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是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
其GDP占2020年全球GDP的24.6%。
然而,2020年欧洲半导体在市场上的份额仅为10%左右,主要依赖从美国和亚洲的进口。
欧洲曾经在世界半导体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来自欧洲的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都是世界知名的半导体厂商。
然而,随着整个欧洲电子产业的衰落,欧洲在半导体领域的话语权已经大大降低。
更严重的是,新公司的短板与创新半导体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事实上,欧洲对于半导体地位的下滑早已抱有危机感。
欧盟带领欧洲召开了多次会议,制定了许多联合计划,但并没有像预期那样跟上。
无论有多少账单,都逃不过如意算盘。
本月,一份欧盟政策文件草案显示,欧盟委员会可能同意一项新的补贴政策,允许欧盟各国政府补贴欧洲尖端芯片工厂。
国际社会注意到了这一消息,有评论人士透露,这份草案实际上是由法国和德国两股势力推动的。
布隆伯格甚至直接称这项法案是法国的胜利。
法国和德国作为欧洲主要经济和半导体国家,在欧盟拥有强大的话语权。
不过,恐怕其他国家也不会遵从两家人的意愿。
欧盟共有27个成员国(不包括已脱欧的英国),但半导体产业链知名企业并不多。
行业推广范围仅限于法国、德国、瑞士、荷兰、意大利等,现实情况是欧洲有大量企业。
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利益并不一致。
大量小国着眼于自身经济实际情况,很多集体行动都有自己的考虑。
今年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重申了《欧洲芯片法案》问题,并表示将提出新文本供签署。
此次,该法案呼吁欧洲重点发展半导体,使欧洲在该领域成为全球领先者,未来十年占全球半导体来源的20%,并向2nm冲刺。
冯德莱恩还表示,欧盟需要在欧洲层面进行协调,打造欧洲层面的芯片生态系统,包括生产。
他以欧盟研制成功伽利略卫星系统的例子进行类比,认为欧洲国家应该有和当时一样的雄心。
冯德莱德的理想更像是扔进湖里的一块石头,有很大的动静,但回应他的只是一圈圈的波浪。
不过,这种情况完全在意料之中。
去年,欧盟开始大力签署发展半导体的计划。
2020年12月26日,欧盟网站发布消息,吹响了集体努力实现“芯片独立”的号角。
欧盟17国在线签署《欧洲处理器和半导体科技计划联合声明》,宣布未来两到三年投资14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527.645亿元)用于半导体技术研究。
当时有17个国家签署了该宣言,另有10个国家没有签署。
声明的签署国包括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可以说代表了欧洲半导体的80%。
据欧盟消息人士透露,该计划的主要预算来自“复苏与韧性基金”,分配给各成员国的上限为国民收入的6.8%。
其中一部分是免费贷款,但正是这部分,各国对其分配有相当大的意见。
前两年以2015年至2019年平均失业率等指标来衡量,而2023年则以疫后经济下滑为标准,无形中对大国有利。
未签署的国家对此表示抗议。
他们表示,“战略资金在重点行业的过度和非定向使用将导致欧盟内部的补贴竞争和不公平现象。
”由于国家基数小,市场不够大,人们投资半导体的物业成本很高。
对于一些国家或企业来说,制造不如购买。
ASML就是典型例子之一。
ASML 的光刻机组件来源广泛。
7nm EUV的3万个零部件中,90%的设备来自其他国家,其中包括来自德国和美国的精密设备。
同时,购买ASML光刻机的企业需要购买ASML的股票。
三星和台积电都是ASML的客户。
ASML的最大股东来自美国。
这种商业模式帮助ASML抵御外部风险,保障供应链。
这也暗示着ASML无法完全摆脱非欧洲国家来帮助实现欧洲的半导体计划。
爱尔兰是因为半导体给该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英特尔在美国境外拥有四家工厂。
其中,位于爱尔兰莱克斯利普的工厂是美国以外最大的生产基地,英特尔还在该工厂持续投资。
由于爱尔兰没有足够的市场和人才来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产业,依靠外资成为该国唯一的选择。
爱尔兰总理迈克尔·马丁欢迎英特尔继续在爱尔兰投资,表示英特尔为爱尔兰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表示,“英特尔在爱尔兰的旅程非同寻常,下一阶段的发展计划将提升英特尔作为半导体创新和制造领域全球领导者的声誉。
”欧洲国家利益诉求不同,德法主导的法案不可能全部满足,即使不能满足绝大多数国家,半导体联盟也极有可能成为赚大钱的卖空令。
噪音大,但雨很少。
企业在欧洲建厂时,是吸引还是依赖?欧盟正在劝说半导体企业到欧洲设厂,但很少有企业对此政策感兴趣,对于国外在欧洲建厂也存在不同意见。
11月26日,《路透社》报道称台积电可能在东欧建厂,而不是之前热议的德国。
虽然西欧经济发达,产业标准化,但东欧似乎更有诚意。
东欧本身劳动力较低,会对台积电等企业有更大的优惠支持,包括水电管理行政费和税收。
今年夏天,欧洲开始接洽相关企业,游说其在欧洲设厂。
台积电就是目标之一。
台积电的回应是,台积电对在欧盟建厂不感兴趣。
台积电还向欧洲“泼冷水”,称台积电的欧洲客户仅占6%左右,无论从市场还是成本角度都无法产生规模效应。
此前,一直有消息称台积电将选择德国建厂,但台积电不断否认这一消息。
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多次被问及在德国设厂的问题。
他多次回应称只是为了服务客户,不排除在日本境外设厂。
至于海外建厂模式,台积电表示不会与地方政府组建合资公司,也会考虑是否接受当地资本入股。
作为去年《欧洲处理器和半导体科技计划联合声明》发布后为数不多的动作之一,如果台积电暂时不去欧洲建厂,那么欧洲半导体崛起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将极大减少。
毕竟晶圆厂需要庞大的资金和资源。
与台积电不同的是英特尔。
今年年初,英特尔CEO基辛格在发布IDM2.0时表示,将在欧洲建造一座新的晶圆厂。
9月,基辛格前往欧洲出差,并在访问德国期间宣布了欧洲半导体工厂的计划。
11月29日,欧盟贸易部长布雷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可能会在未来几天内公布英特尔在欧洲建厂的消息。
但根据此前消息,英特尔在欧洲建厂的条件是80亿欧元的补贴。
一方面是兴奋,另一方面是担忧。
自今年4月欧盟吸引建厂以来,内部纠纷也频频出现。
据路透社报道,法国官员表示,这种做法不一定是正确的,可能不得不为了短期效果而牺牲长期产业政策。
三名欧盟委员会官员表示,他们对依赖非欧盟企业建厂的策略感到不满,欧盟企业与外国同行之间的合作关系可能会更好。
此外,欧洲市场容量和自由市场等问题也摆在桌面上。
ASML、NXP、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代表也在欧盟进行了讨论。
但直到今天,还没有确切的消息发布。
缺乏利益纽带,欧洲各大厂商并没有积极见证欧洲半导体的辉煌时代。
欧洲半导体大多陷入困境,各大厂商普遍不愿意联合开发半导体。
今年3月12日,英飞凌高调“拆解”欧盟半导体计划。
总统莱因哈德·普洛斯对欧盟“加强芯片研发能力、瞄准2纳米工艺”的说法表示怀疑,认为仅靠欧盟投资新建晶圆厂无法解决欧洲芯片供应问题。
他表示,欧洲晶圆厂的主要客户不在欧洲,将芯片制造能力留在欧盟并无帮助。
“目前欧洲科技产业的规模还不够大,不足以让本地芯片生产变得有价值。
” 5月6日,欧洲三大半导体公司之一的意法半导体明确表示不会加入欧盟委员会,并正在准备成立半导体联盟。
其首席执行官Jean-Marc Chery表示,该计划是一个积极的发展,但与英飞凌无关,因为“如果它是一项已经成熟的技术,我们没有理由参与”。
ASML高管还指出,利用巨额补贴在欧洲建设晶圆厂来生产先进芯片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投资对于欧盟来说太高了,上下游产业链缺口太大。
让代工成功所需的整条供应链在欧洲都缺失。
” 4月5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成立处理器和半导体技术联盟,但这个联盟基本没有得到支持,外部只有英特尔表示支持。
此外,欧洲主要制造商之间也存在竞争。
欧洲是汽车生产的重要阵地。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发布的《2020年汽车半导体厂商市场份额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排名前5的汽车半导体供应商分别是英飞凌、恩智浦、瑞萨、德州仪器和意法半导体。
2020年这五家供应商占据了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近49%的份额,其中三家来自欧洲。
三大公司虽然产品不同,但都在汽车领域展开竞争。
此前,恩智浦和英飞凌继续通过收购等行动在汽车市场展开竞争。
2020年,英飞凌取代恩智浦成为最大的汽车半导体供应商。
欧洲的国家特征可能是影响其半导体战略的重要因素。
没有共同利益,真正的合作就不可能发生。
作为一个共同体,欧盟在政策驱动方面也存在弱点。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市场因素。
欧洲半导体市场不够大,没有强劲的市场需求来支撑独立强大的“大陆”。
在欧盟公布半导体计划的同时,美国也计划投资500亿美元补贴芯片产业的制造和尖端芯片的设计,以保护自己的地位。
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之间仍然存在差距。
欧洲半导体的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