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态链再次扩大,李宁成为第一个试水的人。
李宁在微博上写下这样一句话:“一想到小米手环和李宁跑鞋的设计就兴奋!”字里行间,难以掩饰李宁的兴奋之情。
确实,花了2年时间,清理了11亿库存后,李宁必须尝试转型。
与小米联姻,就是这次转型的方向。
据媒体披露的消息,李宁公司与小米投资的硬件生态链公司华米科技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通过合作推出的前两款跑鞋预计将于今年第三季度上市。
一种是李宁旗舰跑鞋猎军的智能版,但价格不变(万元起);另一种是李宁的新款跑鞋款式。
有人透露,李宁新款跑鞋售价或将达到万元,这无疑将打破智能运动鞋最低售价记录。
从表面上看,李宁借小米之力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事实上,李宁正在追随小米的转型之路,前景并不那么乐观。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凡客,这位几乎被我们遗忘的男士B2C鼻祖。
去年2月,凡客诚品的资金链几近断裂。
雷军投资1亿,试图重塑Vancl,挽救Vancl的颓势。
一年过去了,凡客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
由于雷军倡导的小米模式并没有成功拯救凡客,李宁学习小米模式、利用互联网改造思维的成功机会也将明显减少。
不可否认,近两年智能可穿戴设备热潮激增,但这并不意味着李宁智能运动鞋会一炮而红。
我们先来看看用户的需求。
智能运动鞋能带来怎样的颠覆?从市场上现有的智能运动鞋产品来看,其功能无非就是分析用户的运动数据并提供一些建议。
不难看出,智能运动鞋在功能上与手环非常相似,也可以说是手环的全新版本。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宁才会与负责小米手环的华米科技合作,推出智能运动鞋。
据小米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小米手环销量已突破万只。
从表面上看,一万这个数字已经很不错了,但大家都知道,一万已经是小米手环难以突破的瓶颈了。
对于用户来说,售价不到百元的小米手环与同类产品相比并没有颠覆性的创新。
唯一的优势是价格。
小米手环能卖几万台,本身就是低价红利。
目前,李宁正尝试将芯片植入运动鞋中,将其改造成智能运动鞋。
它有自己的亮点,但这样的产品能否突破手环的销售瓶颈呢?从价格上来看,李宁猎军智能运动鞋的售价为1万元,与市场上阿迪达斯智能运动鞋的价格相当。
同样的价格下,用户会选择阿迪达斯还是李宁?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李宁无论是品牌影响力还是产品质量都落后于阿迪达斯。
既没有价格优势,也没有突出的品牌影响力,李宁转型智能运动鞋的机会并不大。
虽然智能运动鞋比小米手环更容易卖,但李宁与小米的合作能给李宁带来的利润回报微乎其微。
相比之下,小米通过与李宁的合作,完成了生态链的又一次拓展,进军智能运动鞋领域。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李宁借助小米转型智能穿戴的转型策略本身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其他品牌可以快速复制,包括福建的山寨厂商。
与普通鞋子相比,智能运动鞋无非就是多了一块芯片和一个APP。
在深圳华强北,基于智能运动鞋的成熟解决方案比比皆是。
一旦福建山寨厂商效仿李宁的转型策略,对于李宁来说将是又一场灾难。
从价格上来说,山寨有较大优势。
与小米本身的合作,让价格创下历史新低。
如果和山寨打价格战,李宁还能赔钱吗?李宁公司发布的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公司本财年净亏损不超过8.2亿元。
这已是李宁公司连续第三年亏损。
近两年,中国第一运动品牌李宁饱受“库存高企”、“关店潮”、“品牌定位”失败等负面传闻的困扰。
消化掉11亿库存后,如果李宁再次亏损,结局可想而知。
小米一直通过合作来拓展生态链,并要求合作伙伴降低价格来增加市场份额。
李宁与小米的合作,逃不过小米的“破坏”战术。
在阿迪达斯已经率先推出智能运动鞋之后,李宁开始转型并与小米合作。
失去了市场先机的李宁显然没有多少胜算。
与其说小米帮助李宁公司转型,不如说李宁公司为小米生态链的拓展提供了嫁衣。
你知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