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这些可穿戴设备正在走进市民生活。
17日,笔者从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为加快本市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 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
这一政策将如何促进行业发展?建设研发创新中心,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可穿戴设备是指综合运用识别、传感、连接和云服务等多种交互和存储技术来替代手持设备或其他设备,实现用户交互、生活娱乐和健康。
具有监测、人体功能扩展等功能的新型日常可穿戴移动智能终端,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
工作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市引进培育3-5个可穿戴设备开发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和科研开发平台,建设5-10个可穿戴设备研发创新中心,培育一批知名可穿戴设备品牌。
我市将在工业、教育、卫生、旅游、保险等重点领域实施30个示范应用项目,重点推进特殊作业环境、人体功能拓展、健康监测、校园安防、精准广告、智能家居等示范应用。
定制保险。
同时,打造3-5个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引领带动效应强的产业集群,形成以10家以上重点企业为龙头、10家以上“专、精、特、特”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
和新型“中小微企业”。
体系下,可穿戴设备相关产业产值已达1亿元以上。
推动六方面发展,建设海外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记者了解到,我市将从加强招商引资、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突破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布局、开展应用示范、打造知名品牌等六个方面有效推广可穿戴可穿戴产品。
装备工业发展。
在加强招商引资方面,引导本土企业整合资本和市场,加强与国际知名制造商的合作。
支持众创空间发展,吸引创业团队和创新人才来渝创业,加快可穿戴设备人才和创造力集聚。
加强与国内外大学以及谷歌、微软等国际公司的联系等措施。
同时,我市还将鼓励可穿戴设备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人才培养等领域广泛开展对外合作,利用国外人才和设备资源,加快建设海外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建造。
建立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支持可穿戴设备企业与信息安全企业紧密合作,根据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教育培训、旅游营销、游戏等不同应用领域的信息特点,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以及娱乐、金融、保险等机制。
逐步建立健全支持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的信息安全监督检查和安全评估机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