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编程?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信息技能。《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作业关键》指出,“在普通高中建设人工智能示范实验室,确保中小学具备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的环境条件。” 受国家政策推动、市场资本助力、家长追捧等影响,各种编程教育和机器人教育开始流行,主要以少儿编程教育和3D打印教育为主。相关研究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少儿节目市场规模已突破100亿元,年增长率超过30%,可见少儿节目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每个人都有必要学编程吗?是不是越早学编程,孩子的智力开发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得越快?笔者认为需要深入思考。 现状:信息技能纳入编程内容 浙江省早在2017年就将信息技能列为高考选修科目,山东省出版的六年级信息技能教材中增加了编程内容.江苏省也要求在中小学普及编程教育,重庆市要求将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 互联网时代“80后”、“90后”的家长更愿意关注新出现的技能和技术。某少儿编程教育平台发布的少儿编程大数据报告显示,“05后”少儿编程学员中,22%的家长中有一位是教师,15%的家长是公务员。少儿编程学生占三分之一。 编程教育在利好政策的帮助下吸引了大量资本,家长们也开始为孩子该如何教编程而焦虑。于是,编程教育迅速升温,一些人开始喊出“人人学编程”的口号,甚至编程教育开始走进幼儿园。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未来越来越着急,认为只有孩子掌握了编程,才能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有一席之地。一些培训机构急功近利。他们在提倡尽早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的同时,强烈要求家长购买所有的编程课程。 误区:编程教育不适合小学生以下 人工智能时代是协作时代,不是AI取代人类。编程教育不一定要掌握编程技能,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编程喜好。掌握编程原理是为了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这并不要求每个人都会编程,就像没有必要让每个人都去学习如何造车一样。大多数人只需要学习如何驾驶。 因为编程教育被过度炒作,家长受多方影响,导致编程太年轻。在幼儿阶段,应遵循儿童自然生长发育的阶段。如果此时介入编程教育,不利于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 编程教育主要是培养通用逻辑思维。是一种以计算机语言为基础的图形化、游戏化的系统学习方法,培训相对专业。对于小学低年级以下的孩子,抽象逻辑思维才刚刚萌芽,此时不宜过早培养。目前市场上的很多编程教育课程基本上都是改编自国外的课程。大多数编程教育还停留在学习常识层面,并没有真正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创造力。 方向:编程教育要考虑个性化和差异化量身定制相应的编程课程,开展编程教育。比如对于一些没有接触过电脑的孩子,可以先从一些智力游戏入手,逐步体验编程的乐趣。每个孩子对编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各自的性格、爱好、能力也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孩子活泼好动。强迫他们做无聊的编程是不现实的。 编程教育对于没有基础的小学生来说,还是要着重培养编程学习的爱好。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能力。为真正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年、不同喜好的学生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 编程教育并不一定要求孩子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或具有非常熟练的编程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训练思维是根本目标。技能固然重要,但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特质和喜好不同,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编程。编程教育的实施应该考虑个性化和差异化,而不是一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