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记录纪年的方法: 1、干支历。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使用的历法记录年份的方法。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总称。
将茎枝顺序匹配到正好六十就是一周,周而复始,周而复始,记录周而复始。
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甲、乙、乙、丁、午、己、庚、辛、壬、癸十象,谓之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称为地支。
2、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纪念年号的名称。
使用年份数字来标记年份始于汉武帝。
汉武帝执政54年,共使用过11个年号。
但前五个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寿、元鼎都是后来加上去的。
第一个年号是他自己决定的。
正是“元枫”。
公元前111年,即他即位后的第三十年,他在夏天授禅泰山后,下旨定第二年为“元丰元年”。
从此以后,新皇帝每次登基,都必须确定自己的年号。
元朝之前,皇帝通常有多个年号。
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上都有一个年号,就是一代一代。
年代年代学不仅是我国的年代学方法,还影响到朝鲜、日本等国家。
它与西方公历一致,并以中国传统农历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