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东西变得“智能”,包括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冰箱……于是就有了观点认为,人们已经进入“智能生活”时代。
未来,桌子或椅子后面甚至可能会有一个智能机器人。
说到“智能生活”,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洗衣、做饭、看电视、睡觉等家居生活。
而“智能家居”也确实是各大厂商角逐的“主战场”。
不过,在医疗领域,我们也将在金融、娱乐、出行等生活场景中享受智能“福利”。
智能家居是“智能生活”的主战场。
很多人通过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居硬件体验“智能生活”,因为它们最贴近消费者的生活,涉及产品。
也比较多,市场前景广阔。
据国外研究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将实现巨大增长,达到亿元级市场空间,自然成为各大厂商角逐的“主战场”。
记者了解到,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一直是国内外企业布局智能家居的方向。
2016年,谷歌收购了智能温控设备制造商Nest labs Inc。
后来苹果推出了HomeKit平台,三星收购了SmartThings打造智能家居平台。
近来,各大巨头都在智能音箱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亚马逊推出了echo智能音箱,谷歌推出了Google Home,还有消息称苹果即将推出自己的智能音箱。
国内,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小米、乐视等均已涉足智能家居领域,并试探性推出了一些相对基础的平台和家居硬件产品。
传统家电厂商中,海尔在2018年推出了向第三方开放端口和协议的U+智能家居平台。
可见,随着国内外厂商的竞争,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将进入我们的家庭及其功能。
将会变得更加强大。
与此同时,“智能生活”的“战争”也可能蔓延到家庭之外的人们。
“战场”。
“智能”或许会落地到更多的生活场景中。
“人工智能越来越成为一项基础技术,可以与各个行业结合,衍生出不同的产品。
比如,当到达商场时,人们只需对着手机说话,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完成导购;或者你可以对电视说出一个不准确的电影名称,你就可以看到你想看的电影。
”三角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齐超接受记者采访。
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认为“智能生活”应该让机器理解人们所说的每一句话,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自然和舒适。
其实,我们在很多场景下已经可以享受到“智能”了,只是感觉并不强。
相信很多人在网购时都咨询过客服,而这些客服人员很可能就是智能机器人。
百度总裁张亚勤曾表示,“智能生活”可能表现为身份验证机制,也可能表现为人机界面,也可能表现为娱乐交互和生活服务之间的接口,比如一些手机智能助手、人工智能等。
应用更多体现在smart+的服务水平上。
恒生电子总裁助理张惠海表示,“智慧生活”的下一个突破口可能会出现在金融行业。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为金融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一方面,由于金融行业的变化,电子化程度比较高,其数据也便于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可以释放更大的潜力。
另一方面,金融也与人们的生活“贴近”,每个人几乎每天都会花钱。
此外,在娱乐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也具有巨大潜力。
齐超表示,随着语义识别技术和深度学习的发展,一些动漫IP可以“活起来”。
为了实现与粉丝的交流,这种模式甚至可以用在一些明星的社交平台上。
因此,未来的某一天,你的偶像会像朋友一样和你聊天、比赛,虽然“他”可能是一个智能机器人。
发展“智慧生活”必须注重降低成本、控制炒作。
虽然“智慧生活”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例如,成本控制。
由于目前不少企业通过销售硬件进入“智能生活”行业,产品的售价是用户接受的第一道坎。
以智能电视为例,动辄就要几千元。
买家在购买时一定要掂量掂量。
另一个问题是技术功能上的过度概念炒作,不仅会误导消费者,还会给行业整体发展带来困扰。
齐超对此表示,“犯下一些像科幻大片这样不切实际的事情,会对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也会导致合作伙伴的思维偏差。
我们对人工智能技术还是需要脚踏实地。
”真正把它带入生活场景,让它落地,然后测试和改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