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胜于预测。
用户认知和技术应用正在加速迭代,交互驱动的业务演进不是结构优化而是范式转变。
只有系统更新的商业思维,才能不断深入到“人迹罕至的地方”。
在《新物种爆炸·吴声经营方法发布》揭幕前1个月内,《吴声造物》对去年《新物种爆炸》的相关内容以及吴声的新思维进行了一系列不同层面的回顾和总结。
过去的一年。
文章|场景实验室一年,我们已经熟悉社区分组、电商巨头下沉、国潮、智能家居入口和云大战等词汇,涉及的趋势预测和分析报告数不胜数。
事实上,有些项目的窗口期已接近关闭,有些项目由于基础配套设施尚未完善,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每次《新物种爆炸·吴声经商之道》发布,吴声都会用生动尖锐的案例和趋势,揭开当前商业世界的底层创新逻辑,进而对未来做出预测。
我们整理了近一年来出现的6个热门关键词。
它们隐藏着怎样的商业本质和发展脉络?我们能否从吴声今年发布的商业方法中得到一些线索呢?走吧,去下沉市场探索新领域。
图片/Tyler Lastovich,Pexels 随着中国互联网人口红利的结束,互联网巨头和创业新秀们正在将目光转向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
下沉市场作为五环外市场的延伸,由于其更加本土化、政策支持力度较高的优势,正处于大变革时期。
QuestMobile数据显示,国内下沉市场用户规模超过6亿,移动互联网人均使用时长超过非下沉市场用户,月环比增长12.7%。
今年3月,拼多多下线市场月活跃用户净增1万。
今年第一季度,其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74%,达到2.89亿。
不仅是拼多多,阿里巴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其全年超过1.02亿新用户中,约77%来自二线市场。
下沉市场几乎处于开拓阶段。
6月,蚂蚁金服、哈喽出行与宁德时代共同成立了一家价值10亿元的新公司,提供定位两轮基础能源网络的换电服务。
这也是加强下沉市场流量吸引力的举措;阿里巴巴“复兴”聚划算,此外还投资了趣头条1.71亿美元,趣头条已获得腾讯投资,足见其对下沉市场的态度。
不仅是BATJ等巨头企业通过下沉市场实现新的增长突破,也是出行、K12、智能硬件等领域新贵最有可能的突围机会。
比如,随着二手车消费重心逐渐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转移,对于二线玩家来说,抢先布局下沉市场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供应链支撑新消费品牌强势崛起。
图/Pexels 新消费品牌是从巨大的下沉市场中崛起的现象级网红。
当前经济形势下,现有市场竞争加剧,品牌所依赖的消费者、传播渠道、供应链不断发生变化,让竞争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线。
以上三个因素共同推动了新消费品牌的快速崛起。
在消费层面,中国20-30岁的年轻人已成为消费新主流;从传播渠道来看,抖音电商、淘宝直播、快手电商、小红书带货日趋成熟;供应链方面,工厂库存和农产品正在通过算法展示,供应链透明化,资源利用率显着提高。
供应链设计能力、SKU管理、生产制造、库存管理等逐渐成为新消费品牌崛起的实力支撑。
拼多多以科技为基础,建立了“农产品中央加工体系”,打通农产品供应链,调整产品结构,形成了“村直社区”的“农产品营销”模式,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消费热情。
生产领域内生动力,提升价值链和供应链附加值。
拼多多共有13款每年累计销量“百万+”的热销农产品,以及超过10万个销量“10万+”的车型。
还孵化了一批标志性农产品新品牌。
具体来说,拼多多通过“农产品”方式,将农产品直达4亿用户,使吐鲁番哈密瓜能够在48小时内以低于批发市场的价格从田间直达消费者手中。
数字社交时代,私人领域的机会暗流涌动。
为了在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场景中获得满足感和控制感,个体的性格在不同的场景中不断切换。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隐私性较低的社会,即使是那些沉浸在QQ空间中的2000后也无从逃脱。
私人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给C公司提供了“野蛮入侵”的机会。
为了挖掘私域流量,传统的CRM管理系统升级为SCRM(社交客户关系管理)。
用户在更长生命旅程中的贡献、净推荐和关系链转化的价值日益凸显。
私域流量的再开发也成为BAT、Netflix、迪士尼等生态企业的增长点之一。
阿里巴巴斥资数亿美元投资印度社区产品VMate,并将该业务纳入阿里巴巴创新事业群,扩大私域流量池;百度也在强调从“互联网”向“家庭”互联网生态的转型,通过开源生态为B端用户提供渠道和解决方案,并撬动B端用户运营自己的生态流量池。
无论是to C还是to B,想要抢占私域机会、挖掘私域流量,都需要参与共建和用户生命周期运营。
游戏机制是激发共建参与最活跃的方式之一。
是否找到了具体、真实、独特的应用场景,是用户全生命周期运营的思考点。
例如,为“行走困难”用户开发的一款助行器,可以随时监测数据并形成智能报告,就是为该用户群体开发私域流量的有效途径。
首批吞下5G红利的行业图/Echo Grid、Unsplash 在Gartner 2017年发布的《新兴技术炒作周期》中,5G被列为扩张预期期的技术之一,预计将达到2-5年内达到顶峰。
之后进入扩大生产和完善包括供应商在内的产业链阶段。
在国内从政策、企业到消费者观念等综合环境因素推动下,5G商用进程正在加速,首批变革有望出现在视频、医疗设备、智能汽车等领域。
从技术角度来看,5G是触发视频媒体本轮突破性增长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带来的带宽承载能力、处理能力和传输速度将改变从视频制作到观看、交互反馈的整个链条,并引发客户终端设备的更新,带来难以想象的沉浸式视觉体验,并溢出到其他行业的视频领域。
比媒体。
除了视频之外,5G还将在改善急救、远程诊疗、智慧医疗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智慧医疗将成为5G首批落地的行业之一。
例如,目前需要等待救护车到达医院的医疗监测和数据收集,可以在未来进行。
未来,病人的基本数据将在救护车上通过5G在几秒钟内传输到急诊室。
医生将通过高分辨率视频实时做出诊断。
实施治疗。
随着5G的到来,再次走在前列的智能汽车已经完成了企业化和资本化的积累,正在走向产品化和规模化。
BAT、苹果、谷歌、Uber等巨头纷纷在车联网、车载娱乐、自动驾驶等领域推动智能汽车上路。
华为最近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与云BU一起处于华为组织架构的第一级。
部门。
车联网和车载娱乐将在5G应用元年率先“上车”。
工业互联网连接正在加速。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传感等新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以及小程序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工业互联网正在迎来爆发。
BAT等开始从B端寻找流量的巨头,是工业互联网加速的重要推动者。
2008年以来,腾讯投资了多家生态工具公司和SaaS服务商; 2018年,阿里巴巴以1亿美元全资收购软件协作平台Teambition,百度与东软集团战略合作,字节跳动收购效率工具Curtain。
不仅工业互联网连接在商业设计层面加速,无独有偶,在艺术创作领域,“连接”的重要性也在凸显。
在日本顶级游戏设计师小岛秀夫时隔四年推出的最新游戏《死亡搁浅》中,连接也被视为游戏的核心概念。
健康经济生态不断补充。
普华永道健康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排名前50的企业中有84%涉足医疗保健领域,每年对数字健康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总额达到69亿美元,比五年前增长3%。
前三季度,私募股权公司完成了三笔医疗保健交易,是十年前交易数量的两倍多。
健康经济已从家居硬件、膳食管理扩展到日常生活、出行等多种场景,生态经济成为终极追求。
其中一些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比如新能源汽车、有机餐厅等;有些还处于研发和产品化阶段,比如分解食物的物质特性,然后合成完全可食用的手术机器人。
尽管商业格局千变万化,但这个时代也有变化和变化。
屏蔽噪音并发现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