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落地

民国时期有折扣吗?这个怎么样?

时间:2024-02-26 20:19:38 技术落地

民国时期当然有折扣。

我们很多人都听过相声《卖布头》。

这句相声生动地讲述了民国时期集会卖布头的情况。

这个相声是根据真人故事改编的。

这是关于一个卖布的人一边创作歌曲一边卖布的故事。

一块布就会像他唱的那样便宜,然后再打折,你想要便宜多少就便宜多少。

但买回来后却发现被骗了,而且太贵了。

这个卖布的甚至把整块布撕了卖,但那些人却以为他卖得很便宜。

后来相声演员把他的故事编成了一个笑话,今天讲给大家听。

民国时期,很多商店都有折扣。

我们在很多民国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

在店门前设立折扣牌,或者派服务员在门口喊话。

不仅有打折活动,还有打折打折的活动,可以说是花样百出。

陈存仁先生的回忆录《银元时代生活史》中记载了一件有趣的事。

他的一位朋友范建刚来找他投资。

他和范建刚前往现场查看。

原来,范建刚是做印刷、买书生意的。

范建刚专门印刷无版权古籍,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但价格很低,号称10折。

也就是说,以前一元钱的书,现在只要八毛钱。

由于印刷量巨大,即使如此便宜,范建刚也能赚钱。

后来,范建刚开始创业,成为上海有名的“纸老虎”。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折扣是民国时期商家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

而且,折扣的方式和方式新颖,渗透到各个行业。

我是历史萧春风。

欢迎大家关注我并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谢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打折促销成了商家的新噱头。

从最初的线下节日促销,到线上的618、双十一、双十二等,各种促销活动应有尽有。

促销手段层出不穷。

不过,如果你天真的话,别以为这些促销方式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花样。

其实,早在上世纪的民国时期,精明的商家就已经抓住了顾客的占便宜的欲望,各种打折促销手段比今天还要好。

当然,当时肯定没有“618”、“双十一”、“双十二”等节日。

期间商家主要以“双十”和“圣诞节”打折促销为主。

“双十”促销所谓“双十”,其实就是那个时期的“国庆节”,是一年中最大的商业促销节日。

自1912年这个节日诞生以来,商人们就发现了其中蕴含的无限商机。

同年10月10日,“双十日”这一天,全国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当天,《申报》率先发布“五洲药房”人造自来水广告,纪念武昌起义。

同时嵌入双十节元素,为未来双十节广告提供参考蓝图。

以“五洲药房”为首,商家发现这是一个绝佳的推销商品的机会。

他们学会了在各种媒体报纸上刊登大版面广告来吸引消费者。

例如,2032年10月1日的《申报》第二页,上面有8个广告,涵盖酒类、食品、皮具、洋货等品类,并且有很多折扣促销活动,例如“大促销”和“大便宜”的“兴趣点”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

此后,各大报纸和出版商也将目光投向了双十节。

以《申报》为例,特意增加了大型“双十”特刊和大型国庆画报供读者阅读;良友图书甚至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折扣活动,各类图书、图鉴杂志和价格均低于20%;商务印书馆还以50%的价格出售袖珍版的《王云五大辞典》。

毕竟“双十”期间,全国都在放假。

只有口袋里有一点钱的人,在各种商家搞促销的时候,肯定会是出去花钱的首选。

另外,除了打折活动之外,商家还采取了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买送送”的做法。

比如,在《申报》第四期,中法药房就打出“大便宜”、“一个月大赠品”的广告,给消费者送长期优惠券和返券彩票、连奖、连奖。

促销活动。

“圣诞节”也很疯狂。

除了“双十”疯狂的购物节之外,“圣诞节”这个进口节日,也是民国时期非常重要的购物节日,被商家用作促销噱头。

由于“圣诞节”是外国人的节日,外国人是这些大促销的主要推手。

例如,以销售洋货为主的上海永安百货,每年圣诞节早在《申报》就投放广告。

例如,永安百货大楼1932年在报纸上写道:“明天就是圣诞节,我们该如何享受欢乐的日子呢?请来吧,我们恭敬地准备了许多冬季节日用品,供贵客挑选。

”除了打折、广告之外,为了吸引生意,商家也会注重完善和树立自己的品牌。

这和我们现在的品牌是一个概念,让大家都知道。

同时,也会邀请明星代言自己的品牌,比如影星胡蝶、阮玲玉、李丽丽甚至民国时期的著名女演员梅兰芳等,都曾代言过企业并亮相。

在广告中。

因此,不要以为折扣、促销、广告、聘请代言人是现代才有的东西。

早在一百多年前,商人就已经掌握了它们。

文/像素表示,欢迎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历史。

当然有,但不要以为促销购物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花样。

其实,早在民国时期,精明的商家就已经抓住了顾客占便宜的欲望,各种营销手段也不亚于今天。

只是当时还没有“双十一”的噱头,打折促销都集中在两个重要节日——“国庆”和“圣诞节”。

庆祝“双十节” 商家忙促销 “双十节”是民国时期的国庆节。

自这个节日诞生以来,商业领域的大老板和小店主立即捕捉到了商机。

1912年10月10日,全国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当日《申报》,发布了“五洲药房”的人工自来水广告。

在纪念武昌起义的同时,还将双十节元素嵌入到广告中,为以后很多双十节广告提供了蓝本。

从此,精明的商人抓住了这个机会,推销自己的商品。

他们在当时最流行的大众媒体报纸上刊登大量广告来吸引顾客。

以1932年10月1日的第二版《申报》为例。

整个版面上有8个广告,涵盖皮具、纺织品、丝缎店、饮料、食品、鞋子等,充满了“大便宜”和“大促销”的字样。

报纸和出版商也发现了国庆商机。

《申报》我们还将为读者送上双十大副刊和国庆大画报,良友书局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打折活动,各类书籍、画报杂志均价出售不到20%的折扣,商务印书馆以50%的折扣出售袖珍版的《王云五大辞典》。

民国时期,没有互联网,物流也不像现在这么发达。

如果消费者想要拿福利,就得去商店。

国庆节是国庆节,只要兜里有钱,趁着大优惠,最好出去花钱。

商家除了降价,还可以采用买赠的方式来进行促销。

比如,当天的《申报》第四版,中法药房就打出了“大便宜”加“一个月大礼”的广告。

具体内容是:“添加长期低价优惠券,返还优惠券就有奖品,机会无穷。

”进口“圣诞”购物也疯狂。

民国时期,除了双十节,还被炒作热闹的购物盛会。

圣诞节,进口圣诞产品也被商家用作促销噱头。

专门卖洋货的上海永安百货,圣诞节前会在《申报》上做广告。

1932年12月24日的广告上写着:“明天就是圣诞节,我们该如何享受幸福的日子呢?请来吧,我们恭敬地准备了许多冬季节日用品供尊贵的客人挑选。

”广告上列出了琳琅满目的产品,“都是装饰用,圣诞应用,儿童玩具,都是最新的精美亮丽的产品。

祝各位贵宾圣诞快乐!”为了吸引生意,我们设立了一个“为了让自己的品牌被大家所熟知和喜爱”,邀请明星来代言自己的品牌也是商家常用的方法。

影视明星胡蝶、阮玲玉、李丽丽等人,包括著名女演员梅兰芳,都曾“出现”在该商户的广告中。

民国时期,中西交融,商家的促销方式也具有时代特征。

但无论是民国时期还是今天,人们买东西都只是想买到便宜的东西。

这实在是颠扑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