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来了!”近一两年,这四个字成了智能硬件创业者最怕听到的一句话。
恐惧的原因很容易理解。
年底,雷军决定以生态链的形式投资其他硬件公司,将小米高性价比、低价的线上销售手机的销售模式移植到这些被投资的公司上,希望能够尝试一下下一个“现象级爆品”,以反复验证小米模式。
这就导致了几乎每一家小米生态链公司都以接近成本的价格进入各自市场的现象,导致行业其他竞争对手在利润方面遭受了不小的打击。
小米手环就扮演了这样一个“狠”的角色。
也许你还记得,2018年7月雷军宣布小米手环售价79元时,现场一片惊呼。
小米手环并不是市场上第一款智能手环。
此前,智能手环功能相似,形状各异,价格从100元到1000元不等。
不过,小米手环的价格绝对低廉。
这给这些类似竞争对手的未来打上了一个问号。
“创业路上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怕,最怕的是听说小米进军自己的市场了。
”三爸爸空气净化器创始人戴赛英曾向记者评价小米的生态链模式。
小米手环厂商华米科技创始人黄汪在接受笔者专访时坚称,小米手环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本混乱的手环市场产生了良好的冲击。
在开发小米手环之前,他从深圳采购了大量各种款式的手环,却发现大部分手环都是为了跟上市场潮流而粗制滥造的山寨货。
“他们不关心是否是功耗,也不关心手环的材质是否对皮肤有影响。
”黄旺告诉记者,“正因为这款手环有‘科技’的光环,只要包装上一个概念,它就能卖出去。
”几百块钱,哪怕成本实际上是几十块钱。
”一些国外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对于定价还有其他考虑。
“我不打算让我的妻子使用只值几块钱的手链。
” Misfit联合创始人约翰·斯卡利(百事可乐和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曾向中国媒体解释过Misfit手环的定价策略,他认为价格也是品牌形象的一部分。
价格太低的产品很难让人感受到品牌的优势和品质。
但从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最新报告来看,小米手环的低价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小米手环出货量已突破万台,超越Misfit、Jawbone等国际品牌,成为仅次于Fitbit的全球第二大可穿戴设备制造商。
可穿戴设备是一个全新的市场。
它诞生还不到五年,并没有真正不可撼动的行业巨头。
苹果在2017年才刚刚进入这一领域,截至前三季度,Apple Watch销量算得上出色,但累计出货量约1万台表明,这一市场总量与手机仍有较大差距。
换句话说,低价帮助小米手环培育了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
接近成本的定价模式,让小米手环成功排挤了一些山寨厂商。
另一方面,超低的价格也让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尝试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数码产品。
“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还是喜欢款式好看、质量好、价格实惠的东西。
”黄旺说道。
进入中国的国外厂商对当地环境的不适应,也给了小米手环一定的生存空间。
黄旺告诉笔者,做出手环后,他开始与国内外各个芯片厂商和同类手环厂商进行交流,但他发现国外手环品牌大多要么是销售,要么是制造,要么是研发。
他们都使用外国团队,这使得他们距离中国市场很远。
“有些厂家甚至不知道最新的制造技术,或者最新最适合的手环制造材料。
每个月来一次中国和每天都在中国,信息交流的水平是完全不同的。
”黄旺河表示,这导致国外品牌的研发和产品更新速度跟不上中国本土厂商。
种种原因让小米手环一举成为小米生态链中的明星公司,也成为继小米手机之后出货量最高的单品。
这也验证了雷军将小米模式复制给生态链公司的做法可以在某些领域使用。
有一定的可行性。
这让雷军有些兴奋。
今年4月的小米4i印度发布会上,雷军将小米手环作为礼物送给了到场的印度媒体。
他还多次公开表示,小米手机将与一些合适的生态链智能硬件一起开拓海外市场。
小米将为生态链内企业开放品牌、渠道、资金、供应链等方面的支持。
“这对于几乎白手起家的智能硬件创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与未来的品牌发展相比,他们现在更关心的是生存。
”小米生态链产品总监夏永峰告诉记者。
黄旺也承认,小米的品牌在创业初期无论是与供应商谈判还是销售都有很大帮助。
黄汪告诉记者,目前小米手环的销售渠道主要是通过小米官网,小米在海外的知名度也将帮助小米手环走得更远。
小米手环将继续沿用小米的销售体系和渠道。
“我们需要利用杠杆来开发这个产品。
”黄旺说道。
但并不是所有佩戴小米手环的人都知道,它其实是华米科技的产品。
“你是否了解华米科技并不重要,但你需要弄清楚这家公司将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如何赚钱。
”黄旺表示,他们并不将自己定义为一家硬件公司。
和小米类似,他们都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我们和小米联合做了小米手环,每开发一个用户,就会添加另一个用户的数据。
现在我们也在和支付宝、李宁合作,尝试其他的数据采集。
如果他们添加一个用户,卖一个用户。
” “一双鞋,就会为我们增加一个用户,增加新的数据。
”说到底,黄旺觉得华米科技还是一家依靠可穿戴设备收集用户数据的数据服务公司。
这种工程师思维的商业模式与黄旺的创业史有关。
今年是黄汪创业第17个年头,华米科技是他创办的第四家公司。
他曾从事过开发工具工作,主要销售给华为、中兴、联想等厂商,也曾在解决方案公司工作过。
在MP4流行的那一年,移动设备兴起的前夜,黄旺面临着向手机或移动平板转型的岔路口。
但由于资金、技术和供应链资源不足,他并没有做出与雷军相同的选择,而是选择创办一家“智能设备”公司,推出了搭载Linux系统的SmartQ5。
这款产品一开始销量不错,但苹果推出iPad后,平板电脑市场连续三年持续下滑,现在iPad出货量也放缓了。
“市场本身就不好,厂家再厉害也没用。
”黄旺遗憾道:“总的来说,我觉得我们之前运气不太好。
”相似的创业背景:十几年的创业,有技术出身,也经历过几次创业失败,雷军认识了黄旺,两人一拍即合。
“我们之所以能够合作得很好,与我们过去的经历沉淀出相似的价值观有很大关系。
”黄旺说道。
加入小米生态链后,黄汪放弃了原有“智能设备”品牌下的全线平板产品和智能手表产品。
删除智能手表的复杂功能,保留基本的步数记录、睡眠监测、身份数据等信息,去掉耗电的屏幕和通话,可以增加可穿戴设备的电池寿命。
“用户接受新设备需要一定的时间。
续航功能得到了加强,允许用户每月充电一次,以减少拖拽的频率。
同时,用户可以查看自己的运动情况和运动情况。
”每天记录睡眠情况,这样的习惯会更容易保持。
黄旺解释了制作手链的逻辑。
除了给出自己的建议之外,雷军也会尝试这些智能硬件与小米手机之间可能的联动。
黄汪告诉记者,雷军曾经提出过让小米手机打电话的建议。
到了时间,手环就会震动提示联动。
这个想法最终被采纳并应用,但黄旺还不能放松。
苹果今年凭借 Apple Watch 进军可穿戴设备市场,尽管迄今为止其出货量还不到 10,000 台。
超越小米手环。
然而,Apple Watch 的出货量增长速度快于 Fitbit 和小米手环。
研究公司Canalys指出,Apple Watch这三个季度的总出货量超过了其他制造商过去五个季度的智能手表出货量。
总出货量也是唯一一家第三季度智能手表出货量超过30万只的厂商。
入门级手环产品还是全功能智能手表是否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主要角色将很快确定。
将会有一个答案。
一位智能硬件领域的投资人告诉记者,虽然两款产品的功能有所不同,但一旦用户习惯了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功能更齐全的智能手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手环产品。
。
但黄旺还是把赌注押在了手镯上。
今年9月,华米科技针对年轻时尚人群推出了Amazfit手环产品。
黄旺表示,它可以在一个产品中保持所有功能。
苹果是表现更为平衡的一家公司。
为了发展更垂直的用户群体,华米科技将其产品线分为两条,一条是小米手环,一条是Amazfit,以吸引更多注重时尚搭配的年轻人。
人们将加入佩戴可穿戴设备的行列。
该产品也将助力华米明年进军海外市场。
黄汪将选择北美市场作为Amazfit正式上市前的第一站。
黄汪曾试图利用这一技能在北美时尚圈找到一些合作伙伴,并与设计团队合作,让华米产品参加纽约时装周走秀。
“首先,通过与设计师的合作,强化Amazfit在时尚圈的影响力。
曝光增强了品牌和产品的基调。
“这就是他下一步想做的事情,他希望这些产品最终成为获取人体数据的入口。
未来可穿戴设备会采取什么形式?现在谁也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但目前华米技术收集到的数据已用于与支付宝、李宁、一二线城市的医院以及部分保险产品进行合作,用户可以在小米手环科技的B轮融资上连接到这些合作伙伴的服务。
一年过去了,黄旺也表示,他确实在寻找下一次融资机会,“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时间点。
“但他并不担心‘资本冬天’。
‘冬天来不来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盈利了。
”黄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