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2017亚洲消费电子展第一天!消费电子展变身“车展”,VR在冷清中蓄势待发

时间:2024-05-22 11:35:06 科技赋能

文|起源6月7日,中国上海亚洲消费电子展现场报道。

从美国远渡重洋而来的CES Asia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

历经两年、20年的发展,展会参展商数量已达20多家,来自22个国家。

虽然与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亲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对于成立仅三年的CES Asia来说,参展商年增长率接近50%(去年规模超过100%) )。

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

同时,由于中国市场对各种新技术的热情,CES Asia上越来越多的参展商代表新趋势,智能驾驶、人工智能、VR/AR、机器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呼声越来越高。

越来越大声。

,正在让传统电子产品黯然失色。

智喜记者深入CES现场,试图从展会的变化中解读行业趋势的变化。

汽车技术已经预留了场地。

万亿级产业市场蓬勃发展。

其他行业的企业与其他几个领域共用一个展厅,而汽车相关行业则独占了整个N3展厅。

虽然这与汽车尺寸相对较大有关,但也确实反映出,像拉斯维加斯的 CES 一样,汽车制造商和行业相关科技公司越来越多地利用 CES Asia 作为自我展示的舞台。

尽管两个月前上海刚刚举办了试车展,但CES Asia仍然吸引了宝马、奔驰、本田、现代、沃尔沃、上汽通用等知名汽车厂商参展。

其中,宝马为本届车展贡献了最大的展位。

同时,宝马也非常符合CES追赶新趋势的特点。

不包括传统车型,仅带来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展示车。

宝马新能源标志车型i3、i8悉数亮相,宝马5系也是混合动力Li车型。

由于自动驾驶3系GT无法现场演示,只能安静停车。

不过,车头的毫米波雷达和挡风玻璃后面的深度摄像头却清晰可见。

此外,宝马广受欢迎的i inside future概念车也进行了展示,并放置在宝马展台中央。

这款概念车寄托了宝马对未来人车交互的理想——虚拟手势控制(无需实际触摸屏幕即可滑动和点击)和分区定向(使驾驶员和乘客的音效不会互相干扰)音频系统亮点。

与宝马的相对现实相比,奔驰显得非常虚伪,宣扬“智能健康”的理念。

整个展台是一款基于迈巴赫打造的Fit & Healthy概念车(AMG GT概念跑车已于6月6日提前发布)。

通过名为“畅心馆”的智能调节系统,Fit&Healthy全面分析顾客的生理数据,Mercedes me连接个人数据和预设、位置、交通、空气质量等信息和数据。

通过智能编程的空调、氛围照明、座椅按摩、通风加热、音乐香味等车内舒适功能,为乘客提供“量身定制”的适合其当前健康需求的舒适或活力体验模式。

本田带来了自动驾驶汽车NeuV和配备情感发动机的自平衡摩托车,还有可以坐的单轮平衡车,黑科技十足。

(上图为NeuV,下图为自平衡摩托车和自平衡滑板车)除了硬件产品之外,本田还展示了新概念车辆系统Honda HMI Connect。

除了更新对自动驾驶的支持之外,该系统还利用触摸面板的交互逻辑进行改进,以防止驾驶员因点击屏幕而过度分心。

此外,这套系统将基于谷歌全新车载Android系统打造,谷歌将其带入汽车的道路似乎进展顺利。

现代汽车重点展示了其自动驾驶汽车loniq。

这款车目前只具备辅助驾驶功能,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成本低廉。

完全无人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先获得辅助驾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沃尔沃可能是最认真的汽车制造商。

根本没有提到自动驾驶。

展台上摆放着两款全新旗舰车XC90和S90。

他们想要的是旗舰风格。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沃尔沃的XC90其实具备全方位的辅助驾驶功能,而且这款车去年的销量非常好,销量同比增长了10%。

上汽通用此次展会的主角不是它的汽车,而是它的车联网服务OnStar。

上汽借CES Asia推出别克品牌全新车联网技术eConnect,落地车联网战略。

eConnect专注于云服务,通过连接云端,改善车内语音交互体验;同时将用户数据上传至云端,实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今年eConnect将搭载基于云平台的车载娱乐等应用,明年将开始支持OTA更新。

此外,CES Asia还迎来了主机厂新玩家——新能源国能汽车,发布了9-3和9-3X两款预量产车。

当然,除了汽车厂商之外,互联网企业也日益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力量。

地图公司四维图新的展位虽然看上去并不惊艳,但却直接赞助了入场券。

低调才能彰显奢华,低调才能创造财富。

百度派出IDG智能驾驶事业群展示多辆自动驾驶测试车,并大力推广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

德赛西威成为百度的新合作伙伴。

这家国内大型汽车电子零部件供应商与百度合作开发了高精度定位和环境传感模块。

与国外Tier 1一样,德赛西威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座舱系统,提供了支持自动泊车、前方碰撞预警、车道偏离、车内人机交互等ADAS技术的完整解决方案。

德赛西威在亚洲CES的竞争对手包括法雷奥、哈曼、先锋电子等国外汽车电子公司。

在大公司的两边,还有很多摊位不大的小公司,正在真正为汽车行业做出贡献。

智喜喜记者在这里见到了国内激光雷达初创企业速腾巨创。

这家为自动驾驶提供核心零部件的小厂商近日宣布,其16线激光雷达产品已准备好量产。

在Velodyne几乎垄断高端市场、激光雷达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如果速腾聚创能够快速布局其产品,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降低激光雷达的价格,促进自动驾驶的普及。

VR产业:挤压泡沫,打造技术先行 去年CES Asia期间,VR产业还处于热度顶峰,因此备受关注,格外热闹。

今年的VR/AR展位相比去年冷清了不少,但逛了一圈之后我们发现,尽管是寒冬,但VR行业的情况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在智东西采访的VR/AR初创公司中,蚂蚁视界、领宇智控(NOLO)、Pico、影创、RealMax、梁丰泰、骁龙科技等公司都来到了今年的CES。

亚洲。

其中,领宇智控、小鸟看看均带来了新品。

前者带来了6自由度VR交互套件,可以让手机VR盒子实现高质量交互。

后者将展示近期发布的一体化Pico goblin(带互动手柄)、分体式Pico Neo DKS、手机盒Pico U以及外接追踪套件Pico追踪套件。

笔者体验过一体机Pico妖精。

小游戏、延迟和手柄控制响应都做得很好。

Antvision带来了它的运动相机和手机盒子,以及定制版的变形金刚第二代头显(也带有互动手柄)。

此外,歌尔、科威亚等上游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技术提供商也亮相展会。

(图为歌尔展台)一家名为清研科技的眼控科技公司,凭借眼控开关引起了我的注意。

不过,他们的产品似乎对近视眼不太友好。

我盯着开关看了半分钟。

没有看到任何动静。

此外,服务于VR内容制作的全景相机厂商还有IDEALOEYE、OKKA等。

经过VR元年的大热潮和年底寒冬的大洗牌,VR行业的现状与其说是大衰退,倒不如说是泡沫已经来临。

被排挤,回归理性发展轨道。

去年,VR新体验引起了太多关注。

在技??术尚未成熟的时候,资本和用户对它寄予了太多的期望。

最终,却遭遇了期望与现实的反弹。

从今年展会上来自产业链各环节的玩家纷纷参展以及多家厂商陆续推出追踪套件来看,VR行业遇冷也不完全是坏事。

至少这证明了技术的突破是VR的基础,让玩家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技术的研发上,让VR/AR的体验能够真正得到提升。

手机屏幕从黑白LCD迭代到OLED,交互方式从按键进化到多点触控,用了20多年的时间。

作为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代沉浸式体验甚至交互技术,人们不妨更加关注VR/AR行业。

耐心。

智能家居:传统家电巨头纷纷涌入,语音成为核心交互方式。

在智能家居领域,虽然国内市场尚未爆发,但不少家电巨头早已坚信这是未来的必然,纷纷展开布局。

不过,由于AWE在3月份刚刚举办,此次来到CES Asia的综合家电巨头只有海尔。

海尔的智能家居布局也很有趣。

除了给家电增加智能功能,推出智能冰箱、电视、空调等,海尔还有一个明确的想法——不能沦为互联网公司的打工仔。

这家传统家电企业也想打造一个智能家居平台,控制用户的入口。

对于这家互联网公司来说,京东应该算是其中之一。

京东利用巨大的展台展示了其智能家居概念。

与此同时,京东显然想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将各家家电企业与其智能音箱“叮咚”绑定起来,让叮咚成为智能家居的控制入口。

强东不愧是可以和马云抗衡的人。

在交互功能方面,不得不说Amazon echo对智能家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在没有人认为通过手机控制智能家居就足够智能了。

只有声音才能算正统。

正因为如此,语音交互几乎成为智能家居的标配功能,而智能音箱则是一个控制中心。

其他行业:无人机降温,家用机器人升温。

无人机方面,大疆的缺席让亚洲CES的无人机展台显得不那么有趣。

浩翔是一群比利基更利基的制造商之一。

引人注目的是,其橙色商用无人机将于第三季度上市。

由于政策和应用场景的问题,整个无人机市场似乎已经到了天花板,前景并不十分明朗。

探索无人机的更多应用也是厂商未来的课题之一。

与无人机相比,家庭机器人的市场相对活跃。

交互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进步让机器人的体验越来越好,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让机器人朝着电影中的愿景迈进(虽然还很遥远)。

但有一个问题是,在亚洲消费电子展上,除了优必选的机器人外,大家的产品看起来更像是机器而不是人类。

人工智能:包罗万象,无处不在 从去年亚洲消费电子展到今年,人工智能无疑是最热门的概念。

看来今年来CES Asia的人工智能公司并不多。

笔者只看到了百度、出门问问、科大讯飞等几家有影响力的公司。

然而,人工智能本身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底层技术。

人们几乎在所有产品中都会接触到它。

无论是自动驾驶、情感引擎、语音交互、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汽车、VR、智能家居、机器人产品的方方面面。

结论从今年CES Asia的参展商规模来看,这款来自美国的进口产品发展非常迅速,影响力也在快速提升。

事实上,这也间接反映了亚洲市场乃至中国市场在世界消费电子产品中地位的不断上升。

但有一个问题是,历史悠久的拉斯维加斯CES在一月份举办,往往会有很多亮点,但到了上海,很多都是剩菜。

如果亚洲消费电子展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其影响力无疑将受到兄弟展会的严重限制。

与去年的CES Asia相比,今年的展会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具体来说:1、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的提高,汽车的本质越来越“电子化”,而不是“机械化”。

电子化之上 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新兴趋势正在快速、永久地改变百年汽车工业。

这也是CES越来越像车展的重要原因。

2、VR/AR行业泡沫正在慢慢消散,行业正在回归技术逻辑。

3、智能家居产业正在培育,以语音为核心交互方式的智能家居暗流涌动,等待爆发。

4、人工智能加深渗透,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