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浪潮滚滚向前。2021年5月17日,2021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大力支持与合作。在分会场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千兆光网络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李俊伟受邀参加并发表主题演讲《面向体验的智能光接入网 构筑千兆光底座》。千兆时代,千兆业务具有三大特点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5G和千兆光网络的建设发展和应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络建设,丰富应用场景。随着“双千兆”网络的广泛应用,高速、便捷、万物互联的宽带网络以及由此产生的新业务新应用,将为生产生活带来更多想象空间。李俊伟认为,在千兆时代,整个千兆需要从传统的基于带宽的千兆连接能力转变为基于带宽+体验的千兆业务能力,以满足数字时代千兆业务发展的需求。在李俊伟看来,千兆业务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端到端千兆,包括用户到设备到网络端到大网络;同时,将智能化引入全网,实现主动运维的能力,淘汰很多处于萌芽阶段的用户分支,最终体现用户体验的提升。三是极致千兆,为用户提供接近2B网络的运营能力。此外,为支撑千兆时代的网络需求,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时代的光纤接入网需要聚焦两个能力:一方面,是光纤千兆接入网的基础,并建设全新的光学基地,包括设备能力,线路能力。另一方面,如何用好千兆新基础能力,需要构建智能赋能,打造新一代体验型服务能力,实现能力的集成供给。目前,中国移动的PON用户带宽已突破100Mbps。未来PON网络局端OLT将全面转向10GPON部署,支持兼容GPON的Combo模式。终端方面,中国移动今年将推出全Wi-Fi6。目前,中国移动已收集到1000万个Wi-Fi6单元。随着后续Wi-Fi6芯片和产业链的逐步成熟,后续的Wi-Fi5将全面切换到Wi-Fi6。对于FTTR,李俊伟表示,未来需要从产业链可共享性、技术可扩展性、演进能力等维度推动技术集成和标准化,希望将FTTR技术打造成以质量为导向的技术。智能化建设,提升用户千兆体验。谈及智能化建设,李俊伟表示,如果真要全网实现业务精准匹配,首先网络要能精准感知业务,同时感知业务质量。另外,在此基础上,网络资源的调度还要更加细化,因此必须在PON网络中引入切片能力。目前,中国移动已于去年发布了九天人工智能平台,后续接入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进一步推动接入网速率与中国移动九天人工智能平台的协同。李俊伟特别提到,智能接入网的核心还是离不开数据,而数据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及时性,二是全面性,三是准确性。对于数据的时效性,主要是通过改变传统数据采集的结构,从基于SNP的数据拉取方式和轮询方式,真正改变数据的时效性需要从传统的拉取方式转变为订阅方式,从设备向平台积极上报和推送,同时需要保证数据采集的整个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的标准化。为了数据的全面性,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扩展网络KPI数据的采集能力。除了传统的设备、网卡、端口丢包、带宽采集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延伸到设备底层。另一方面是扩大数据采集的维度,从网络KPI扩展到应用KPI,保证数据的全面性。演讲最后,李俊伟做了总结。一是中国移动希望与产业界共同推动50GPON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链的成熟,探索新的应用场景,推进5G小站等场景的应用研究,打造一体化综合承载接入网状底座。其次,对于下一代家庭网络,FTTR需要从提供千兆业务能力出发,推动技术标准化。此外,作为光接入网能力的延伸,最终可以实现家庭网络和接入网能力的融合,构建以体验为导向的全屋千兆网络。“随着宽带普及和提速的深入,全千兆时代宽带的价值已经从基于连接宽带的人口红利,转向基于场景宽带的体验红利。因此,围绕数字业务和千兆体验,希望业界共同努力,推动未来一代智能光接入网的演进。”李俊伟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