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VR硬件技术标准开始上升,GPU性能要求很高,

时间:2024-05-22 19:39:43 科技赋能

这一年被称为VR元年。

全球硬件、内容、资本巨头动作频频。

VR设备将成为继电脑、手机之后的下一个计算平台。

到2020年,VR和AR硬件收入将达到1亿美元。

《全球VR技术标准》首次明确了VR产品的三项关键技术标准——时延低于20ms、刷新率高于75Hz、陀螺仪刷新率高于1K,这将成为VR产品的游戏规则。

VR新产业。

1、小于20ms毫秒延迟、75Hz以上屏幕刷新率、1K陀螺仪刷新率——VR产品体验的三大关键技术指标。

VR体验实际上需要复杂的技术处理流程,从传感器采集、传输、游戏引擎处理、驱动硬件渲染画面、切换LCD像素颜色,最后人眼看到相应的画面。

中间的每一步都会产生一个Latency,我们称之为延迟。

由此衍生出VR产品必须支持的三个关键参数指标——20ms毫秒延迟、75Hz以上的画面刷新率、1K以上的陀螺仪刷新率。

VR延迟是指VR设备头部运动与视觉感知的匹配程度。

人体生物学研究表明,人的头部运动与视野返回之间的延迟必须小于20ms,否则会产生视觉拖影感,引起强烈的眩晕感。

根据以上三个指标的算法,VR标准分析如下: 目前TFT屏幕延迟本身就高于20ms,因此VR产品硬件只考虑OLED或更好的屏幕。

我们先来看看OLED屏幕刷新率通常为60Hz的情况。

,用公式1秒/60Hz=16.67ms除以2眼来计算。

每只眼睛的延迟为8.3毫秒,这是VR设备无法避免的硬延迟。

要达到更好的VR体验,需要考虑“OLED屏延迟2ms毫秒”+“抗畸变防色散算法延迟”3ms毫秒+“1K刷新率陀螺仪本身延迟1m精度加上数据上报”延迟1ms”2ms毫秒,那么VR产品的GPU性能速度必须是20ms-8.3ms-2ms-3ms-2ms,也就是4.7ms毫秒才能完成各种渲染并发回人眼;根据目前芯片GPU性能测算,当屏幕刷新率达到75Hz或以上时,VR产品的体验变得越来越流畅,因此芯片GPU能力和支持的深度算法是决定VR产品体验的关键因素。

提高刷新率是改善VR体验的大势所趋。

刷新率越高,VR延迟越小,画面的闪烁和延迟也会得到改善,体验会更好;而刷新率低于60Hz的屏幕甚至TFT屏幕的VR产品在延迟方面无法提升,体验极差且眩晕感强,被业界定义为次品VR产品。

因此,目前支持75Hz~90Hz刷新率范围的VR设备属于入门级标准指标;支持刷新率高于90Hz的VR设备属于中端VR产品。

2、三角产出率不低于3亿。

VR产品的GPU性能标准在VR行业中通常分为三类:移动耳机、PC耳机和一体机耳机。

为了获得更好的体验,无论何种形式的VR,对芯片图形处理器GPU的性能要求都非常高。

GPU决定了能否满足20ms以内延迟的两个VR关键点以及支持75Hz~90Hz的屏幕刷新率。

指数。

GPU性能量化一般基于行业标准“三角形填充率”。

根据市场上主流入门级VR GPU使用的maliTMP4性能,28nm纳米HPM制造工艺的运行频率为MHz,输出速率超过每秒3亿次。

三角形,每秒 2.6G 像素填充率。

因此,GPU性能必须达到M,即每秒3亿个三角形输出速率,才能满足入门级VR产品的要求。

所有GPU三角输出率低于13.9亿的芯片,无论CPU配置是四核还是八核,都不会符合入门级VR产品的行业标准,也无法支持主流的中级VR市场。

3、VR行业技术标准将净化市场。

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发布的全球虚拟现实头戴设备预测报告显示,全球虚拟现实(VR)头戴设备的出货量每年约为1万台。

行业的强大规模和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阴影,包括硬件产品形态各异、关键参数不明确、体验极差、价格两极分化。

在“逐利”本质驱动下,行业积极炒作概念、混淆视听。

作为下一个将改变世界的计算平台,VR产品的使用体验将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进步。

全球最新的VR技术标准对产品延迟、刷新率都有明确的要求,将快速规范VR行业,提升消费者市场认知度。

行业分析表明,在VR硬件开发过程中,光学技术、沉浸式解决方案、光学配合的结构设计、SDK、开发者工具都是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如果最基本的技术指标达不到,VR体验就不好。

产业生态无从谈起。

这段时间发布的VR行业技术标准具有净化行业的作用。

这将加速对体验不佳的品牌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淘汰,影响VR行业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