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雷锋网。一场冬季风暴使得克萨斯州陷入灾难。这场灾难不仅影响了当地民众,也让芯片供应雪上加霜,加剧了全球“芯荒”局面;毕竟三星电子、恩智浦半导体、英飞凌、德州仪器等芯片厂商都在德州设有工厂。受停电影响,前不久将工厂搬到德州的马斯克甚至在社交媒体上炮轰德州电网运营商ERCOT,称其不配“R”——“负责任”(responsible)的首字母缩写(reliability)).受极端寒冷天气影响,美国多家半导体工厂停工。油井和涡轮机冻结,得克萨斯州的发电量下降。与此同时,电力需求急剧上升,导致供应紧张,迫使整个德州电网实施短期轮流停电,造成大面积停电。受电力极度短缺影响,包括三星电子、恩智浦、英飞凌在内的多家半导体制造厂被迫停产。据外媒报道,2月17日,奥斯汀能源要求三星电子位于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晶圆厂暂时切断其半导体工厂的电力供应,以免损坏近万片晶圆。要知道对于半导体工厂来说,停电造成的生产损失是非常巨大的。早在2018年,三星闪存工厂停电仅半小时,就损坏了5000-6000片晶圆,占三星月产量的11%,造成经济损失高达500亿韩元(约3亿元人民币)).虽然提前接到停电通知,将损失降到最低,但外媒在报道中指出,如果他们在生产过程中被要求停产,部分晶圆也会被毁坏。即使在恢复供电后,工厂也无法立即复工。到全速生产。TrendForce半导体研究部调查显示,三星S2线月产能占全球12吋总产能约5%,此次受停电影响的产能约占1-2%占全球12英寸总产能。同时,TrendForce指出,三星电子产能受损,也将对其他公司的生产造成负面影响。据悉,该工厂主要为英特尔(Intel)、特斯拉等美国客户供货。工厂14/11nm产能主要用于生产高通5GRFIC,其余65~28nm产能分配给自有SystemLSI产品;该工厂还生产特斯拉和瑞萨等汽车半导体。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三星电子,位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半导体工厂还包括最大的汽车芯片制造商之一的恩智浦半导体NV和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工厂也被迫关闭。此外,落户德州的还有上游芯片代工企业应用材料、射频巨头Qorvo、德州仪器、伟创力等半导体巨头。对于目前停电的情况,三星和恩智浦均表示正在评估情况,一旦恢复供电将恢复生产。不过,何时能够复工仍是未知数。全球芯片短缺情况更加严重。许多半导体厂商纷纷停产停产,这不仅影响了自身的产能,也让本就紧缺的芯片供应形势雪上加霜。此前,由于疫情导致供应紧张,部分企业争相产能,芯片供应一度供不应求。进入2021年,芯片行业缺货潮依然存在;其中,汽车芯片缺货最为明显。2020年12月以来,外媒相继报道本田汽车、大众集团、福特、通用汽车等车企纷纷宣布减产、调整生产节奏、部分产品线延期生产,甚至停产。背后的原因都指向同一个——芯片供应短缺。不仅如此,“缺芯减产”的局面还在持续。IHS数据显示,芯片短缺将导致2021年前三季度全球汽车行业较原计划减产70万辆。此次得克萨斯州停电导致多家半导体厂商停产,进一步加剧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美国独立投资银行RaymondJames的分析师ChrisCaso表示:在正常情况下,我们预计这只会产生很小的影响,但考虑到整个行业,尤其??是NXP的主要市场——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严重的供应短缺,而这种中断只会加剧供应短缺。雷锋网了解到,大众汽车、雪铁龙集团、日产汽车和菲亚特汽车都是恩智浦的间接客户。此外,虽然三星已经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停电,但该产品仍面临延期交货的情况。面对依然旺盛的半导体需求,延长交货期无疑会加剧半导体供应紧张的局面。事实上,不仅是汽车芯片,全球“芯片荒”的局面也将蔓延至手机、PC、游戏机等领域。此前,高通、三星、英飞凌等全球半导体企业纷纷发出芯片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警告。高通CEO安萌表示,高通芯片未必能满足行业需求。PC、汽车等联网芯片订单井喷,半导体行业芯片缺货成为常态。不难看出,全球半导体供应短缺正在进一步蔓延,而众多半导体厂商聚集的德州地区,因极端天气导致的停产影响,正在加剧“全球芯片荒”现象。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提到的芯片厂商外,苹果的MacPro也在奥斯汀生产,一旦出现大规模停电,其生产也可能受到影响。“缺芯”的原因是什么?如前所述,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缺芯”的局面从2020年开始出现,直到2021年才有所缓和。抛开自然灾害层面的因素,全球“缺芯”局面背后的原因也包括人为手段。此前《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指出,全球半导体严重短缺始于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制裁,尤其是对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的制裁。报道指出,中芯国际等晶圆代工企业成为制裁对象,订单集中于台企。加之全球汽车半导体等各行业需求快速复苏,供应短缺迹象有所加强。2020年12月18日,美国商务部官网宣布,中芯国际正式被列入实体清单(EntityList)——此前,华为也被列入这份所谓的实体清单。此举意味着,未经美国政府许可,中芯国际将无法与美国企业开展业务,也无法使用美国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事实上,在美国政府正式宣布之前,“中芯国际”就已经处于不利境地。据外媒报道,自2020年9月以来,部分台湾芯片厂商陆续接到中芯国际原客户转移的订单。据《日本经济新闻》了解,高通在此期间还先后拜访了台积电、联电等台积电半导体企业,为中芯国际寻找替代货源。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芯国际在全球芯片市场的份额仅为4.3%左右(数据来自集邦咨询拓扑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营收排名),但中芯国际目前的主要收入来自8英寸晶圆——而这是汽车芯片的主要来源。此外,受美国政府接二连三的禁令影响,手机、电脑、游戏机等多个行业的需求端开始抢购芯片,让本来就吃紧的全球芯片行业雪上加霜。同样的观点,法国广播公司最近的一篇报道也指出,特朗普对中国发动的“技术战”是当前芯片短缺的间接驱动因素。“芯片荒”局面仍未缓解。现在,一场暴风雪不仅席卷德州,还让全球芯片短缺问题雪上加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