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去年苹果发布会后的关键词是“贵”,那么今年听到的更多的是“丑”。新iPhone的“高级丑”,与其背后全新的多摄系统有直接关系。不过,正是这个丑陋的多摄,成为了今年几款iPhone最重要的区分,甚至可能成为一条产品线。所以转移。今年新iPhone系列发布后,除了传统上从定价、功能、技术创新等几个维度看产品,这次我们还发现,现在的iPhone从命名到产品布局都有一些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或许预示着未来整个iPhone系列的发展方向。iPhone11是“下沉”还是“回归”苹果昨天一共发布了三款新iPhone,分别是iPhone11、iPhone11Pro和iPhone11ProMax,与之前的剧透如出一辙。明眼人都能一眼看出这三款新品与去年三款产品的关系。iPhone11是iPhoneXR的迭代产品,同款液晶屏,炫彩配色,同款铝合金边框。iPhone11Pro和iPhone11ProMax分别对应iPhoneXS和iPhoneXSMax。依然是三款手机,但相比去年,整个产品线的定位发生了微妙而剧烈的变化。iPhoneXR系列的迭代产品已经被“整改”,而旧款iPhoneXR继续销售。这让iPhone11的名字颇有些“走出家门”而不是“走出家门”的意味,但背后却是整个iPhone产品线的重新梳理和调整。iPhone11是整个iPhone产品的中轴。从初代iPhone一路走来,包括次世代的“s”系列,这个没有多余装饰的数字系列一直是iPhone最正宗、最具标志性的产品。虽然先后有5c、SE等几款衍生机型,但直到去年iPhoneXR的出现,都没有撼动主殿的地位。早期的时候,iPhoneXR被认为是重蹈iPhone5c的覆辙,但上市之后,随着第三方渠道价格的松动,iPhoneXR的边框也不厚了。丑,总之就是两个字——“真香”!事实上,根据研究机构IHSMarket的最新统计数据,iPhoneXR成为2019年上半年最受欢迎的机型,出货量达到2690万部。相比之下,iPhoneXSMax仅以960万台排名第八,iPhoneXS连前十都没进。高端低迷的另一个证据是,iPhone8以1030万部的出货量排名第四。贵是对去年全系列iPhone的评价。爱范儿在去年的文章《新 iPhone 卖到了五位数,苹果是怎么想的?》中也指出,iPhone涨价不仅是苹果的“传统艺术”,也是为了弥补销量下滑和利润下滑。但最终的财报和数据显示,过高的售价依然是阻碍iPhone畅销的首要因素。此次iPhoneXR的后继机型“整顿”,意味着相比去年的XS系列,iPhone的旗舰旗舰系列经历了一次“下沉”,但纵观今年过往的表现,这其实是“回馈”了iPhone的价格,因为大部分人还是预计iPhone的价格在5000元左右,尤其是现在全球经济不太好,大众对价格的敏感度逐年提高。尽管如此,iPhone11仍然是一款价格较低但利润更高的手机。根据此前供应链消息,iPhone11有不少部件与iPhoneXR相同,这也意味着iPhone11的整体BOM成本低于去年同期的iPhoneXR,再加上A13芯片带来的核心部件功能没有缺失,iPhone11其实比去年更好,比去年更便宜,而且还在赚苹果的钱。所以,苹果也会在跌倒中获得智慧。这一次,iPhone11系列在美国的售价比去年的iPhoneXR售价低了50美元,而在中国的降幅更大。与去年相比直接降了1000元,入门级新机从6000多降了。再次拉回5000档。在iPhone重新布局iPad产品线并确定iPhone11的价格区间后,去年更高端的XS系列何去何从?苹果的答案是学习iPad产品线布局。打开苹果官网,切换到iPad页面。可以看到苹果目前销售不同尺寸的iPadmini、iPad、iPadAir、iPadPro。这些产品从3000元的iPadmini到10000多元的iPadPro不等。现在,iPhone产品线也有了一对一的参照。iPhone8是最便宜的入门级iPhone。最便宜的版本只要3500元就可以买到,而最高端的iPhone11ProMax售价12699元。然而,iPhone最模仿iPad的策略是推出“Pro”版本。这在iPhone产品线中尚属首次,也标志着Pro线大概率会像iPadPro一样成为稳定线。更新了产品线。在过去的几年里,苹果其实已经尝试了几次iPhone产品定位的改变。继2014年大小双机战略后,苹果在2017年首次加入三机战略,新增了一款顶级半概念机型iPhoneX。但在第二年,这一策略发生了变化,成为从高端iPhoneX衍生出的两款机型iPhoneXS和iPhoneXSMax,同时推出了更便宜的机型iPhoneXR。今年,iPhone常规系列“下沉”,价格比去年还要便宜。另一方面,两款“Pro”车型直接登上了榜首。这两条线很可能会发生分歧。这也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以后iPhone和iPhonePro系列是不是不一定会同时更新?对于iPad,这个答案是可能的。今年3月,苹果刚刚梳理iPad产品线,重启iPadAir。这个系列,以及iPadmini的更新,通过不同的配置弥补了3000-5000元的缺口。iPadPro作为另一条产品线,砍掉了非全面屏版本,只剩下全面屏11英寸和12.9英寸两个版本。对于iPhone系列来说,目前更新压力在5G支持上。由于英特尔基带研发困难重重,为了明年解决目前陷入困境的iPhone,苹果不得不与老朋友高通达成和解。信号问题和对5G的支持。按照苹果一年更新一次iPhone的节奏,支持5G的iPhone要到明年9月份才能上市。对于急需用5G来完成存量更新的手机行业来说,这个时间有点晚了。如果,我的意思是,如果现在的iPhone有一些单独更新的可能性,那么中间就会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也会变得有趣得多。另一方面,由于产品线的进一步扩充,iPhonePro系列也需要从标准的iPhone系列中寻找更多的不同点来进行差异化。我觉得iPadPro系列在这方面还是给了苹果很多启发。与原本定位娱乐的iPad和iPadAir不同,虽然iPadPro经常被调侃为“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但很明显,苹果想把iPadPro打造成创意工作者的生产力工具.而且还在持续推广,现在iPhonePro系列也有这个意思。对此,苹果有意通过iPhonePro系列的后置三摄来体现,而“为了创新”似乎在某种意义上被理解为“创意工作者的新工具”。爱范儿的苹果发布会总结文章中提到了视频工作者的新工具:在iPhone发布会之前,我注意到受邀到乔布斯剧院的摄影师数量明显增加——也就是说,新iPhone可能正在制作一个关于相机的大惊小怪。没错,在这三分之一只讲服务,没有任何OneMoreThinginthemilk的发布会中,现场出现最多的场景就是直播视频,硬广告,但更多的是关于相机和视频录制功能。演示视频,尤其是iPhonePro系列的视频功能,是这一次最为惊艳的。前后均为1200万像素,每颗摄像头均具备4K60fps视频录制能力。这些参数的一致性不是偶然的,而是苹果有意为之。通过A13Bionic芯片带来的算法和算力,多摄无缝变焦切换和色温白平衡一致性达到了业界无可比拟的水平。当前后四摄像头同时录制出现的时候,我就知道视频创作者一定会喜欢这个功能,多视角同时录制、前后对话录制、无缝变焦录制、前置慢动作等等,Vlog博主一定能想出更多不同的玩法。▲前后四颗摄像头同时工作。图片来自:MacRumors这种差异在社交网络上也被无限放大,视频工作者大呼“苹果还是牛逼”、“国产手机都叫爸爸”、“视频包容度无敌”。而另一边的路人却都在想“谁会用前置摄像头拍慢镜头”、“录三个视频有什么用”、“我都懒得拍照,更别说录视频了”等等。差异一目了然。于是,苹果发布会的整体基调逐渐从个别功能的科技创新,转向了计算能力和算法带来的人文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苹果独家的A系列芯片逐渐成为难以模仿的独特优势。就像TouchID和FaceID一样,你可以通过供应链技术赶上来,但即使多摄像头工作和一致性已经在Android上率先使用了很长时间,但苹果最终还是做到了最好。不过,这毕竟是炫耀技术和算力的功能。从技术角度来说确实很强大,但对于消费者的紧迫感远不如5G和手上的重量重要。这个品类不容忍,甚至可以说要求过于苛刻,所以新的iPhone系列最终还是会面临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苹果最后一款4G旗舰,这可能是iPhone11系列最大的隐患,而苹果自己对此更是无能为力。正如去年所说,对于已经购买iPhone的用户来说,他们对创新和惊喜的期待更高。随着全球手机市场趋于饱和,要撬动这些现有市场的老用户换机并非易事。如今,iPhone产品线的布局已经相当完整,从价格覆盖到成本控制可以说是无可挑剔。唯一的问题是,如果iPhone11系列的销售势头达不到目标,那么去年就得重头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