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容器、微服务、云原生等技术驱动的数字化转型和应用现代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尤其是Kubernetes和容器生态,发展势头强劲。新功能上线,Kubernetes赋能微服务、容器等技术,更好满足企业生产和应用现代化的需求。对于数字化企业,应用就是生产力。应用和IT现代化决定了企业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多的企业将IT架构和应用程序现代化纳入其数字化转型计划。容器是加速企业上云的捷径(图片来自美通社)根据云原生计算基金会2020年“云原生调查”报告,92%的受访者在生产环境中部署了容器,高于此与2016年3月首次调查的23%相比增长了300%。随着容器在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RedHat认为企业Kubernetes平台不仅能够支持所有开放混合云基础设施,而且能够支持多样化的需求工作量和应用。容器为应用创建了隔离边界,允许多个程序在单一运行平台上独立运行。对于用户而言,无需为每个应用创建虚拟化,硬件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这种对容器执行和规模的管理同样适用于容器编排引擎。常见的编排工具包括Kubernetes(谷歌开源工具)、DockerSwarm、ApacheMesos、Rancher等,可以处理复杂的任务,例如寻找最佳运行位置、处理失败的任务、共享存储卷或创建负载均衡和容器之间的通信。覆盖网络。通常,企业需要在本地和云端进行无缝、即时的数据迁移,而容器需要做的是在底层提供一个抽象层,让应用可以“随意交互”。Kubernetes使用计算集群来部署和管理容器,并通过平衡工作负载来维持性能。在集群中运行时,Kubernetes的自我复制可以水平或垂直扩展容器的数量,以满足多应用迁移的需求。随着企业开始为自己的应用程序实现容器现代化,目前绝大多数工作负载都由两个领先的操作系统——红帽企业Linux和MicrosoftWindows提供支持。然而,同时拥有Windows和Linux平台的异构环境往往会造成应用孤岛,使企业难以顺利实现业务转型和扩张。借助红帽OpenShift,现在可以从单一控制平面同时管理基于Windows和Linux的容器化应用,从而简化IT流程。在亚洲,2018年Kubernetes的采用率在短短七个月内增长了58%,表明企业越来越愿意使用容器编排工具。我们预计这种趋势将继续下去,因为此类工具有助于简化容器化应用程序的管理,随着企业对容器和混合/多云的使用成为常态,预计容器化应用程序的数量将会增加。指数增长。RedHatOpenShift以WindowsMachineConfigOperator为核心,编排RedHatEnterpriseLinux和Windows进程以作为控制中心在应用程序中运行,并支持.NETCore应用程序、.NETFramework应用程序和其他Windows应用程序。这使企业能够在开放混合云支持的任何地方在RedHatOpenShift上运行Windows容器,包括裸机服务器、MicrosoftAzure、AWS、GoogleCloud、IBMCloud以及未来的VMwarevSphere。红帽OpenShift提供高度模块化,允许用户使用多个选项进行自定义,而不会丢失任何功能。当然,企业不需要在Docker和Kubernetes之间二选一。RedHatOpenShiftContainerPlatform3.4允许用户跨云分配上述两个编排工具的资源。将组件集成、在线测试等流程交给服务商,让用户实现自动化。另一个开源编排系统Cloudify甚至可以在不同的云平台上自动部署应用程序,并支持容器应用程序在非容器化环境中同时运行,只需要通过一个控制器。对于运行混合Windows和Linux工作负载的企业,红帽OpenShift作为通用Kubernetes平台提供了优势特性——无论企业的云原生工作负载运行在MicrosoftWindows还是红帽企业Linux上,它们都可以同时通过。用于管理容器的单一统一解决方案。未来,前沿技术、社区生态、企业支持将成为容器发展的三大基础。云容器化已经成为趋势,也是企业加速数字化进程的捷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