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改变未来,产业推动发展”为主题的首届深圳国际智能装备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深圳国际电子装备产业博览会在深圳隆重举行。
7月29日在会展中心举行,开幕式上展商众多,其中不乏国际展商。
本届博览会上,国内外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带来了20余项最新技术成果,充分体现了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科技创新。
此外,本届进博会期间还举办了“中国制造20·25国际论坛”等峰会。
同期举办第二届深圳智能装备产业工业设计“红帆奖”企业展示暨创客系列活动。
国内外知名智能装备企业齐聚。
据介绍,本届博览会将定位创新、专业、国际,重点展示智能机器人、自动化装备、无人工厂、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而宝安区政府作为全市唯一代表,将与德国库卡、安川首钢等八家国内外知名智能装备企业举行“重点智能装备项目投资签约仪式”。
同时,宝安区将被市经贸信息委授予“深圳(宝安)智能科技”称号。
“装备产业集群基地”是目前深圳唯一的智能装备产业领域产业集群基地,体现了宝安积极推动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发展的成效。
本次进博会,宝安企业带来了完全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国内领先的机械手系统、全球首款混合动力无人机等,充分展示了宝安在智能装备行业的领先技术水平。
深圳市振华兴科技有限公司在宝安沙井街道成立。
发展至今,已成为生产A O I设备的龙头企业。
产值占国内市场的80%,国际市场的近40%。
“我们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许勤鼓励企业领导人不断创新发展。
29日下午,深圳市市长许勤来到展区参观了解十余家企业参展情况。
“用更多的工业机器人代替手工劳动,用更多定量、科学的手段代替人的主观判断,智能装备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前景极其广阔。
”许勤指出,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实施“制造”至关重要。
强国战略意义重大。
他表示,深圳要在“中国制造”引领下,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能力强、产业配套齐全、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全面提升深圳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水平,推动深圳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转变。
为创作变革作出新贡献。
许勤还肯定了本届博览会的成效,鼓励博览会越办越好,为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提高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宝安正在从工业区向智能制造强区转变。
宝安工业基础雄厚,是深圳的工业区、出口区、电子信息制造区。
近年来,支持创客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和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
以智能穿戴、机器人为代表的未来产业以及创客、创投等事业呈现出全面发展势头。
当前,在促转型“1”政策引导下,宝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初具规模,总部经济取得重大突破。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亿元以上企业近百家。
境内外上市公司24家。
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家占全市总数的26%。
目前转型升级后的“三来一补”企业只剩下10余家。
转型升级成功,将带来经济平稳增长。
今年1-6月,宝安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亿元,同比增长8.6%,占全市的1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亿元,增长8.9%;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1.8%。
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个百分点;出口总额5800万美元,增长3.58%。
产值超千万元的智能装备企业22家。
目前,宝安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
全区智能穿戴产业企业20余家,产值过千万元的机器人企业22家。
今年宝安智能穿戴产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占深圳产业的60%以上。
宝安区从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在各街道。
其产品涵盖工业机器人、工业机械臂、自动化生产设备等,年产值过亿的企业有中原科技、金拓、创世纪等7家企业。
在技??术创新方面,不少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代表企业有生产光学检测工业机器人的中原科技、生产电路板生产自动化设备的金拓公司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宝安区可穿戴终端设备产品主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手环等,涉足智能穿戴产业链的企业约300家,直接从事智能穿戴产品生产的企业约100家。
可穿戴终端设备。
每周仍有2至3家转型或新成立的公司致力于智能可穿戴产品的研发、应用和生产。
全市可穿戴产品大部分由宝安区企业生产,产值占深圳行业的60%以上。
。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宝安区以“全面深化改革年”和“法治城市建设年”为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大工程三大战略——拉动和扩大内需,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当前,宝安区将紧紧抓住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特区一体化、前海开发、城市重点区域建设等机遇。
围绕贯彻落实市六大和“两会”精神,按照“立即行动,努力奋斗”,以本届博览会为契机,全力推动宝安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宝安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产业、社会“三个转变”步伐,推动“五位一体”协调发展,为建设湾区现代化国际新城市而奋斗做深圳实施“四个全面”先行区 据介绍,宝安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智能装备产业(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发展,制定了“四个全面”。
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大规划(龙头企业培育计划、上市企业倍增计划、园区企业集聚计划、高端人才引进培养计划)等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计划等10余项梳理大空港、立新湖等地区园区作为相关产业载体。
按照广布、专业、自配套的思路,今年以来宝安区大力推进新兴产业载体建设和老工业区转型升级,出台了宝安区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方案。
老工业区。
目前,全区有科技创新园区31个,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特色产业园和文化创意产业园总建筑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
年内将推出36个新兴产业园区和7个首批产业园区。
老工业区环境改善试点实现高端产业载体供给能力快速增长。
为加快引进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等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宝安区经促局组织54家企业分批次赴同泰工业园、泰华梧桐岛、深业考察与土地需求。
对U中心、塘头第三工业区、中粮福安产业园等10余个专业园区进行现场考察,进一步加速产业与空间资源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