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对话阿里巴巴CTO!阿里巴巴AI芯片即将上市,“我们不做一美元中标的事”

时间:2024-05-22 11:54:32 科技赋能

文章|丽娜智熙10月12日消息,今天,2019阿里云大会进入第二天。

继昨天一系列重磅发布(【马云演讲视频+完整PPT】阿里云大会超详细资料!)智喜喜与多家媒体联合推出了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达摩”首任总裁系列专访。

《学院》张剑锋(昵称“星点”)对阿里巴巴集团高级副总裁、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昵称“孙权”)进行了详细采访。

(左:张建锋,右:胡晓明)既然我们面对的是达摩院院长和阿里云总裁,所以这次采访的话题自然就围绕着达摩院和阿里云展开。

张剑峰犀利直率,胡晓明冷静老练。

两人的对话非常有趣。

1. 我们一都赢不了。

阿里云最早的客户是开发者和创新创业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三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正在进行互联网转型。

拥抱云服务。

目前,阿里云客户数量已突破1万家,覆盖中国500强企业的1/3。

在云服务用户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云服务的供需双方也在逐渐增加。

国外有亚马逊云、谷歌云等先行者,国内也有不少竞争对手。

那么阿里云和其他云服务商有什么区别呢?前文提到,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达摩院”首任院长张建锋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语气辛辣而耿直。

他回答道,“并不是说大家都做了一些虚拟化、存储,卖的服务就叫云计算;比如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做共享,但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经济都不是”就像大家都做电商一样,亚马逊的电商和阿里巴巴的电商理念是不一样的。

亚马逊是为了销售商品,提高效率;阿里云的目标是将长尾销售与长尾销售结合起来。

匹配和关联需求以及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概念是不同的。

大家做的虚拟化、存储、计算只是云计算的基础设施。

阿里云基于这些数据构建的城市大脑、智慧大脑正在为行业赋能,创造新的价值。

“今天,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我们自己,这在于我们对客户应用场景的理解(是否彻底)以及基础设施的成本是否真的可以降低到我们想要的水平。

”张建峰笑道:“我们不做一块钱中标之类的事情。

” 2、新的应用场景给中国云市场带来机遇 说到云,就不能不提到云计算领域的国际“老大哥”——美国云计算市场领先于中国云计算市场的优势。

亚马逊对于云计算的很多观点和想法一直在驱动着云计算从业者不断学习。

但同时,由于中美环境的不同,以及中国自身市场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和速度,中国云市场的发展速度将快于美国未来的国家。

而且由于中国是制造大国,我们面临着智能制造、城市管理、中小企业等方面的创新机会,这些新的应用场景很多是美国所没有的。

这些新场景让中国云计算市场实现了巨大跨越。

重新定义的机会。

3、达摩院科研项目:100%转化为生产力 自从昨天马云宣布成立阿里巴巴全球研究院——“达摩院”以来,大家肯定刷了不少。

阿里巴巴达摩院是一个研究机构,由全球自建实验室、高校合作实验室、产学研开放平台三部分组成。

张剑锋担任首任院长。

虽然有马老师“三年投资千亿”的资金支持,但达摩院未来也需要有自己的盈利能力,靠自己养活自己。

科研项目的实施和实现一直是各科研院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微软研究院、IBM研究院、贝尔实验室等实验室并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

那么阿里巴巴达摩院如何实现盈利、自给自足呢?达摩院院长张建锋认为,一般大学90%的研究项目可能都跑不出实验室,真正经过产业界测试的却很少。

达摩院与普通大学研究院最大的区别在于,达摩院研究的课题是100%问题导向的。

都是每天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所以,今天达摩院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可以100%转化为市场经济的生产力。

4、达摩院AIR产学研平台 如上所述,达摩院由全球自建实验室、高校合作实验室、产学研开放平台三部分组成。

其中,产学研开放平台为阿里巴巴创新研究(AIR计划)。

该项目将阿里巴巴工程师在日常项目中遇到的技术挑战抽象为科学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发布到学术界。

来自国内外各个研究机构的教授将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来解决。

选择你愿意做的项目,阿里巴巴每年都会为这个项目分配数亿的预算资金和资源。

业务初期,系统比较简单,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工程优化、工具制作等“修修补补”的方法来解决。

但当用户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比如平台上有超过10亿个产品、超过5亿活跃用户、上千亿个功能时,问题就会变得非常复杂,无法再进行下去。

通过简单的工程修复即可解决。

,必须向纵深发展,求根本本源,向科学寻求答案。

在今年的AIR计划中,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99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境内54所、境外45所)提交了科研项目建议书。

最终,最终评选出43个优秀项目,涵盖了数据中心、图计算、机器学习、室内定位等14个前沿技术领域。

(阿里巴巴技术开发部总监 刘向文) 阿里巴巴技术开发部总监刘向文告诉智西西,AIR计划多少出乎意料地受到了各大研究机构的热烈欢迎。

因为阿里巴巴能够提供真实的应用场景、真实的用户需求、真实的数据。

这是最吸引科研院所教授和科研专家的地方。

5、“阿里巴巴AI芯片”即将推出。

在开幕式和采访问答环节,张剑峰和胡晓明均谈到了软硬件融合和定制化AI芯片。

他们告诉智喜:一方面,在当今很多这样的情况下,阿里云需要追求软硬件的融合,优化软硬件的性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稳定性、成本可控性和效率。

另一方面,深度学习时代,CPU已经无法满足AI算法强大的算力需求,GPU顺应了这一趋势。

然而,随着各种算法的进一步演进和新型数据的出现,人们也在构建新的硬件和新的系统来匹配新的算法。

因此,从FPGA到ASIC,AI芯片的概念最近逐渐兴起。

然而,目前AI芯片的打造存在两个挑战:一是制造芯片的投入比较大,二是需要有足够的使用场景——而阿里云具备这两个条件,它不仅可以拥有充足的投入,还能将芯片能力转化为云能力供客户使用,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性能的服务。

阿里云此前已经发布了FPGA类AI板卡。

同时,张建锋告诉智洞智,阿里巴巴定制的AI芯片也将很快上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