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落地

拼多多存在重大漏洞,被抢走数百亿美元,你怎么认为?

时间:2024-02-29 23:49:28 技术落地

我怎样才能看到它?我怎么能看到呢!现在我知道我只能徒劳地看着它。

此事曝光后,不少人开始在网上下单,金额从几千到几十万元不等。

甚至有传闻称,拼多多“被子羊毛”损失高达200亿以上,让大家一时间担心不已,但也有网友表示,拼多多也算是“复苏”了。

有了这个BUG,也算是给自己做了一个惊人的广告。

从拼多多的说法来看,实际损失只有几千元,而且是黑灰生产集团造成的。

针对这一事件,“羊毛党”在网络上走红,想方设法利用平台,从中获利。

几乎所有线上平台都被“羊毛党”盯上了,包括优惠券、积分兑换、闪购产品等都成为了被羊毛的目标。

就连1元共享单车骑行费也被被毛盯上了。

我个人认为,在网络上传播电商无门槛优惠券bug并不属于恶意,情节不严重的,不应构成犯罪。

因为接收一次应该是正常操作。

如果多次收到,则属于恶意行为,涉嫌非法牟利。

当然,网络犯罪分子的行为是另一回事。

也就是说,利用这个bug照常领取优惠券、充值的人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那些轻易赚到几十万、几百万、利用漏洞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毛流氓可能就过不去了这么容易。

拼多多此次BUG涉案金额太大。

目测确定平台无法承受损失,于是报了警。

拼多多事件曝光,对于众所周知的拼多多公司来说,肯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也反映出拼多多新电商平台在安全措施方面的不足。

最后,借用网友的一句话,“一只小绵羊可以让你感到幸福,但一个大监狱可以为你提供食宿”。

所以不要太贪心!拼多多实际损失可能不到1000万,并非传闻中的数百亿。

因此,有人质疑此次事件是拼多多的自我营销。

如果你想一想,你就会发现这个想法是多么愚蠢。

首先,拼多多是一家市值超过278.64亿美元、用户超过3亿的电子商务网站。

APP重大bug的曝光会降低投资者和用户的信心。

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看好拼多多的增长空间(用户规模和GMV)。

但如果网站的抗攻击能力太差,势必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导致收入骤降。

他们可能会转向更稳定的公司进行投资。

对于用户来说,无论是卖家还是买家,都会担心因为网站漏洞而遭受损失。

另一方面,由于这件事上了各大榜单的热搜榜,导致拼多多品牌词的曝光度暴涨,这其实是一种负面印象。

毕竟他们也是搞电商的。

京东和天猫还没有暴露出这么大的漏洞。

他们的技术安全性更让用户放心。

从这个角度来看,暴露漏洞对拼多多来说弊大于利。

其次,拼多多在营销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

一天一千万虽然不多,但效果会比其他渠道的广告差很多。

毕竟其主要用户人群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拼多多独家赞助湖南卫视2018-2019年跨年演唱会。

一晚花了多少钱?淘宝转店服务商易百店获悉,北京卫视跨年晚会独家冠名费为5000万,浙江卫视为2500万。

虽然湖南卫视还没有公布冠名费,但我们可以据此推测拼多多的独家冠名费用应该在3000万以上。

此外,有消息称,拼多多作为快本首席合作伙伴,年认购金额达2.8亿(未经核实)。

财报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拼多多营销支出成本为29.71亿元。

看得出来,拼多多在推广上花了很多钱,而且舍得花钱。

除了打击售假商家,拼多多的技术人员还需要加强对黑灰产品的打击力度。

上线后被指假货后,拼多多已积极改进,但仍需要时间。

事件发生后,技术团队必须与运营团队、法务团队、客服团队、商户服务团队、公关团队联动,想办法止损。

直接砍单肯定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

如果安抚消费者,将网站的损失降到最低,这是客户和公关团队需要考虑的事情。

从技术上来说,阿里巴巴打击黑灰生产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拼多多不妨借鉴一下。

有技术人员评价,拼多多优惠券漏洞的时机反映了其整个系统的启动机制不合理。

业务系统配置无风险验证环节,上线前环境无用,业务上线后持续人工监控缺失。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羊毛的采收中来。

法律不会惩罚所有人。

黑人和灰色生产者能逃脱惩罚吗?有些人不愿意加入拼多多APP参与羊毛,但有些人却疯狂传播这种“赚钱”方法。

互联网“黑灰产业”规模已达千亿。

除了企业积极打击外,加大处罚力度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