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最新科技产品的同学应该知道VR是一个热门领域。
随着今年一些业内知名厂商(如Oculus)陆续发布了重磅VR产品,不少移动/一体机也纷纷效仿。
那么作为一个相对新手,怎样才能擦亮眼睛,才不觉得自己买的设备是骗局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与其听别人说买哪款产品,不如提前了解一些VR领域的性能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表现。
如果您对某款VR设备感兴趣,只需添加以下关键词,您自然就会知道这款产品的性能。
前提是你能不能接受这个决议。
如今,凡是有屏幕的电子消费产品,自然都会提到屏幕分辨率。
随着VR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基本上主流的VR头显都开始配备2K分辨率的OLED显示屏。
屏幕(对于移动设备,取决于手机屏幕)。
体验过OculusRiftDK2和OculusRiftCV1的朋友都会感受到两者在显示效果上的巨大差异。
可以说,一旦分辨率达不到你心中的要求,就不要购买,否则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体验完Oculus Rift CV1后,感觉显示效果比上一代DK2好很多。
在显示方面,我们还需要关注设备带来的“纱门效应”。
这种效果目前在二三线VR设备中很常见。
优越的。
由于佩戴者的眼镜距离屏幕太近,用户会看到像素之间的微小间隙。
我们的视力也会影响感知,就像透过纱窗看外面的风景一样。
(下图为纱门效果)帧数会影响头晕的感觉。
判断一款VR设备是否会让人感到头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帧数(前提是画面不能太慢,这个不多说……)。
可以说,在帧率超过60帧(每秒刷新60次,即图像处理器每秒生成60张图片)时,人眼不会产生强烈的眩晕感。
不过,并不是说帧率越高越好,因为60帧以上之后,你的眼镜就很难分辨出明显的区别了。
基本上,市面上主流的VR设备(非移动设备)都会维持90fps的帧率表现,比如即将上市的Oculus Rift和HTC VIVEPRE。
索尼的PSVR已经做到了fps……但是在移动端就没有那么大的差异化了。
基本是按照手机屏幕60fps的频率来使用的。
▲我把PSVR作为今年的必备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容易将刷新率与帧率混淆。
其实两者是不同的:帧率是图像处理器每秒生成的图片数量。
数,刷新率是成像设备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刷新速度。
刷新速度越高,画面稳定性越好。
20ms左右的延迟比较容易接受。
除了图像之外,决定用户体验的另一个因素是延迟时间。
延迟的多少也决定了产品设计思想和技术的质量。
说完帧数和刷新率,我们可以简单说一下延迟时间的问题:以手机为例,手机屏幕当前的刷新帧数为60fps,也就是说刷新需要16.67ms一个图像。
如果采用垂直同步方式,在同步前提交下一帧的显示信息,则图像延迟为真实的16.67ms。
一旦前一帧在 16.67ms 内无法渲染,当前帧就会向后拖动。
另外 16.67ms 被传输到显示器。
这个延迟将实现两倍的堆叠(约33.33ms)。
对于用户体验的反馈,我还是有一定的感受的。
对于VR头显来说,如果屏幕帧率为90fps,则延迟为11.11ms,因此延迟会是22.22ms,不会感觉太大。
▲显卡厂商AMD向公众解释如何减少VR设备的延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