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调查】不太流行的Android Wear智能手表背后的真相

时间:2024-05-22 19:50:59 科技赋能

Android可穿戴设备已经出现两年多了。

虽然软件已经更新了几代,硬件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但Android Wear并没有成为主流产品。

然而,对于使用它的人来说,它仍然是一项很好的技术。

现在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比以前强大得多,新的软件更新将为硬件提供更强大的功能,例如支持 LTE 网络链接和支持扬声器。

尽管市场上有很多新型智能手表,但我们对可穿戴设备能否成为主流产品仍心存疑虑。

智能手表有一天可能会成为像智能手机一样普遍的设备,但目前它们的价格和功能还不足以打动消费者。

因此,考虑到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智能手表,我们不禁想知道:为什么 Android Wear 没有起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从硬件(设计)和软件(功能)两个方向来回答。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手表设计大多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Moto为首的传统圆形手表阵营,其中还包括三星的Gear S2。

这类手表的特点是规则的圆形表盘——逼真的圆形设计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还有以索尼智能手表为首的方形表盘品类。

在这类手表中,最受用户吐槽的就是其方形的设计。

在硬件外观设计方面,各有千秋。

但硬件上普遍不满意的是智能手表的续航能力——就像手机一样,每天都需要充电,甚至半天。

当然,在Android Wear阵营之外,只有像Pebble这样的玩家,采用电子墨水屏(e-ink)作为屏幕(他们的第一代产品采用了电子纸屏幕),可以延长手表的电池寿命长达半个月。

虽然有些用户会接受这个设置——毕竟大多数人睡觉的时候都不会戴手表。

然而,对于习惯了传统手表“超长续航”的用户来说,仅这一点就已经让他们头疼了。

另外,智能手表与手机连接后保持蓝牙开启也会降低手机的电池寿命。

软件功能的实现是基于硬件的,谷歌并没有向第三方厂商开放更多的权限,所以在软件功能方面,各个厂商都差不多。

除了报时之外,这些智能手表还可以计算步数并接收来自智能手机的通知。

无非是为了实现智能手表的特定功能而添加的硬件模块,比如硬件上的心率监测模块、GPS模块、M防水等。

由于手表不支持通话功能,因此大多数智能手表没有扬声器或蜂鸣器。

所以这些设备既不支持闹钟,也不能用来打电话。

至于输入功能,都是依靠语音识别。

目前手表上的语音识别功能还不全面,很多功能无法实现。

另外,这些手表没有统一的交互逻辑,现有的交互逻辑并不像手机上那么直观。

在没有指令的情况下,用户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自然学习成本就高,没人愿意买。

这些功能都没有触及用户的痛点——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带有加速度传感器的手机都标配了计步功能。

至于其他传感器功能,只要手机有就可以实现。

所以问题就出现了。

由于手机的成本并不高,而且大多数时候,手表只是用来阅读通知。

很多任务都无法在这么小的屏幕上完成,那为什么还要花比手机还贵的钱呢?买手表?自从智能手机的概念被提出以来,智能手机就开始向消耗品靠拢。

与“手机”相比,目前大多数人都将手表视为耐用产品。

一块手表通常可以使用五到十年。

而与“智能”相关的手表会不会与“快速迭代”挂钩呢?这似乎又把消费者群体禁锢在“极客”和“狂热分子”之中。

  如何“炒作”智能手表?对于当前的智能手表来说,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设计和电池问题。

与普通手表相比,智能手表在体积上还是有点“胖”,电池也是一个隐患。

在其杀手级功能出现之前,智能手表尚不具备让人们养成“一天充一次”的习惯的能力。

因此,提高电池寿命是当务之急。

此外,目前Android可穿戴设备系统仍然牢牢掌握在谷歌手中。

目前,厂商所做的只是改变表带的材质,改变表盘的主题,顶多增加一些无用的传感器和功能。

没有竞争,这些制造商就失去了创新能力。

这方面需要谷歌向第三方厂商下放更多的权力——在谷歌成立之初,正是得益于三星、HTC等厂商的努力,Android才有了手写笔、多窗口等功能。

特征。

在Android Wear上,谷歌也需要利用这种力量来创新和改变。

此外,目前智能手表只是在开发自己的功能,重点关注“健康”应用。

或许智能手表可以进入家居世界,更多地参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成为家庭的中心,控制室内温度、开灯关灯、监测家里的空气质量等等。

它不仅仅是一个“检查”的小工具。

通知”。

当然,以上只是列举了Android智能手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

但对于Apple Watch来说,虽然它依靠iOS生态系统乘凉,但并没有迹象表明它会像iPhone一样成为“街机”。

目前Android Wear在硬件方面已经陷入单调的局面,创新仅限于为单一功能添加硬件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