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全面“入侵”,警惕“最后一公里”问题

时间:2024-05-22 14:19:03 科技赋能

作者:吴勇毅 在谷歌眼镜、卓邦智能手环、无线智能手环和三星智能手表的“光环效应”下,智能可穿戴设备之后2017年一炮而红,迅速走红并持续发酵。

如今已发展成为2018年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可穿戴技术的“钱景”正在蓬勃发展。

未来几年,智能穿戴产品将逐步全面融入人类生活,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这种强大的力量将具有颠覆性。

如果说几年前,智能设备是“死气沉沉”、冰冷的,没有触觉、没有味觉、没有视觉。

他们只有在按下按钮并输入命令后才知道人们想要做什么。

如今,在经历了漫长的“冰河时代”之后,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传感器功能的升级、语音交互技术的重塑以及语音交互技术的推出等推动下,智能设备可穿戴设备终于“活了过来”,并且变得越来越人性化。

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

事实上,今天的谷歌眼镜可以记录你所看到的一切; Nike+运动鞋可以节省你的旅行日程;智能手环可以测量你每天的步数并监测你的睡眠情况;通过智能项链可以传输生命数据记录你的身体机能,还可以提醒状态调整、进行健康趋势分析……目前多家跨国公司正在开发智能技术,可以扫描人脑,处理收集到的信息,分析人体情绪有好有坏,以难以想象的方式帮助人们恢复情绪。

如今,谷歌、苹果、微软等高科技公司利用信息在其产品和用户之间进行沟通,不再仅仅基于人口统计和地理位置信息,还包括用户当前的情绪。

有业内专家表示,如果谷歌眼镜等智能可穿戴技术最终能够突破束缚并被大众普遍接受,那么情绪、想法、感受和意见的实时追踪必然成为工程师面临的重要问题,营销人员甚至是全人类都趋之若鹜的领域。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智能穿戴产品将逐步全面融入人类生活,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这种强大的力量将具有颠覆性。

由于它直接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独立技术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在相关报告中指出,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硬件设备应用于信息传输、信息传输等人机交互领域。

身体感知。

下一次计算革命将来自带有传感器的可穿戴设备,而不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智能穿戴设备将开启移动互联网下一个更令人期待的篇章。

据IDC研究院预测,未来2至3年,全球可穿戴技术市场规模将从目前的30亿至50亿美元增长至1亿至1亿美元,终端复合增长率未来3到5年将不低于50%。

有机构预计,2018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6.1亿元,预计2020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1亿元,达到9000万元。

下一步主要营销策略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其采集的数据价值将日益凸显,可穿戴设备的移动营销将爆发式发展。

Juniper Research的报告显示,到2020年,全球市场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和眼镜)的出货量将达到1.3亿台,是2018年的10倍。

届时,可穿戴设备或将成为市场主流应用平台,甚至超越了智能手机。

因为可穿戴设备真正的作用和意义在于,这些设备比手机等终端更加融入人体和人们的生活。

因此,可穿戴设备也将成为下一步营销策略的主要平台,创造新的营销和广告机会,让广告更具侵入性。

可穿戴设备带来的营销机会主要在于其拥有有价值的独特数据,可以提取、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以提供更详细的客户信息,为广告商和营销人员提供新的更好的方式将信息准确地推送给消费者,这对于移动营销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可以收集健康信息的可穿戴设备可以让运动产品公司知道谁在锻炼,让制药公司知道谁的身体压力更大以及可能需要什么产品来帮助。

由于人们使用可穿戴设备可以生成更多数据,营销人员也可以挖掘这些数据以获得更有用和更准确的信息。

例如,智能手环会记录你的睡眠数据,并计算出你最近的睡眠质量不好。

然后它会通过您的SNS网站、电子邮件等帮助您推荐可以给您带来更好睡眠质量的枕头。

此外,可穿戴设备在基于位置的推广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当顾客经过商店时,向他们推送饮料的电子优惠券信息。

电脑眼镜等设备甚至可以检测用户何时购物以及佩戴者正在关注哪些产品。

此外,由于不需要携带或放入裤兜,可穿戴设备允许用户快速、随意地交互,接收和共享各种信息,例如短信、照片或动态消息更新。

这对于广告商来说是一个营销机会。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其采集的数据价值将日益凸显,可穿戴设备的移动营销将爆发式发展。

目前,可穿戴设备独特的营销魅力和优势,已经让广告公司迫不及待地研究如何将营销信息直接推送给佩戴手表、眼镜等兼具电脑功能的产品的消费者。

放眼望去,无论多小,都会有广告。

因此,智能手表、眼镜、手环等屏幕成为广告目标是不可避免的。

显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广告主已经在进行相关实验。

如果可穿戴市场继续呈现正增长和相当大的上升趋势,广告价值也会显现出来,他们也愿意为此买单。

“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存在。

现有的可穿戴设备产品中,还缺乏能够引导市场爆发式发展、吸引用户的旗舰产品。

业内专家表示,当智能眼镜、头罩、手表、手环、脚链、睡衣、鞋袜等可穿戴设备逐渐“占领”人体各个部位,形成人体信号的体域网时,智能穿戴由此引发的营销风暴将是惊人的、革命性的。

然而,当前可穿戴设备面临的困难也与时俱进,挑战重重,常常遇到“最后一公里”问题。

尽管未来几年可穿戴设备将在移动广告领域取得“快速进展”,但这主要取决于这些设备能否得到消费者的拥抱。

经常使用大数据和社交网络的可穿戴设备让消费者了解到可穿戴设备会引发隐私问题,并可能引发法律问题。

这是厂家必须考虑的问题。

与此同时,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也面临着用户使用习惯的问题——习惯使用大屏幕、快速便捷操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用户,面临着体积小、轻薄、屏幕太小,内存也很小。

可能会有很多犹豫,这也限制了可穿戴设备作为营销平台在移动营销中的作用,有些厂商不愿意在这里做广告。

目前的可穿戴设备产品中,还缺乏能够引导市场爆发式发展的旗舰产品。

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品类基本都是看好的:智能眼镜、智能手表、腕带……这些产品中,依然以运动、健康为主。

它们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在产品设计上没有人能够树立标杆。

直到现在,真正使用过Google Glass的用户还非常少,可穿戴设备仍然是存在于大多数消费者想象中的产品。

这也限制了可穿戴技术作为营销平台的作用,影响了广告商的广告投入。

除IT行业人士外,普通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印象仍然是“酷”、“眼花缭乱”,对功能和实用性了解甚少。

因此,目前可穿戴设备的市场需求还很狭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今,市面上很多智能穿戴设备所谓的为了时尚而高科技、为了时尚而时尚,却未能真正抓住用户的“尖叫点”,失去了时尚的三大必备要素。

商业模式——客户价值。

关键资源的独特性、不可模仿性和盈利途径的可持续性。

例如,基于百度云开发的可穿戴设备“咕咚手环”,具有“运动状态提醒”、“睡眠监测”、“智能静音唤醒”三大功能。

不过,这个手环只能起到提醒的作用。

无法纠正用户不良的生活习惯,在提供系统分析方面也不足。

因此,如何真正满足用户需求,鼓励用户长期佩戴,培养用户粘性,给其带来真正的价值,给产业链各方带来真正的利益是关键。

显然,无论你现在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尤其是那些营销手段日趋单一、同质化的公司,最好静下心来,了解一下“可穿戴设备”的概念,掌握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否则你就会过时的。

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大型互联网公司、绝大多数的风险投资以及相当一部分的科技信徒都将“可穿戴设备”视为未来最有前途的东西,并且很快就会以可穿戴设备为主导。

由此带来的移动互联网营销也将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