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中,火炮才是真理。
长期以来,火炮被称为战场上的死神,尤其是苏联制造的大炮。
苏联制造的武器一直给人的印象是愚蠢、庞大、粗糙。
其中,“喀秋莎”火箭炮最为突出,因为它可以快速将大量炮弹倾斜到敌方阵地。
数十辆“喀秋莎”火箭炮齐射的场面简直是惊天动地,可给敌人造成很大的心理震撼,俄罗斯每年11月19日都会举行火炮火箭纪念活动,原因可以追溯到1942年苏联时期,苏联人用火炮打了一场真正天下无敌的仗,是值得载入史册的,当时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用炮火轰击拉开了反击的高潮,苏军用炮兵为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年,苏军开始对斯大林格勒北部地区的罗马尼亚阵地发起进攻,在战斗开始之前,他们就极其确定火炮是影响战斗胜利的重要因素。
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调动了15000多门大炮。
与敌人的万门火炮相比,敌人的火炮、迫击炮和火箭炮已经具备了绝对的火力压制。
但苏联人仍不满足。
他们想要达到敌人三倍的火力。
为此又引进了1.5万门火炮作为补充,主要是一些迫击炮和BM-13火箭炮。
如此巨量的炮兵准备,让苏军第一次感觉到炮弹不够用。
整个反击过程中,苏军共集结了1520万发炮弹,装满了8000辆马车。
这在历次战斗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
当苏军炮兵真正开始进攻时,场面真是壮观。
炮弹带着雷霆之力,如雨点一般落在敌军阵地上。
仅第一轮打击就发射了5000发炮弹。
第二轮,有数万根毛发同时斜出。
短短半小时内,3万门大炮发射了45万发炮弹,在敌人阵地上形成了真正的火海,以毁灭性的威力消灭了敌人地上地下的防御和一切有生力量。
对于苏对于我们的敌人来说,那就是世界末日。
唱《喀秋莎》,1939年的苏联红军有一个大杀器武器,由于战时武器保密措施严格,没有人知道这个武器的具体名称,所以他们亲切地称其为“喀秋莎”。
事实上,它是沃罗涅日州兵工厂生产的世界上第一个有组织的自行火箭发射器。
型号为:BM-13-12多管火箭炮。
据统计,该阵地的炮击杀伤中有70%发生在第一次炮击期间。
因此,如何提高炮兵首次打击的火力密度,是各炮兵团的最终目标。
即使在现代火炮中,“多发同时射击”和“先发打击”两大要素,也是对火力密度问题的精细阐述。
对当时的“喀秋莎”火箭炮车进行了计算,得出的结论是,一门16管BM-13的炮击密度相当于18门155毫米火炮的炮击密度!可以覆盖一个足球场的面积。
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加速研制BM-8轻型火箭炮、BM-13火箭炮、BM-31重型火箭炮三种型号。
第一次实战是在 1941 年 7 月的斯摩棱斯克战役期间,由弗利尤罗夫上尉指挥的由 7 枚 BM-13 组成的测试火箭发射连向奥尔沙火车站的德军第 5 步兵师进行了齐射。
。
由于火力突然密集,步兵第五师损失惨重。
到处都是尸体,大量物资被烧毁。
根据经验,德国军官认为这是一个炮兵师的炮击。
随即,他们向射击方向还击,同时出动飞机进行搜索。
但根本没有发现大规模的炮兵部队,只有几辆苏联卡车(飞行员并不认为他们是在攻击部队)。
给德军带来了极大的恐惧,1941年10月,弗留罗夫上尉的实验火箭炮连被德国装甲部队发现。
炸毁所有火箭炮车后,人类第一支实战火箭炮部队被彻底歼灭。
BM-13的特点是没有身管火炮的限制。
过载和应力比身管枪低得多。
因此,火箭弹的装药量比炮弹的装药量要大得多。
132毫米火箭弹的爆炸威力与155毫米炮弹的威力相当。
而且火箭发射器由Zis-6卡车搭载,齐射只需7-10秒;火灾范围达到7140平方米;能在遭到反击之前迅速撤离射击阵地;装弹仅需5-10秒。
分钟,与二战时期炮兵阵地的修建和疏散相比,喀秋莎的优势是无可争议的。
二战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喀秋莎首先弥补了桶炮战时生产不足、制造缓慢的缺点。
它制造简单且功能强大。
战争后期批量生产后,满足了战争的火力需求。
1942年美国向苏联提供大量卡车后,沃罗涅日兵工厂满负荷运转,为部队供应了大量喀秋莎的装备,极大地改变了战争的进程。
1945年,苏联BM-13-12型300毫米火箭炮在柏林巷战中使用,元首要塞被攻占。
柏林战役期间喀秋莎的300毫米火箭发射器。
旁边的木头是用来缓冲后轮的,以减少射击角度,可以用来平射目标。
综上所述,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是二战中苏军反败为胜的秘密武器。
它开创了近距离火炮射击的先例,是大大缩短了二战短程的武器。
当德军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时,闪电战攻势非常迅速。
苏军部署在西线的西线司令巴甫洛夫将军指挥不力,可以说严重失职。
另外,德军从一开始就摧毁了苏联的所有通讯设施,导致无法向苏联汇总各种信息和战场情况。
军事大本营。
大本营收到的信息几乎都是猜测或者猜想。
但有一个消息比较一致,那就是德军使用装甲开道,猛烈射击。
许多苏联部队无法停下来或被包围。
鉴于这种情况,斯大林下令研制新型火炮、反坦克火炮和制造冲锋枪。
喀秋莎火箭炮是这一时期研制的威力最强的火炮之一。
一门喀秋莎的火力可以超过60门单管重炮。
当时他们的数量并不多。
一支方面军只有二十枚十九轨导弹。
最重要的是它对坦克群的杀伤力是毁灭性的,对付德军重型集团军最为有效。
如果使用全面轰炸,那么密度之下,没有人能够幸存。
其中就有五位喀秋莎炮轰德国两个装甲师长达十分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