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在说“互联网寒冬”。对于背负着生活重担的人来说,被优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下一步一定是继续找工作。所以今天,我就来说说几点面试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首先,花很多时间仔细润色一份简历是值得的。人人都知道要有端正的态度,但很多人对“认真”的认识却很肤浅。在我看来,“认真”首先意味着足够的时间投入。有朋友找我帮忙找工作。他们发了简历,并根据我的意见修改。至少需要一两个星期才能完成。换句话说,“认真”就是一份“好”的简历完成后,还要花十几个小时的时间修改完善。这个时间是不是有点夸张了?一点都不夸张。有过招聘经验的都知道,在筛选简历的时候,通常每份简历只有两三分钟的时间。而我们都知道,想要在两三分钟、几百字之内对一个人做出判断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会丢失很多有效信息。为了保证“残留信息”在两三分钟后仍能打动人,花费十几甚至几十个小时的时间打磨还是相当划算的。更何况,一份经过润色的简历,可以用于很多公司的求职,基本上是一门暴利的生意。那么所有这些时间都花在哪里了?关键是信息要细化:第一,让人一眼就明白说的是什么,不会有歧义;第二,要非常清楚地突出重点,而不是因为对方阅读水平稍低??或状态稍低。第三,该有的内容要有,不该有的内容不能有。这么说好像有点虚伪,下面再展开。但是如果你真的看过一份精心打磨过的简历,你就会知道打磨一份简历真的是需要时间的。必须承认,这个“抽时间”不是线性的,好像是有百分比,最后直到肯定,但是就像画家画的一样。画完后退两步看,发现有修改的地方,再往回退几步,发现有修改的地方,再换个角度,有还是有待修改的地方……根据我的经验,这种反馈迭代至少需要五六轮,就算每天打磨,也要一两周才能基本满意。如果你已经决定花时间打磨,不妨继续往下看,看看哪里需要打磨。其次,简历中一定要有自我陈述,以总结自己的特点。我看过很多人的简历,模板大同小异,都包括几个部分: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项目经历。可能做得很好,但就是打动不了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省略了自我陈述部分。理想情况下,工作3年以上者必须在简历的“基本信息”部分下提供一份自我陈述。它的作用相当于总结了你所有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项目经历,突出了你的价值、优势和偏好。要知道很多时候看简历的人不一定有很强的归纳能力,或者状态很好,所以单纯从学历、工作经历、项目经历来看,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应聘者,甚至如果要写结论,未必能总结到位。既然对方已经知道了你过去的经历,那么他们无法认识到你独特的优势,其实很可惜。自我陈述不能太长,最多200字左右,不能简单罗列信息,要突出个人特点,给面试官一个立体的印象。以下是比较笼统的自我陈述,不易打动:本人是一名有责任感的高级开发工程师,工作努力,按时按量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如果换个说法,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我有五年的开发经验,开发过一个10万用户同时在线的系统。他责任心强,即使加班加点,也能保证项目完成率在95%以上,质量全部合格。此外,我与产品、测试和运营人员有良好的沟通。普遍反映很容易换位思考和配合……第三,相对于工作经验,项目经验更重要。不会自动成为职业签名。事实也确实如此,公司实力强不代表个人就一定厉害,在大公司混日子的人不多。所以,你在大公司获得了什么职位,除非有少数特殊情况,否则并不是特别有说服力。相反,项目经历更具体,更能体现个人的能力和贡献。无论一个项目多么独特,都要用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的通用方式对其进行描述。在这方面更好的方法是遵循STAR原则。即描述项目经历时必须提供四个方面的信息:Situation,项目的背景是什么;Task,当时项目的具体任务和目标是什么;Action,具体做了哪些工作;结果,项目的结果是什么,需要有数据来衡量。下面的项目描述比较笼统:为了实现价格监控,实现了一个爬虫系统,可以自动抓取某电商平台的详情页。一共三个人开发了两个月,完成了任务。而这样更好:xxx月,公司需要保证3C产品价格的竞争力,所以我们开发了爬虫系统。目标是持续监控某电商平台的商品详情页,尤其是3C类目,共计10万个SKU,监控间隔需要在半小时级别。本项目由三个人开发,两个月完成,包括任务生成、调度、页面分析、存储、报表五个系统。最终可连续监控20万个SKU,时延保证在半小时以内,满足业务需求。写项目信息有两点需要注意:1.不要全部列出来,只列出最能说明你能力的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一般不超过三五个项目;2.不要把所有的细节都写出来,这样面试的时候就没有别的可聊的了。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最起码,你不必把每个项目中最难的问题,以及你自己做完项目后的反思和感悟都写在脑子里.根据我的经验,如果这两个问题准备充分,面试时说出来肯定是加分项。第四,简历要精,不要堆,舍得删掉不重要的信息。有些人在做简历的时候,大概是怕别人漏掉自己的信息,所以就把自己的简历做成了信息堆。教育经历从中学甚至小学开始,工作经历和项目经历也很复杂。不幸的是,这只会适得其反。为什么?如果你不是特别优秀,需要照顾,通常你的简历只有1-2分钟的曝光时间。如果信息拥挤,读者根本不知道重点在哪里。更何况,如果中学或小学不是特别优秀,罗列出来只会让人觉得大学毕业后一点成长都没有,需要带出长期的信息来做门面。所以,写简历一定要狠,不该写的,不合适的,一定不要写。一份理想的简历应该有1-2页的长度。通常可以只包含基本信息、自我描述、教育经历、工作经历、项目经历,每个部分只需要包含有价值和“亮点”的片段。写不写“兴趣爱好”,见仁见智。通常刚毕业的学生都喜欢写作,而工作时间较长的学生大多不写作。我的建议是,如果一定要写,最好也写一些与工作相关的爱好,比如“健身”,这样会让人觉得你有毅力,不容易生病。第五,面试要彩排,要找感觉。“面试是先排练,还是找感觉?”我和很多人谈过,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肯定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他们接到心仪公司的面试邀请时,既兴奋又紧张,结果当场失误,面试失败,懊恼不已。大家普遍认为,如果准备的好,表演的到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怎么可能“准备好”?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有信心自己不是面子霸王,想找一份好工作,就多面试,从面试中找到自己的感受。只要你的时间不是特别宝贵,通知你面试的公司也不是特别不靠谱,你不妨试试看,哪怕纯粹是为了练习。理想的情况是,在你去你选择的公司面试之前,你已经面试过2-3家或更多的公司,你已经熟悉了面试流程,不再感到紧张和害怕。而且,在每次面试之后,你应该回顾一下这次面试的过程。面试官问了哪些问题,上网研究一下,这些问题是什么意思,然后回想一下你是怎么回答的,想想你回答的好不好。很多坑或者悲剧是可以通过多回放和多比较来避免的。一位朋友曾经去他最喜欢的公司面试。了解薪资期望后,HR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份薪水?”出去。其实HR的初衷只是希望他能提供一些符合逻辑的依据来支持他的薪资要求,比如资历、能力、项目背景、年龄甚至生活压力等。这个一般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仅供参考。可惜,因为经验不够,直接掉线了。当然,幸运的是,他去了一家BAT公司面试。面试流程比较规范,上级HR及时介入,把他拉了回来。以上五点其实不仅是我个人的经验,也是经过朋友验证的经验。但是要想找到一份好工作,最重要的不在这里。我非常认同的一句话是:“你下一份工作的薪水是由你现在的工作决定的”。总的来说,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积累自己的资本(包括技能、形象、资金)是未来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必由之路。毕竟在面试中听过太多“失败”的故事,早做准备才是避免后悔和遗憾的唯一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