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深入】十字路口的VR机会与概念:哪个更靠谱?

时间:2024-05-22 12:33:00 科技赋能

经典大片《黑客帝国》中,主角尼奥将一根导管插入后脑勺的插座,进入虚拟母亲的体内。

Neo能够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进入这个虚拟世界。

上周,虚拟现实板块在二级市场引起轰动。

尤其是19日,虚拟现实板块整体涨幅超过9%,近20只概念股触及涨停。

涨势之猛,从概念股银河生物就可见一斑:19日从跌停大幅拉升至涨停,单日涨幅达19.99%。

虚拟现实市场的爆发或与暴风科技的一场发布会有关。

11月18日,暴风科技发布虚拟现实产品“暴风魔镜”,并召开“VR引爆日”发布会。

二级市场的VR热潮似乎由此爆发。

“今年将是虚拟现实元年”——国内一些券商分析师开始喊出这样的口号。

但在一个不乏炒作主题的市场中,投资者的一个担忧是,虚拟现实在炒作之后将变得小菜一碟。

  VR引起了很多关注。

11月19日下午,主题板块大幅升温,虚拟现实板块大涨8%,带动相关智能系列主题活跃,助力TMT和中小企业强势反弹,市场也纷纷效仿。

恢复积分。

所谓虚拟现实,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出一个三维的虚拟世界,让用户实时、不受限制地感知虚拟空间中的事物。

简单来说,VR就是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全方位欺骗人体,达到让用户“身临其境”的效果。

VR设备是连接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入口。

虚拟现实具有3I的特点: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

虚拟现实最早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

第一套适用的虚拟现实设备采用三面显示屏形成空间感,从而实现虚拟现实体验。

第一个 VR 设备 Sensorama 尺寸巨大。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计算机和图形处理技术的进步为虚拟现实的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随着VR游戏机的诞生,形成了VR商业化的浪潮。

然而,由于计算机处理能力不足,这种商业化热潮未能持续。

今年以来,与20世纪80、90年代相比,显示分辨率提升、显卡渲染效果、3D实时建模等原创技术的快速提升,带来了轻量化、便捷化、精细化的VR设备,从而显着提升了体验VR设备。

目前可以想到的是,VR应用最多的领域是游戏,比如角色扮演、赛车或者动作游戏,这些都是体验者期待的发展领域。

理论上,在理想条件下,VR可以提供与真实环境相同的体验。

同时,“VR+”也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社交”、“+电商”、“+教育”、“+医疗”等。

分析师喊出“VR元年” 小编注意到,一些券商分析师开始喊出“今年将是虚拟现实元年”等口号。

暴风魔镜被认为是国产VR产品的代表,分析人士也将目光集中在全球顶级产品的动态上。

首先是Facebook在2018年收购Oculus、日本索尼、HTC。

据悉,这三家公司将于明年初推出量产版VR头盔。

有研究机构表示,到今年,头戴式VR设备的销量预计将突破1万台。

在台湾,硬件市场规模超过40亿美元。

Digi-Capital的数据还显示,狭义虚拟现实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今年将达到1亿美元,增强现实(AR)规模预计将达到1亿美元。

根据他们的测算,整个虚拟现实市场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

“未来VR市场潜力巨大,将是不亚于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VR不仅能满足娱乐消费的需求,其社交属性带来的爆发性需求将使虚拟现实成为现实。

”下一代技术创新将为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培训等行业带来本质变革,VR时代已经到来。

”华创证券的计算机分析团队对虚拟现实赞不绝口。

IT咨询公司Garnet的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虚拟现实已经过了概念炒作阶段,即将迎来大规模商业应用。

基于此,华创证券也认为,VR技术的成熟度已达到市场爆发的临界点,消费级产品将诞生。

“我们相信2020年将是VR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 “建议长期关注虚拟现实领域,这个行业涉及行业多,发展前景广阔,会出现软硬件一体化的生态企业。

”渤海证券表示。

又是概念炒作吗?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Digi-Capital的报告显示,AR/VR设备将开始从早期实验室、小规模使用或2B业务转向大众消费市场。

为了满足这一转型的要求,AR/VR设备应实现高性能、强续航、高质量视觉效果、沉浸感、实用性、灵活性、可穿戴性和足够便宜等七个技术基准。

“目前,产品体验差和量产成本高是VR产品的两大痛点。

”分析人士指出,现阶段商用VR产品仍处于早期阶段。

他们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就目前已经推出的一些VR产品来看,三星GEAR、Oculus Rift等国外知名产品的价格往往较高,而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较低,但设备软硬件质量较差,造成滞后或滞后。

过热等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的缺陷较为突出。

二级市场上,有市场人士无情地指出,这又是一次概念炒作。

“A股已经开始炒‘虚拟现实’概念了,这些股票之前被叫过以下几个名字:苹果概念、智能穿戴、全息概念。

如果炒了这么多次,你还继续炒。

”来欺骗自己。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洪浩指出。

有人认为,A股的VR概念只是一个传说,连故事都算不上? “同一批票曾经被称为苹果概念,然后是蓝宝石,然后是智能穿戴,然后是全息概念,现在是整个虚拟现实概念。

虚拟现实无法带来利润,需要不断炒作整容的理由。

”一些二级市场投资者发表评论。

“缺乏实惠的消费产品、优秀的内容服务、良好的生态系统。

这三个因素既是多年前VR发展乏力的原因,也是今天VR能够再次崛起的保证。

然而,除了第一点之外,后两点似乎并没有太大的进展。

”一位自称虚拟现实从业者的知乎用户回应了虚拟现实为何在过去20年没有落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