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如何区分AR和VR的区别?

时间:2024-05-22 17:35:46 科技赋能

直到今年上半年,VR仍然是一个相对小众圈子里自诩的产品。

不过,从下半年开始,随着Oculus、索尼、HTC等几大VR硬件巨头相继公布年度消费产品计划,国内厂商终于按捺不住了。

腾讯、百度、乐视、小米、暴风视频等纷纷曝光了“蓄谋已久”的VR产业布局。

一时间,VR风靡一时。

对于极客和硬件爱好者来说,解释什么是VR这个问题无关紧要,但随着消费市场即将开放,普通大众对VR的认识却很少。

网上大部分关于VR的文章要么是技术人员无上限地炫耀自己的智商优势,各种专业术语会吓到新手;或者他们没有知识,用AR图片开始谈论VR行业。

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写一篇基础的、通俗的、甚至在业内人士看来有点“次要”的文章,向普罗大众解释一下,VR到底是什么?第1部分:VR到底是什么?我们先来看看百度百科上的官方版本是如何解释的(为什么不是维基百科?你知道。

) VR(VirtualReality)即虚拟现实,是美国VPL公司创始人拉尼尔在20世纪80年代发明的。

最初提出。

具体内涵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显示、控制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交互式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的技术。

其中,计算机生成的、交互式的三维环境成为虚拟环境(VirtualEnvironment,简称VE)。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模拟系统。

它使用计算机生成模拟环境。

它是一种融合多源信息使用户沉浸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觉和实体行为系统模拟。

在这种环境下……好吧,我知道你没听懂。

以下是人类版本。

体验过VR设备的朋友都会明白,VR的观感是很难用言语描述的。

我们试图从上面的描述中提取它。

拿出三个关键词,即交互、三维(3D)、沉浸式,围绕这三点进行解释: 1、VR虚拟现实场景是交互的而不是单向的。

不难理解,人机交互是通过人机界面、控制设备等来实现的,比如我们通过触摸操作实现与智能手机的交互,通过鼠标键盘实现与PC的交互。

目前与VR设备最常见的交互有以下几种: 手势控制:戴上手套就可以在VR场景中看到自己的手;头部追踪:场景随着头部视角的移动而变化;触觉反馈:戴上VR护具,它会帮助你在VR场景中实现触觉反馈。

例如,它会模拟你玩射击游戏时被射击的感觉。

其他技术如动作捕捉、眼球追踪和各种传感器技术目前正在完善中,未来将逐步推出更多消费类产品。

2.视觉效果是3D的,但和3D电影不是一个概念。

人眼在固定视角下的视角范围通常为度。

这个视角范围通常是我们在电影院看电影时的最佳范围。

如果超过这个范围,抬头看到的可能是天花板,低头看到的可能是鞋子。

简单来说,除了你面对屏幕的部分之外,都是实现3D的。

只要低下头,一秒的场景就会出现。

VR和3D最直观的区别就是VR实现了全景、无盲点的3D沉浸式观感。

全景是指在水平方向的基础上,增加垂直方向的范围,从而可以看到“天”和“地”的全景。

这样,借助VR头盔的陀螺仪传感器,当你的头部转动时,你看到的画面也会同步切换场景。

这就是所谓的“沉浸”到虚拟场景中。

3、沉浸感逐渐让你分不清虚拟与现实。

沉浸感是衡量VR设备好坏的重要指标。

设备的沉浸感越强,用户就越相信自己所处的虚拟场景是真实的。

理论上,当实现完全沉浸时,用户将无法区分自己。

无论是在虚拟世界还是现实世界。

当然,以目前的技术实现完全沉浸还为时过早。

真正的完全沉浸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还包括触觉甚至嗅觉和味觉,所有这些都可以与虚拟场景进行交互。

如果这不容易理解,你可以想想你曾经做过的最现实的梦。

在梦中,你从第一人称视角观察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同理,完全沉浸在VR中也是这种体验。

Part2:如何通过外观区分硬件设备是VR还是AR?很多人容易混淆VR和AR的概念,认为两者是同一个东西。

但事实上,AR和VR除了都是前沿技术外,无论从技术还是应用上来说,都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在VR和AR同样流行的今天,普通消费者如何区分它们呢?我们先看一张图:最基本的是,你能分辨出这三个硬件设备是VR还是AR吗? VR设备:目前的VR设备通常比较“笨重”,并且具有以下特点:需要像头盔一样罩在头上;全封闭式,与面部接触有橡胶或海绵制品,使面部与设备紧密贴合,防止漏光;眼镜片通常是圆形凸透镜。

AR设备:AR设备相对“轻”(AR领域的硬件设备其实更广泛,本文仅以可穿戴设备为例。

)AR设备通常以眼镜的形式呈现,比如Googleglass,眼睛的晶状体通常是方形的。

棱镜,用户佩戴AR眼镜后,图像通过镜框内的微型投影仪投射到棱镜上,再通过靠近人眼的棱镜反射。

通过棱镜,人眼看到叠加在真实场景上的显示内容。

那么回到最开始的那张图,图②和图③分别是AR设备Google glass和VR设备Oculus。

那么图①,微软的Hololens属于什么?因为它看起来既不像 Oculus 那么笨重,也不像 Google Glass 那样轻。

但接下来我们看一张图就明白了:我们可以看到Hololens内部有一个类似于Google Glass(非圆形)的全息镜头,而且头盔没有封闭,所以我们判断它是一个AR设备。

是不是很简单?与VR虚拟现实的沉浸感不同,AR(Augmented Reality)顾名思义,是通过设备增强现实世界的观看体验。

用户处于现实世界,观察到的内容是叠加在现实世界上的。

例如:这是微软演示使用Hololens玩游戏《我的世界》。

图中的演示者在现实世界的桌子上搭建了一个虚拟游戏全息图。

此时,玩家处于现实世界中。

通过增强现实相机,我们看到了佩戴Hololens的演示者可以观察到的情况:下图是非增强现实相机的视角,演示者像“疯子”一样控制着空中的东西。

这就是增强现实,是在现实世界中构建的图像,只有在佩戴 AR 设备时才能观察到。

为什么所有的 VR 视频都是“弯曲的”?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图片,其中用户正在观看的视频/游戏是“弯曲的”。

事实上,视频原本并不是弯曲的,我们故意让它弯曲的。

你为什么这么做?前面提到,我们的VR设备采用了两片圆形凸透镜,因此当我们的眼球注视透镜后面的显示屏时,视频边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枕形畸变”。

这时为了防止畸变导致观看体验下降。

我们首先对原始视频进行“桶形畸变”,这样一旦两者偏移,我们看到的视频就正常了。

是不是很容易理解呢?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你已经对VR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了解VR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亲自体验。

徐小平先生在2016年初参加CES展会后就开始盛赞VR。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叹,“就VR给我们带来的体验而言,还来不及进入消费者的眼帘。

” VR发展至今,从技术上来说,已经可以让用户受益,每个人都应该体验VR产品。

商业产品太少。

“不出所料,众所周知,今年将是VR进入消费市场的一年。

这是元年,但没人能预测VR何时才能真正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