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夹击下的三大运营商都在探索“去电信化”,远超PC用户,网民普及率达到68.7%(网民与手机用户之比)。面对以微信为首的互联网应用的挑战,运营商赖以生存的语音、短信等传统业务持续下滑,运营商逐渐“流水线”的风险不断加大。如何调整和优化现有业务,探索和培育新的业务和增长模式,成为运营商进行战略调整的方向。国际运营商“去电信化”探索西班牙电信是欧洲第一大电信运营商,全球第五大电信运营商。面对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冲击,西班牙电信迅速做出反应,走出了一条互联网基因与电信基因有机结合的道路。成立新部门专注于数据业务西班牙电信于2011年9月成立了创新业务部门TelefonicaDigital,负责为集团寻找新的增长点。数字化部门的设立,将原本分散在各区域、各分支机构的创新活动进行了统一管理,不仅有利于整合各分支机构的创新成果,也有利于符合其全球化的资源集约化、统一规划部署战略。据了解,TelefonicaDigital负责Telefónica的七大关键数字业务,包括金融服务、M2M、电子健康、广告、视频与媒体、安全和云计算。携手合作伙伴进军M2M和物联网领域2012年2月,Telefónica与Telit结成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收费增值服务、客户支持、模块开发和全球服务。网络连接服务。两家公司联合推出的新服务可为M2M服务提供商和应用开发商提供产品生命周期支持,有助于提升监控能力,降低固网和移动通信成本,简化物流、运营和部署,帮助M2M企业加速上线您自己的市场解决方案。开发“TU”产品迎接OTT挑战去年5月,TelefonicaDigital推出了新品牌“TU”(“TU”,西班牙语为“你”);同时推出了“TU”品牌的第一款产品“TUMe”,是一款集短信、通话、语音留言、图片分享、地理位置信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免费手机APP。正式推出的第一款产品,也是西班牙电信首次面向全球用户推出产品。据TelefonicaDigital称,TUMe在推出的头两个月内在111个国家/地区获得了超过250,000名活跃用户。赛瑞信通信研究部认为,“去电信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电信运营商现有的资源和运营模式,西班牙电信采取的战略是整合资源,运营所有创新业务,以实现最佳绩效。互补效应。中国移动逆袭创新布局互联网基地2009年,中国移动集团开始布局8个基地:四川成都无线音乐产品基地、浙江杭州阅读基地、上海视频基地、辽宁手机定位基地、江苏移动负责商务手游,福建移动负责手机动漫,湖南移动建设移动电子商务基地,广东移动的MM。通过建立业务基地,形成了聚合优势。中国移动的手机MM、手机阅读、无线音乐、手机游戏等互联网应用产品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用户规模增长较快,数据业务收入逐渐成为中国移动增长的主要动力。增量收入。以广东省为例,截至今年5月,数据业务累计收入占比约为30%。深圳、广州、珠海企业均超过30%。重构飞信,反击微信面对以微信为首的IM产品的冲击,中国移动不得不重新调整飞信的业务结构,重组飞信成为其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平台+入口,与微信进行对抗。首先,中国移动停止投入新版飞信的开发,投入6.38亿元将飞信与飞信在产品形态上进行整合,使其成为融合通讯产品。其次,为进一步增加飞信的业务功能,中国移动表示将在飞信手机版中增加图片、资讯、状态更新、视频通话等功能。最后,利用中国移动自身的用户规模优势,所有入网用户都可以默认激活飞信,用户数量快速增长。拓展移动支付、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市场中国移动依托自身网络和用户优势,开始试水移动支付市场。不久前,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宣布正式推出基于NFC-SIM卡的移动支付平台业务——手机钱包,并完成了TSM平台(远程发卡及应用管理平台)的对接,实现了金融和通信两大行业在移动支付技术上的兼容性。通过TSM平台,用户可以为中国移动SIM卡添加公交卡、社保卡、学生卡、门禁卡、电子票等多项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各种应用。可以预见,移动支付将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除了在移动支付领域试水,中国移动也在积极尝试云计算和大数据。依托运营商在云计算领域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中国移动在IaaS、PaaS、SaaS多个层面开展云计算研究;中国移动依托海量、精准、多样的大数据资源,构建网络、业务、终端、客户行为等多维度信息的数据分析平台,描述信息社会用户的信息基因,预估用户未来需求,为合作伙伴和企业客户带来更多创新价值,为实现“大数据、超细分、微营销”的营销服务转型提供有力支撑。中国移动“去电信化”转型从网络、平台、业务、终端四个方面入手,全面开展流量经营,缩小“量收剪刀差”,保持可持续增长。中国电信:探路娱乐营销以固移融合营销提升传统业务价值传统语音、短信收入面临下滑风险。为保持收入和用户增长结合业务形态推广,推出多种融合产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全方位服务解决方案。固移融合营销已成为电信用户拓展的有力武器。虽然短期内可能陷入量收不平衡的险境,但从长远来看,通过自身资源的协同和互补,无疑将更具市场竞争力。中国电信除了联合主办《中国好声音演唱会》作为“翼聊+中国好声音”的主打娱乐营销,还趁着《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开播之际,将新产品“翼聊”植入好声音作为现场表演。互动工具,用户参与“中国好声音”易信公众号互动话题,不仅不需要任何通讯费,还有机会赢取5000元天翼Young纯流量礼包和60M流量数据卡,从而利用中国好声音平台全面推广“翼聊”。通过加大在娱乐营销方面的合作与投入,中国电信在去电信化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深受中国年轻人喜爱的《中国好声音》节目,以演唱会的形式植入天翼飞扬的品牌文化和品牌内涵。走进年轻人的心里,不仅会获得他们的认同感,还会影响他们的消费习惯。加大对移动支付、云计算等新兴市场的投入今年6月,中国电信与中国银行签署移动支付战略协议,推出电子钱包服务,大规模推出NFC-SIM卡,大力发展移动支付服务;电信“天翼云计算”战略不断深化,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虚拟桌面等技术在企业内部IT和办公桌面规模显着提升:建设“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初见成效,“智慧城市”发展迅猛……正如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描述的转型思路:中国电信实施“去电信化”,即从电信向信息应用服务和信息应用服务延伸。互联网服务,实现两法(电信和媒体)、两平台(流量管理平台和媒体平台)、两销售(流量价值二次开发和销售)。中国联通旨在“开放合作”打造移动互联网生态产业。流量经营已成为联通掘金互联网产业的战略重点。一是加快3G网络建设。在三大运营商中,中国联通拥有全球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3G网络。目前,手机用户已全面支持HSPA+21Mbit/s上网。今年5月起,广州、深圳等8个城市将网络升级为HSPA+64QAM双载波,网速高达42Mbit/s,成为国内最快的3G商用网络,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二是推出多种流量套餐吸引用户。目前,中国联通已形成以3G用户为主推3G省内流量套餐、3G免费畅玩和全国流量套餐的流量套餐体系;2G用户主要推广2G免费畅玩、2/3G综合省包、3G资费包月产品,覆盖各行各业用户需求。此外,以“终端+应用”最大化用户体验。目前,在中国联通3G终端家族中,支持21Mbit/s极速网络的终端近百款;此外,随着联通沃店应用平台的逐步推广,可以聚集更多的互联网应用,满足用户需求。体验不断提升。中国联通坚持以“流量经营”作为应对互联网时代挑战的突破口,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截至3月底,中国联通3G智能手机月均流量已达256M;话务收入也因话务量的增加而快速增长,如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的话务收入已经是短信的5倍,很快就会达到电话话务收入的水平。“去电信化”战略表明,电信行业收入增长趋势逐渐放缓,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面对来自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多重挑战,运营商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尽快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去电信化”之路成为各运营商战略转型的重点方向。运营商如何跳出“流水线”思维,规避传统业务持续下滑带来的营收风险?赛立信通信研究部认为,实施“去电信化”战略,主要是寻找能够替代传统业务收入下降的新业务,探索新的业务模式,拓宽收入来源。(一)传统业务优化升级虽然运营商传统业务收入面临下降趋势,但目前仍是运营商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细分市场等方式进一步挖掘潜力,提升传统业务效率。比如中国电信的业务融合和综合计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大力发展客户和集群市场,集团业务规模不断提升。(二)寻找新的盈利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经营成为运营商争先恐后挖掘的最大盈利点,但体量与收入的剪刀差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此外,移动支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市场未来收入增长潜力巨大。运营商需要抓住机遇,依托自身网络管道、平台、终端等资源优势,加大投入,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3)构建新的商业模式运营商传统的运营模式是基于用户的前向收费。在移动互联网公司高举的“免费”旗帜下,自然暴露出其先天劣势。引入收费模式后,加强合作,延伸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不仅有利于运营商业务的拓展,还能带来可观的后续收入,比如双方之间的跨界娱乐营销。中国电信和中国好声音。(4)向内容服务商转型互联网的兴起不断拓展了电信运营商用户服务的外延,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层出不穷,如移动IM、爱音乐、移动MM、影院在线等、星讯通等,经营业务开始从单一的电信服务和信息服务向多元化的娱乐内容服务渗透,为构建全方位综合业务平台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