科技界的一种“时尚”。

英特尔、苹果、谷歌、微软、三星、Facebook等公司都“聚集”在这一领域。

领域,而在资本市场,可穿戴设备概念受到追捧。

这不禁让人想问,可穿戴设备真的这么受欢迎吗?可穿戴设备确实很火,但从目前来看,这只是市场的“虚火”。

从已经推出的可穿戴智能设备来看,目前还没有一款产品足以掀起革命性的浪潮,而且根据市场研究公司Endeavor Partners的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热情并不高。

那些购买了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会在短时间内(一年之内)放弃使用。

如今的可穿戴设备的生命周期显然无法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电子产品相比。

市场研究公司Technaanalysis Research的分析师鲍勃·奥唐纳(Bob O'Donnell)表示:“可穿戴设备被过度炒作,业界对销量和销量的预期不切实际。

”虽然这个观点可能会受到质疑,但仔细想想也是有道理的。

尽管可穿戴设备的良好预期令人兴奋,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仍处于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

如今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在功能上仍然无法与智能手机相比,而且这些设备很多都运行在不同的平台上,与其他设备的互操作性很差,消费者在使用时会受到很多限制。

以现在已经相当成熟的智能手表为例。

从功能上来看,它更像是简化版的智能手机,操作也没有那么方便。

高昂的价格,确实很难让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购买欲。

欲望。

然而,目前的情况并不代表未来。

从长远来看,可穿戴设备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

有研究机构指出,可穿戴设备真正的“春天”将在五年后到来,届时将成长为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

Technaanalysis Research预测,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销量将达到1万台,营业收入达1亿美元。

这个数字将分别为1万美元和21亿美元,增长空间非常可观。

打造杀手级应用是关键 解锁可穿戴设备市场未来的关键是什么?答案是杀手级应用程序。

如今,可穿戴设备的浪潮已经掀起,但人们还没有看到像iPhone一样颠覆市场的革命性产品和应用。

“只有出现一个主力产品,可穿戴设备市场才有望发展成为可以与智能手机相媲美甚至取代的市场。

” NextMarket Insights首席分析师Michael Wolff表达了他的观点。

他认为,在当今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中,专注于运动的设备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这个市场仍然缺乏增长潜力。

只有重磅产品出现之后,可穿戴设备市场才会迎来真正的大发展。

杀手级应用的缺乏确实是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一大缺陷。

从目前市面上的可穿戴设备产品来看,无论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还是智能眼镜,它们的功能似乎都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简单复制和延伸——来电显示、语音通话、短信查看等,而很多产品如果没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配合就无法实现这些“高级”功能,这意味着目前的可穿戴设备还只是智能手机的“配件”或“附属品”。

那么,消费者为什么要花钱买可有可无的东西呢?可穿戴设备要真正发展起来,就必须与智能手机不同,做智能手机做不到的事情。

英特尔新设备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迈克·贝尔表示:“可穿戴设备必须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不是关于技术,而是关于什么样的技术可以让你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

”贝尔认为这就是问题所在。

确实,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款与以往不同的产品显然更具吸引力。

只有“做智能手机做不到的事”,可穿戴设备才能受到青睐,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当然,可穿戴设备面临的问题还不止于此。

建立统一的生态系统、增强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降低开发者的开发难度、开发种类繁多且数量可观的应用程序都是可穿戴设备。

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