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HD50采用前后双音腔设计,内部采用日本生物纤维振膜,不仅解析力高,而且人声更持久。
此外,魅族还邀请了曾主导开发过SENNHEISER、BEATS、AKG、B&O等品牌多款旗舰耳机的丰达声学专家团队对耳机进行调音,使耳机的失真率小于0.5%。
外观设计:HD50采用灰银色的包装风格,看起来简约时尚。
包装表面的耳机图形会凸出来,立体质感非常好。
不过整体偏冷的配色和文字排版还是值得专业设计师的一些批评。
包装背面对HD50耳机声音的基本描述是:“三频平衡,过渡自然,高频清晰不刺耳,中频人声顺滑,解析力强,低频响应快,下潜深” ,电量充足,通话质量清晰。
”基本频响曲线显然给人非常直观的感受。
基本性能方面有:40mm单元、振膜生物纤维纸复合膜、20-0hz频率响应范围、耳机灵敏度db±3db、耳机阻抗32欧姆、最大输入。
功率mw、麦克风阻抗2.2K欧姆、麦克风灵敏度-42+/-3DB、TPE材质线材1.2米、三键线控、耳机重量克等。
打开包装后可以看到HD50附带了一个专用独立储物盒。
防水耳机包右下角有MEIZU耳机标签,手感稍差。
相反,包包手感不错,尺寸也可以塞进背包或者单肩包。
可以看到耳机左上角配备了飞机插头转接头,右上角配备了6.3转3.5镀金转接头,放置了HD50专用的3.5mm三扣TPE耳机线在中心。
背包的上盖还可以安装一些日常设备。
如果需要使用小型配件或播放器,根据容量的不同,两个尼龙收纳网可以容纳一些第三方耳机线。
(毕竟HD50支持可拆卸线缆来尝试不同的听感。
)魅族HD50机身采用高精度。
独特的粉末冶金工艺设计,使耳机的物理强度更强、更耐磨。
将粉末金属在高温下连续烧结、压制,经过机械加工和热处理,得到具有较高机械物理性能的纯粉末冶金头梁和头带。
轴。
并且耳罩上采用CNC雕刻和字符激光加工,让整个耳机呈现出更加金属的色泽和厚重的质感。
耳罩面板上精致的CD纹理CNC雕刻,让产品看起来更有质感。
,更糟糕的是,魅族的字体LOGO可以在这里修改以匹配这种风格。
耳罩采用半月形连接臂,使产品整体更加简洁。
这也是主流高端时尚耳机设计的趋势,包括最新发布的B&O H7。
滑臂采用的高精度粉末冶金工艺,也让整个产品相对于同价位的主流产品具有强大的优势。
所以这里的滑臂接头肯定比普通的包塑钢棒耳机要好。
质地和强度的差异是肉眼可见的。
滑臂有 7 个刻度可调节长度。
对于像笔者这样头较小的人来说,左三个刻度、右两个刻度基本可以满足佩戴调节的舒适度和稳定性。
您可以看到滑臂内侧的滑槽。
插槽下方,可以看到隐藏在下方的耳机左右连接线。
您可以在金属折叠臂的接头处看到耳机线上的轻微折痕。
我想知道是否剩余空间不够。
被耳机线压垮了,希望魅族能够重视这个改进。
头带由人造蛋白皮革制成,覆盖金属头带。
虽然整个皮革相当厚实且有弹性,但新耳机在佩戴时显得有点太高了。
大部分国产耳机厂商在这方面都有严重的纠结。
它们应该夹得更紧还是更松,对于数据的控制来说是不确定的。
如果考虑添加更舒适的自适应头带设计,那就显得很麻烦了。
这就是为什么魅族选择了最简单的方法,用大厚度的蛋白皮革覆盖,同时让整个头带看起来优雅又时尚。
与头带一样,耳罩也采用厚实柔韧的人造蛋白皮革制成,内部采用银灰色纺织面料,刻有左右LR标志,以区分左右声道。
从整个头带到耳罩的手感不亚于2000的产品。
由于采用十字形铰链设计,HD50可以95度x 15度三个角度自由折叠,因此整个耳机存放起来非常方便。
这些转轴和关节端采用强化粉末冶金技术,因此不会像一些国外品牌的廉价塑料产品那样容易断裂。
HD50采用3.5mm可拆卸换线设计,为游戏玩法提供了更多可能,避免了因使用不当而损坏线材而无法更换的尴尬。
特别值得表扬的是3.5母座相当光滑顺滑。
耳机线插入后,还可以看到插头端的延伸部分颜色融为一体,相当和谐。
魅族HD50配备了1.2米长的三键控制麦克风耳机线。
电缆外层材质为无毒环保TPE。
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感觉和苹果的数据线这么像,因为苹果的数据线也是TPE材质的。
线芯采用99.99高纯度无氧铜制成。
每条音频线与麦克风线独立隔离,防止干扰,减少了主流添加麦克风设计降低音质和纯净度的弊端。
它也被 Kev 覆盖。
拉动电线可以增加电线的耐用性并抵抗拉扯,以确保电线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虽然三键耳机按键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但魅族实际上采用了Android的三键功能定义,即音量增减控制和播放、接听、暂停设计为一体。
线控按钮操作结构越复杂,返修率越高。
因此,大多数主流厂商更喜欢设计单按键的设计。
魅族HD50的按键全部采用金属材质,采用直通式线控结构。
它们非常耐用并且具有可靠的力反馈。
丰富的高弹性得到反馈。
(三键定义中,只有中央的接听播放和暂停按钮在苹果手机上起作用。
)从整体做工来看,魅族在细节和产品结构上做得很好,手感上也不输。
从真2K元级别的产品细节来看,这甚至比小米耳机有明显的优势。
不过,作为耳机行业的人,我确实感觉CD图案的处理不是那么协调。
另外,还可以在粉末冶金工艺以及皮革的配色上进行一些改变,使其看起来更加时尚、更有设计感。
声学结构:由于有原丰达耳机开发团队的参与,魅族HD50的声学结构一点也不马虎。
采用前后双音腔结构和双导低音管机械分频结构设计。
如果单看基本结构,魅族显然是想把声场做得更大,让低频更有冲击力和表现力。
但增加后腔容积的方法一般不如压缩体积来带来更强劲、更令人印象深刻的低频输出。
相反,它与强调强度和质感的主流做法相反,更注重营造低频提供的三维场景的声学设计路线。
音质评测:评测设备平台:凯音N6无损播放器、HIDIZS AP、恒盛D、千龙盛QA。
手机类别:魅族MX5 IPHONE6S PLUS VIVO X5PRO 声场部分:HD50的声场横向宽度稍宽一些,主要是声场空间的深度和高度更加突出。
这给人的听感是头部空间上方的声场细节更高、更宽。
同时左右的横向宽度也不会太大,可以更加凸显空间的轮廓和立体感。
人声的位置也略有调整。
突出人声的细节表达。
在大空间的真实录音中,HD50不仅能表达低频冲击力强的视听场景,还能支撑纯音乐的宽广,具有相当的空间高度。
因此HD50在这两方面都做到了很好的平衡。
做出权衡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低频部分:由于HD50采用了生物振膜的复合形式,与钛或铝镀膜的复合材料相比,低频更加灵活有力。
低频鼓点的表达显得比较粘稠自然,缺少一些强烈的金属质感,低频显得饱满、灵活、爆发力强。
整个低频瞬态响应基本表达干净,最后稍微延迟的尾声更好地表达了低频的衰减过程。
从低频乐器的角度来说,HD50更适合很多皮鼓的音色。
它在金属低频音色方面不太擅长。
这样做的好处是还原了天然材料的音色。
对于新时代的金属低频乐器来说也能表现出相当的弹性,所以HD50的低频注重灵活有力的表现力。
HD50的低频很容易在冲击力和场反馈上给人一种更厚重的泛音和立体空间感,加入适当的混响。
这可能是因为主流手机观看视频时场景中低频细节的表达比较生硬,所以魅族反而将低频做得更加灵活有力,同时又不缺乏一定程度的生硬,牺牲部分低频下潜范围,换取更灵活的表现形式。
中频部分:在魅族玩家的早期历史中,其实人声虽然比较扎实、饱满、突出,但听音阻力和流畅度从来不高。
HD50比较让人意外的是中频提升了很多人对魅族声音的看法。
HD50耳机所展现的中频有一定的密度但并不显得臃肿。
相反,更明显偏向于女性柔和细腻的表达。
整个中频呈现出更加偏向温暖声音的趋势,中频没有太多明显生硬的调整。
可以说HD50本身发挥了生物振膜的特性,即中频的灵活细节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平滑度,但缺点是没有完全表现出男声的嘶哑和低沉。
,聆听更有特色、更精彩的声乐部分。
会感觉不太理想。
HD50的中频偏好更适合那些追求细腻、悠扬人声的人,尤其是绝大多数喜欢柔和、清晰人声的老中青一代。
对于一些喜欢狂野摇滚的DJ团体来说,还可以兼顾一定的三维声乐表现力。
如果他们喜欢热情、粗犷的潮流,那么显然HD50就不太适合。
从调音的角度来看,HD50更像是对上世纪人声的回顾。
非常适合听怀旧歌曲和流行歌曲。
它注重长期聆听的舒适度和无刺激性聆听的平衡。
可以说密度好,细腻。
温暖的中频绝对是HD50的优势之一。
高频部分:高频部分的延伸性相当不错。
高频部分比较明亮,不刺耳。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在中高频到超高频范围内,将会有相当大的削峰调整。
这样的调音满足了人们对高频清晰度和解析力的追求,也能兼顾更愉悦、更持久的高频调节。
它平滑了高频下的一些刺激区域,使大多数乐器和空间图像听起来灵活。
HD50的弦乐聆听表现力更偏向于流畅细腻的输出风格。
高频在仪器的成像位置并不是那么突出。
相反,它具有轻微的距离感,以更好地表达乐器本身流畅的音色。
这种变化稍微不那么僵硬,高频也不那么丰富,但相反,它也提供了更平滑、更有弹性的音色变化。
从高频到超高频的过渡调整,不丢失人声超高频细节的泛音。
声场中的口水和低响度的微细节也能表达得相当到位。
但如果认为高频更加扎实饱满的话,就会更加突出。
这种高频调音显然是希望空间更加悠扬,对于带有景深的大型乐器的微观细节有很好的还原性。
虽然整体音色明显偏软偏暖,但对于长时间聆听来说却提供了非常不错的声音。
听力耐力。
可以说,国产耳机调音也必须更加注重听感,以区别于国外品牌注重质感却显得粗糙的调音。
HD50的高频调音是相当精巧且典型的设计,可以很好用。
表达空间场景的需要考虑到视频和音乐之间的平衡。
产品总结:HD50耳机在调音风格上注重灵活、细腻、耐听的风格,因此在音色质感和硬朗的细节变化上并没有那么偏向。
这是中国人喜欢的音色设计,但只是同时兼顾了两者。
在灵活细腻的同时,还刻意增强空间的立体感。
显然,它并不想输给那些在视频播放上追求更多场景冲击力或舞曲爱好者的。
毕竟,如果手机厂商做的耳机没有低频,很容易让一些没有产品设计经验、没有市场调研的发烧友胡乱吐槽。
不过在调音方面,作为发烧友厂商的耳机开发者,我个人更喜欢纯音乐调音。
高分辨率路线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混响和低频参与。
不过HD50的调音也非常符合自家手机产品丰富但略显生硬的音色。
因此,柔和温暖的声音趋势与魅族手机搭配,可以很好地补充整个魅族手机系统的声音风格。
HD50的整体结构和做工确实是一款直冲千元级别的产品。
如果皮革材质、颜色和设计细节进一步优化,绝对是一款妥妥的2K元产品。
从基于声音的价格来看,也显得是市场定价的。
性价比非常不错。
生物隔膜:一种叫做asetbactar的细菌在吃糖后会产生非常细的纤维素(纤维素)。
使用最先进的生物技术大约需要2天时间才能将这种生物纤维培养至2毫米的厚度。
然后,使用用于制造隔膜的金属研磨工??具将其脱水并压缩至20μm的厚度。
于是,生物隔膜诞生了。
这种振膜具有可与铝和钛振膜相媲美的音速(刚性/密度的平方根),并且具有纸质特有的纤细度,因此可以再现极其自然的声音。
耳机行业发展现状及OEM:笔者作为半个耳机行业人士,也从事耳机产品研发,与丰达相关人员及其供应链有很多接触。
多年来,福斯特仍然是一家规模较大的整车厂。
不过,随着歌尔、不二雄、雅田、中山天健等新耳机代工厂的崛起,福斯特的不少订单也流向了这些新工厂。
人才流失已成为福斯特的常态现象,加入魅族的福斯特前耳机开发总监陈爱民只是众多跳槽者中的一员。
耳机代工行业的供应链和代工厂不断增多,陷入了更加激烈甚至恶性竞争的局面。
国内早期发展了一批耳机HIFI品牌,如Dayenko、Wesonic、御音、SUNIRSE、伟尚、僵尸ECCI,甚至后期还有来自其他行业的Astui(买了别人的设计自己安装)时期。
(逼),东莞新耀电子飞多(UE和Altech蓝星代工,早年也给魅族代工)等深潜老厂,或者一些以小订单为主的小厂已经发展起来。
不甘心孤军奋战发展自有品牌,可见B端的成功所带来的市场耳机热潮依然强劲。
在所有早期的国内HIFI品牌中,真正从作坊转型为拥有自己的标准化工厂生产线的为数不多,迄今为止还无法与丰达这种级别的制造商规模的十分之一相比。
国内HIFI耳机品牌规模极小。
就连现在的Dayinko和Visonic也无法接受VIVO或魅族的订单。
与其他厂商合作或外包给别人也很困难。
满足此类超大规模订单的生产需求。
(作者一下子曝光了这么多工厂,不知道会不会被同行砍死……)唯一的出路就是尽可能多的招人,组建自己的生产线或者设计团队(小米的设计团队是加一联创),就交给自己吧。
丰达等经验丰富、管理成熟的工厂或大型工厂。
包括魅族、小米等公司在内的手机厂商在耳机产能和品质控制方面都在追随这一趋势。
毕竟,只有逐渐将设计核心或者生产控制在自己手中,才能有更多的资本参与市场竞争。
因此,魅族HD50耳机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产品。
依靠被挖走的团队,他们开始回归数字音频公司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