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运动腕带、智能眼镜甚至智能服装已经成为最新类型的电子设备。
几乎每家电子设备制造商都已经或计划进入这一领域,其中包括苹果、三星、谷歌等巨头。
但显然,可穿戴设备仍处于发展状态,消费者仍处于观望状态。
正是行业内的乐观和炒作,让可穿戴设备一直处于高曝光状态。
那么,什么样的可穿戴设备才能让消费者真正产生购买欲望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时尚与功能的平衡Techradar编辑认为,设计时尚的可穿戴设备是有效的发展趋势,但要真正让消费者买单,功能需要平衡。
例如,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智能戒指仅配备LED灯提醒功能。
由于其功能简单,实际上不会吸引大量用户。
智能手表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极简设计的智能手表看起来与普通手表非常接近,但功能简单;功能强的智能手表太“极客”了,功能再丰富也不实用。
两款产品的造型都不够完美,因此消费者宁愿购买一款具有收藏和欣赏价值的经典瑞士手表。
目前Apple Watch、LG Watch Urbane等新型智能手表是少有的将时尚与功能性结合在一起的产品。
一方面,它们设计更加精美,适合多种场合佩戴,并且可以轻松更换不同材质的表带,或者有金色限量版;另一方面,它们提供了有趣且丰富的功能,但电池寿命仍然相同。
是一个潜在的问题。
无论是智能手表还是智能眼镜,真正便捷的用户体验的核心在于“第二屏”体验,即在用户不方便拿出手机时提供“免提”设备。
查看它。
使用经验。
但事实上,这种体验并没有很好地呈现给用户,所以厂商还需要继续探索。
Android Authority认为,智能眼镜等产品需要解决社会接受度的问题。
第一代谷歌眼镜的失败也证明了这一论点。
集成在眼镜上的夸张摄像头往往无法在公共场所使用,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
推动社会立法和使用规则。
Techradar表示,智能手表和眼镜提供的所谓“通知”功能并不绝对有吸引力,因为消费者从口袋里拿出手机进行查看和操作,实际上只需要几秒钟,并且不算数。
很麻烦。
德国一家消费者研究公司发布了一份关于可穿戴设备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用户会在佩戴6个月后放弃使用可穿戴设备。
这也从一个角度证明,可穿戴设备需要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而不是成为一种负担。
合适的价格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报告称,大多数消费者不购买可穿戴设备的原因是价格,这也是一个主要问题。
大多数智能手表的价格接近美元(约合人民币),智能眼镜则更贵。
这个价格其实已经够买一部中端智能手机和主流高端手机价格的一半了,再加上以上两点。
不足,所以无法真正吸引消费者。
总结从产品开发的角度来看,人们希望电子设备能够像科幻电影中的先进设备一样时尚、便携、多功能,因此可穿戴设备代表了未来的趋势。
但目前的问题是,在整体技术发展有限的情况下,可穿戴设备的形态还存在诸多限制。
厂商只有不断尝试和关注新技术,才能让它们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