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2020年最后一个月,1694件AI事件大盘点!哪些让人亮眼

时间:2023-03-14 14:10:12 科技观察

2020年最后一个月,1694起AI事件大盘点!新闻事件分析挖掘和搜索系统NewsMiner的数据显示,本月人工智能领域共发生1694条新闻事件,如图1所示,媒体认为报道这些AI事件如图2所示。在值得关注的AI人物方面,2020年ACM杰出科学家榜单出炉,叶杰平、崔鹏等26位中国学者上榜;JeffDean获得2021年IEEE冯诺依曼奖;2007年图灵奖获得者EdmundClarke逝世等。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DeepMind发布了一种新算法MuZero,仅使用像素和游戏分数作为输入就可以在Atari视频游戏中达到人类水平;时间测试奖等等。学术会议方面,AI顶级会议NeurIPS2020于12月6日-12日召开。今年共投稿9454篇,论文录用率仅为20.09%。清华毕业生杨林和王兆然以9篇论文成为今年入选NeurIPS论文最多的中国学者。图12020年12月人工智能新闻趋势(来源:Newsminer)图22020年12月人工智能新闻来源分布(来源:Newsminer)详情见下图。一、AI领域顶级会议动向1.NeurIPS2020线上召开,众多学者论文入选。12月6日至12日,NeurIPS2020(神经信息处理系统会议和研讨会)在线举行。从整体接收情况来看,今年共投稿9454篇,共接收1900篇,接收率仅为20.09%。清华毕业生杨林和王兆然以9篇论文成为今年入选NeurIPS论文最多的中国学者。2020年IEEE冯诺依曼奖获得者吴恩达老师团队7篇论文被录用。李飞飞团队的一篇论文被录用。深度学习三巨头Hinton、Lecun、Bengio也有论文接收。清华大学朱军教授有8篇论文被录用。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机器学习研究中心林周臣教授、王利伟教授、王义森助理教授等6篇论文被录用。悉尼大学教授、优必选首席科学家陶大成和科大创新工场联合实验室主任张彤也收到了7篇文章。南京大学周志华团队三篇论文被录用。在本次名单中,共有31位学者入选,华裔学者占12席,占比38%。国内高校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以63篇和20篇接收论文位列全球院校榜单第7位和第20位。此次中国接收论文总数为259篇,位居世界第二。图3NeurIPS2020PaperAcceptance(来源:AMiner)从作者国籍来看,华人参与的论文有568篇,占论文总数的29.91%。其中,华人撰写的论文有321篇,占华人参会论文数的56.51%,占论文总数的16.90%,如图4所示。图4NeurIPS2020中文论文情况(来源:AMiner)从论文的组织结构来看,Googleportfolio高居榜首,共有202篇入选论文。如图5所示,MIT以109篇论文入选排名第二。斯坦福大学以106件作品排名第三。国内高校清华大学入选论文最多,在总榜单中排名第7;北京大学入选论文37篇,位列总榜第20位。图5NeurIPS2020InstitutionalPaperAcceptance(来源:AMiner)2.GPT-3等3篇论文获得NeurIPS2020最佳论文奖,1篇中文作品获得TimeTestAward。近日,NeurIPS2020公布了2020年度最佳论文奖和TestofTimeAwards两个奖项。今年共有三篇论文获得最佳论文奖。第二篇获奖论文来自OpenAI团队打造的今年AI圈最火的GPT-3。TimeTestAward是Wisconsin-Madison团队在NeurIPS2011上发表的一篇网上论文,其中一篇是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华人冯牛。三、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师生荣获分布式计算系统国际会议最佳论文荣誉奖近日,分布式计算系统国际会议(IEEEICDCS2020)在线召开。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师生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高性能研究院博士生谢雷为第一作者,导师翟继东为通讯作者发表论文《高效的弹性深度学习负载训练调度》(Elan:TowardsGenericandEfficientElasticTrainingforDeepLearning)获得最佳论文荣誉奖会议的。本研究实现了深度学习工作负载的弹性调度系统,可以提高运行深度学习工作负载的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IEEEICDCS会议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主办。它是分布式计算领域的知名会议。平台。该大会始于1979年,今年是第40届。共收到投稿584篇,录用105篇,录用率为17.98%。4、人工智能国际顶级会议AAAI发布榜单,网易伏羲实验室共有9篇论文入选。近日,人工智能国际顶级会议AAAI2021公布了论文录取结果。本届大会共收到投稿论文9034篇,其中审稿7911篇,最终录用1692篇,录用率为21%。网易伏羲实验室共入选9篇论文,研究方向涉及强化学习、虚拟人、自然语言处理(NLP)、图像动画、用户画像等。AAAI(AssociationfortheAdvanceofArtificialIntelligence)是一个由美国人工智能协会主办的年度会议。是人工智能领域历史最悠久、覆盖面最广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之一。在中国计算机学会国际学术会议排行榜中,AAAI被列为人工智能领域顶级A类会议。二、主要AI科研成果1.DeepMind新算法MuZero登顶Nature12月23日,DeepMind关于MuZero的论文《MasteringAtari,Go,ChessandShogibyPlanningwithaLearnedModel》在Nature发表,如图如图6所示,MuZero相比AlphaZero多了玩Atari的功能,这一突破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图6DeepMind在MuZero上的论文(来源:AMiner)2.清华大学发布首个自动图机器学习工具包AutoGL近日,清华大学朱文武教授领导的网络与媒体实验室发布了全球首个开源自动图学习工具包。工具包:AutoGL(自动图形学习)。该工具支持对图数据进行全自动机器学习,支持图机器学习中最常见的两个任务:节点分类和图分类。AutoGLSolver使用四个主要模块来自动解决给定的任务,分别是特征工程(FeatureEngineering)、图学习模型(GraphLearningModel)、超参数优化(HPO)和模型自动集成(AutoEnsemble),每个部分的特异性设计中考虑了图形数据。3.华为诺亚、北大等提出了IPT模型,有很多底层视觉任务。近日,来自华为、北京大学、悉尼大学、鹏城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预训练Transformer,称为IPT(ImageProcessingTransformer)。该模型用于完成超分辨率、去噪、去雨等低级视觉任务。IPT有多个head结构和tail结构,用于处理不同的任务,不同的任务共享同一个Transformer模块。经过微调后的预训练模型在多个视觉任务上可以大大超越当前最好的模型。该研究成果在低级多任务中名列前茅,在除雨任务上甚至超过了现有最佳方案1.6dB。四、最新研究成果人工植入视觉或可治愈失明近日,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NIN)的一项新发现表明,通过在大脑视觉皮层植入新开发的高分辨率电极,可以使受试者人工植入的视觉形状和感知出现在猴子的大脑中。具体来说,植入物包含1,000多个微小的大脑刺激电极,可以在猴子的大脑中产生可识别的运动和复杂形状的感知,包括字母表中的字母。这一重磅成果刊登在12月4日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这项前沿技术更实际的应用场景是帮助盲人和视障人士重见光明。研究人员已经在动物身上证明,用大脑植入物使盲人恢复视力即将成为现实。(详见学术头条报道:《科学》:视觉植入!绕过眼睛的大脑植入可使盲人重见光明,人类距离治愈失明仅一步之遥。)5.“九章”量子计算机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潘建伟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构建了76-光子量子计算原型“九章”。按照现有理论,在经典数学算法“高斯玻色采样”任务中,《九章》一分钟完成的任务需要超级计算机1亿年的时间。“九章”量子计算机堪称世界领先的超级计算机,也刷新了最新的全球记录。这一成果牢牢确立了我国在国际量子计算研究中的领先地位。基于“九章”的高斯玻色采样算法未来在图论、机器学习、量子化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6、北京大学机器学习研究中心林周辰课题组研究成果取得进展近日,北京大学机器学习研究中心林周辰课题组在处理球形的神经网络结构方面取得进展数据。球面数据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如地球气象数据、行星数据、无人驾驶、脑电信号等,人们也开始更加关注如何更好地设计球面卷积神经网络来处理这些球面数据数据。处理球形数据最简单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其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然后使用平面卷积对投影后的数据进行处理。但是,这种直接投影处理往往表现不佳,主要是球面数据本身在投影后会产生明显的畸变,而卷积网络本身固有的平移等变性会失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机器学习研究中心林周辰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偏微分算子的等变球形卷积神经网络,相关工作被AAAI2021录用。7.王学勤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算法可快速选出最优子集12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学勤团队的研究成果在美国发表《国家科学院院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数据采集变得越来越方便。然而,现有算法很难在数以万计的实际问题中找到最优子集。针对线性回归模型的基准问题——最优子集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王学勤教授、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和平教授团队,利用排序和拼接的思想,结合新的信息准则,发展出一种新的算法,使算法在有限的步数内获得稳定的解。同时,他们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和高概率下,该算法具有多项式时间复杂度,可以选择最优子集。8、复旦大学在类脑计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近日,在2020国际电子器件会议(IEDM)上,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所刘奇教授和刘明院士团队展示了忆阻器-基于类脑计算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该团队设计并实现了面向时间编码SNN的神经元电路,以放电时间来表示信号强度,不应期可控,在一个推理周期内只进行单脉冲放电,显着提高了忆阻器神经网络。元工作寿命和推理速度。以上成果入选2020国际电子器件大会。复旦大学芯片研究所博士后张旭萌和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博士生吴祖衡为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芯片研究所刘奇教授和刘明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9.涂可伟课题组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多项成果近期,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视觉与数据智能中心涂可伟课题组在EmpiricalMethods发表主要会议论文3篇,扩展论文4篇在自然语言处理(EMNLP2020)论文中,展示了他们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三篇主要的会议论文提出了将正则表达式转化为递归神经网络的方法,研究了自然语言处理结构预测问题上的对抗样本生成,研究了序列标注问题的快速并行方法。EMNLP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三大顶级会议(ACL、EMNLP和NAACL)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根据GoogleScholarMetrics,位列人工智能领域前十名期刊和会议。EMNLP2020的论文接受率为22%。10.OpenNetLab平台建立!MSRA与亚洲大学联手帮助加速AI。12月18日,微软亚洲研究院宣布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首尔国立大学等亚洲高校合作成立OpenNetLab开放网络平台联盟。.OpenNetLab平台旨在通过为研究人员提供通用的分布式网络测试平台和真实的网络评估数据集,促进人工智能(AI)在网络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构建健康可持续的网络研究生态系统。目前,平台已完成多节点搭建和小规模部署测试,正逐步进入大规模测试阶段。三、AI榜单重要人物1、2021年IEEE多项奖项结果揭晓,9位中国学者上榜。,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TaoTerence教授,AMD公司CEO苏姿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胡玲,中国大学信息工程系Choh-Ming讲座教授杨伟豪香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终身教授杨恩辉,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授朱飞。休斯敦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朱自强教授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李金忠教授。2.2020年ACM杰出科学家名单出炉,叶杰平、崔鹏等26位华人学者上榜。近日,ACM(国际计算机协会)公布了2020年ACM杰出会员名单。今年,全球共有64位杰出的计算机科学家获此殊荣,以表彰他们对计算机领域的杰出教育贡献、工程贡献和科学贡献。其中,26位中国学者上榜,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二,其中包括密歇根大学。叶杰平、清华大学崔鹏、香港城市大学陈明华等。ACM杰出科学家(杰出会员)评选始于2006年,旨在表彰具有至少15年专业经验的ACM会员,具有至少5年ACM专业会员资格,并在计算机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或产生重大影响。ACM杰出科学家由不超过前10%的ACM成员选出。三、2020年第十届吴文军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揭晓12月2日,2020年第十届吴文军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揭晓。研究院)院士、吴文军人工智能突出贡献奖获周博文(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姜天载(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焦立成(智能感知与智能重点实验室)图像理解,教育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及吴文军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吴文军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等7项奖项。共授予101项成果。“吴文军人工智能科技奖”是我国智能科技领域唯一以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吴文军先生命名的科技奖项。“科学技术最高奖”代表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最高荣誉标志。4、《MIT 科技评论》“35位35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榜单发布,AI领域5人入选12月10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0年中国“35位35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榜单发布。其中,AI领域相关人员共5人入选,包括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隋亚男,清华大学机械系助理教授、特聘研究员。学校软体机器人实验室赵惠灿,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齐鲁青年学者,2020阿里达摩青橙奖学者聂立强,法学博士.com(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机器学习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兼职导师易金峰,复旦大学自动化系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国家优秀沉超,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9阿里达摩青橙奖学者。四、AI学者个人动态1、JeffDean获得2021年IEEE冯诺依曼奖近日,谷歌高级研究员、AI领军人物JeffDean获得2021年IEEE冯诺依曼奖。对于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的科学和工程贡献”。杰夫·迪恩(JeffDean)出生于1968年。他从华盛顿大学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09年美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开始领导GoogleBrain项目,2012年获得ACM-Infosys基金会奖,是最流行的开源机器学习库TensorFlow等的创始人。IEEEJohn冯·诺依曼奖章由IEEE于1990年设立,旨在表彰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该奖项以现代计算奠基人之一、对计算机科学做出重大贡献的约翰·冯·诺依曼命名。图7JeffDean的学者画像(来源:AMiner)2.MichaelJordan荣获2021GrenanderAward近日,美国数学会最新消息:2021GrenanderAwardforStochasticTheoryandModeling被授予著名的“随机理论与建模之父”机器学习”MichaelI.Jordan,以表彰他对机器学习的基本贡献,特别是在无监督学习、概率计算和平衡统计保真度与计算的核心理论方面。UlfGrenander随机理论与建模奖由Grenander的同事于2016年设立。Grenander对随机过程、抽象推理和图式理论有影响。该奖项每三年颁发一次,旨在表彰对随机理论和建模的理论和应用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公认的研究领域涵盖概率建模、统计推断或相关计算算法,尤其是复杂或高维系统的分析。图2迈克尔·乔丹的学者肖像(来源:AMiner)3.2007年图灵奖获得者埃德蒙·克拉克于2007年12月23日去世图灵奖获得者埃德蒙·克拉克(EdmundClarke)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去世。EdmundClarke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HewontheIEEEHarryM.GoodeMemorialAward(2004),theHerbrandAward(2008),andwaselectedasamemberoftheAmericanAcademyofEngineeringin2005.HeisamemberoftheAcademyofSciencesandafellowofACM和IEEE。在软硬件验证、自动定理证明、形式化方法等方面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是模型检验方法的开拓者之一。2007年,埃德蒙·克拉克与艾伦·爱默生、约瑟夫·西法基斯共同获得了被誉为计算机科学“诺贝尔奖”的图灵奖。获奖的原因是他们开发了模型检查技术,并使其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算法验证技术,广泛应用于硬件和软件行业。图3EdmundClarke学者画像(来源:AMiner)4、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周明离职,将加入创新工场。周明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计算语言学协会(ACL)主席、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信息技术委员会主任、术语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信息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学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学校博士生导师。周明于1999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发表重要会议和期刊论文120余篇(其中ACL文章50余篇),拥有4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创新工场是由李开复博士于2009年9月创立的国内风险投资机构,深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领域。图4周明学者画像(来源:AMiner)5.CMU知名AI学者邢波将担任AI大学校长。耶德人工智能大学(MBZUAI,以下简称人工智能大学)临时校长迈克尔·布雷迪爵士(MichaelBrady)成为新任校长。邢博被誉为世界顶尖的计算机科学教授之一。在加入人工智能大学之前,曾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任计算机学院机器学习系副主任。2019年10月16日,学校在阿布扎比正式成立。学校以阿布扎比王储兼阿联酋武装部队副总司令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的名字命名。学校致力于为人工智能领域提供新的学术和研究模式,探索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潜力。2021年1月,学校首批硕士研究生项目开始入学。6.ProfessorGaoHuijunfrom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waselectedasthevicechairmanofIEEEIndustrialElectronicsSocietyOnDecember2,ProfessorGaoHuijunfrom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waselectedasthevicechairmanofIEEEIndustrialElectronicsSociety,responsiblefortheorganizationand管理学术研讨会和会议活动。IEEE工业电子学会(IES)是IEEE中最古老的学会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初期。社会的主要领域是电子、控制、通信、仪器仪表和计算智能在工业和制造系统和过程中的理论和应用。学会出版学术期刊3种,均为本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顶级期刊。据悉,高会军教授是学会历史上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