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只能作为满足本地应用场景的补充方式。而如果想要全国NB网络,无死角覆盖,目前也没有特别强烈的理由去实现这个目标。一、NB的繁荣在很多人眼里,NB-IoT就是物联网的代名词。经常有人问我:你做过IOT模组吗?我愣了半天才明白他说的是NB-IoT模块。这常常让我为自己落后于时代而感到惭愧:我的产品线已经很久没有发布NB模组了。随后,各种竞价接二连三,比如宇宙第一标价、一百万标价、三百万标价……每一次竞标,都会有一个惊天的低价,引来了业内的围观。惊呼。看来NB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前景一片大好。2.招标混乱电信的NB业务发展非常迅速。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也在跟进NB模组的招标。运营商有理由拉吗?然而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不时冒出一个问题来骚扰:为什么运营商只招模组不招产品???三、TD行业回顾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TD-SCDMA。为了大力发展TD-SCDMA,工信部将这一重任交给了年轻而富有朝气的中国移动。经过短暂的奋斗,中国移动发现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实在是义不容辞,只能毅然决然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设基站,同时也通过招标降低终端成本。但中国移动从未招标过TD模块。中国移动通过无线固网招标,在2010年迅速积累了超过1000万台在线终端,随后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手机招标,将TD手机行业推向了短期的高潮。就这样,短短2年时间,无线固话、功能机、智能机、数据卡、MiFi等TD终端种类百花齐放,全产业链出货量突破数亿。当时,TD联盟秘书长杨华是当仁不让的行业意见领袖,所到之处都会受到鲜花和掌声的热烈欢迎。然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中国移动的超强执行力。在终端通信体验频频被用户吐槽的情况下,对比邻家运营商EVDO和WCDMA稳定的通信性能,强于中国移动,但无奈削弱TD,快速部署4G,以及终于随着4G逐渐收复颓势。4.NB的使用场景回到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下。在看似繁荣的NB产业环境下,为何不对终端进行招标,而只对NB模组进行招标?运营商购买NB模组后,购买的NB模组卖给谁?只有最终客户付款后,本次招标的大批量模块才能实施,供应商才能拿到货款。终端客户在哪里?没有使用场景的技术是流氓。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近期NB的几个使用场景的市场需求。***、燃气表:每年新增燃气表约4000万只,其中10%会增加通讯模块。这部分仪表称为物联网仪表。这些电表一半使用GPRS,40%使用NB,10%使用Lora等近距离抄表解决方案。燃气表是近期NB模组出货的主力军之一。二是水表:每年新增水表约2000万至1万只。传统水表价格几十元,加装模块后的水表价格在200元左右。对于增加的成本,政府将对组件进行相应的补贴。在这种情况下,大约10%到20%会使用模块。水表是近期NB模组出货的第二主力。三、感烟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的市场需求量极其巨大,但大多数感烟探测器的市场渠道都依赖强制安装消防装置来保障民生安全。一个传统烟雾传感器的成本只有10元左右。如果加上模块,硬件成本、后台运行成本加上十年的流量费,至少要增加100元的成本。这部分成本只能转嫁给小商户、企业和开发商。在头上。在当前的和谐环境下,任何投诉都会引起执法部门的紧张,任何事件都会在网络上发酵。消防部门强行推动物联网的可能性不大。2019年NB烟雾爆发的可能性太小,核心原因是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四、窨井盖监控:由于窨井盖多为铸铁材质,每个窨井盖重约30公斤,偷一个窨井盖可以卖几十块钱,所以我国窨井盖被盗造成的损失每年都有无数人伤亡。如果在井盖上加装通讯模块,监测井盖异常情况,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盗窃行为。如果在井盖上加装模块监控,需要配备大容量的锂亚电池,这样监控设备至少可以工作5年。这样一来,电路加电池,再加上安装,后台运维成本也就100多元。所有这部分预算都需要由政府的市政预算提供资金。除了一线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其他城市没有这个财力。更重要的是,用石英砂和混凝土井盖代替老式的铸铁井盖更便宜,而且还可以消除被盗的风险,因为这个井盖被偷了会赔钱。五、垃圾桶监控:由于我国垃圾分类很差,有人提出用NB来监控垃圾桶分类执行情况。且不说这项技术能不能解决,就是垃圾桶智能化改造的资金问题是个大问题。所以,垃圾桶NB监控项目至今没有落地,这个行业暂时可以忽略。六、树木监测:确实有人在做,但谁来出钱?我不知道。七、GPS追踪器,NB通讯:本是不太可能的产品形态,但河南搭载NB的3kk电动自行车追踪器着实震惊了整个行业。都说政府的钱到位了……可是,政府不就是我们纳税人的钱吗?太心疼了!不知道车上实际会安装多少设备。安装后,用户体验会差到什么程度?用过的人都知道。因此,综上所述,水表、气表的远程抄表仍是NB出货的主力军。5、政府项目能否扶持NB产业?大多数NB项目源于政府发起的招标,或者政府通过补贴来推动项目的实施。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一项新技术的早期开发和指导。但政府资金支持的项目只是试点,资金来自各企业和个人缴纳的税款,预算毕竟有限。这些政府投入的资金,不需要低的经济回报或社会效益。因此,如果这些引导资金作为杠杆,不能有效拉动更多实体需求,资金进一步持续投入的可能性不大。至于真正的需求,除了社会效益,还需要经济效益,才能吸引人们在各个环节的可持续投资。6、物联网要靠群众的力量。物联网不能算是一个行业。IOT(物联网)一词实际上是莫名其妙地诞生的。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这个词是谁发明的,但因为它很容易发音,所以流行起来。就像O2O一样,莫名其妙的流行,却没有真正的意义。物联网其实就是除了手机以外的所有行业。联网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对任何对象的刚性需求。只有联网才能同步信息,提高沟通效率。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网络带宽决定了整个世界进化的速度。所以,不用考虑物联网未来有多大的市场价值,因为可能除了物联网就没有其他行业了。但是物联网是如此的虚无缥缈。仅靠政府推动等单一力量,无异于历史车轮下的一根鸿毛,无法产生实质性影响。真正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永远是人民群众。只有大量的人参与,才有可能将一个领域的应用推广到全世界。就像近两年蓬勃发展的扫码支付行业,看不到政府推动的痕迹,但不妨碍大量人群参与行业大潮。短短两三年时间,创造了中国独有的移动支付产业。普及神话。不管NB有没有技术优势,由于其超窄带通信的属性,只有依靠大量的人参与这个产业,才能形成商业闭环和长期的产业链.至少到目前为止,NB的参与人数还不够多,大部分还处于观望状态。更具体地说,他们仍然有投机赚取补贴的心态。7、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什么?好的产品是有流量的。短线产品各有缺陷,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户体验不够好。物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高度依赖于网络质量和网络覆盖。目前,中国的网络是按照网络质量和网络覆盖的顺序进行排序的。非权威排名从好到差为:电信4G、移动2G、移动4G、联通3G、联通4G、电信NB、移动NB、联通NB。或许半年后,这个顺序会发生变化,移动4G覆盖率的排名会继续上升。至于NB网络的排名,目前还不清楚运营商会把它放在什么位置。良好的网络带来良好的设备体验,是用户投票的前提和基础。8、NB的合理定位综合以上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NB只能作为满足本地应用场景的补充手段。而如果想要全国NB网络,无死角覆盖,目前也没有特别强烈的理由去实现这个目标。作为NB产业链的践行者之一,防范风险,牢牢把握NB带来的本土机遇,是核心战略的核心任务。九、不要指望NB能撑起物联网大局。设备厂商该何去何从?答案其实很简单,靠大树永远是最稳妥的选择。只有拥有压倒性实力的人才有被选中的权力。很显然,NB覆盖不具备这样的实力。目前NB设备的年流量费不会超过5元,运营商依赖NB网络的收入就是这点可怜的流量费。2018年设备数量不超过1000万台;2019年设备数量不超过1亿台。不要问为什么,没有人会质疑这个数字。那么,2019年三大运营商的NB网络收入不会超过5亿元。新建NB网络不低于500亿元人民币。虽然NB网络建设在硬件上的投入不大,但中国实在是太大了。网络优化和网络规划、业务培训、计费系统加起来500亿,肯定不够用。年收入不到5亿元,却要投入500亿元。经营者是企业,不是公益组织。因此,对于一个没有收入的网络来说,实现全覆盖无异于扯淡。NB,也许真的不能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