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配件的不是好手机厂家。
大家应该注意到,近年来,各大手机厂商打着建立智能硬件生态的旗号,开始“不务正业”。
其他硬件产品。
我不告诉你这个是谁想出来的,但我们来说说今天的主角,魅族。
如今,魅族已不再是十月份怀揣 M8 的那个魅族。
一年举行六次新闻发布会是不够的。
密集的轰炸式营销策略,让魅族的名字始终占据各大IT新闻的头条。
就在11月,魅族推出了一款耳机——HD50。
这并不是魅族第一次发布耳机,但这次耳机的重量明显与之前的型号有些不同。
吸引众多发烧友关注的卖点之一就是魅族聘请了来自最著名的耳机代工厂丰达的团队。
对于这一切,小编不得不感叹:魅族现在真是有钱了。
笔者无意吐槽魅族,只是觉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确实给了很多过去不被重视的行业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耳机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过去,代工厂往往拥有与富士康同样庞大的产能,但赚取的利润却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
如果更多优秀的耳机设计师现在能得到其他公司更好的待遇并制造出更好的耳机,这对行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当然,前提是它是一款好耳机,否则……都是前车之鉴。
所以我们还是直接用产品说话。
外观简述:HD50的外包装不大,和一些手机包装尺寸差不多。
有趣的是,背面印刷的参数上还有一条频谱曲线。
看起来也像是一条非常典型的微笑曲线,视觉上看起来低频比较多。
事实上,打开包装是费了很大的力气的。
耳机放置在圆角防水袋中。
耳机和配件整齐地放置在包装内。
附带的配件很合理,包括带遥控的耳机线、6.35适配器、飞机插头。
不可否认,耳机的外观有点B&O的影响。
毕竟是同一个团队制作的,这很正常。
不过如果把HD50和大众同价位的耳机相比的话,它绝对是一款非常精致的耳机,金属边框,细节也比较精致。
要知道森海塞尔PX只是十年前的价格,而且还是全塑料的。
是的,你会发现目前很多手机品牌做的耳机无论从外观设计还是质感上都给人一种比价格高很多的感觉。
有时候笔者也会问自己:为什么之前国产品牌耳机的设计那么糟糕?为什么好看的国外品牌那么贵? 细节解析:耳机的折叠设计是将耳罩向内翻,HD50的接头处也做成了三段式按键。
阻尼稍大,折叠时手感不错。
耳罩可翻转 90 度,上下调节 45 度。
框架部分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外观质感细腻,半弧形接缝具有足够的强度,长期使用也不用担心变形。
顶梁是一大块皮革包裹着海绵缓震,摸起来感觉非常柔软。
发声单元是耳机的命脉,HD50 重新启用了一个发烧友久违的术语——生物振膜。
所谓生物隔膜,实际上是指由细菌产生的纤维制成的隔膜,本质上仍然是纤维。
生物纤维单元首次出现在索尼的高端耳塞 MDR-E 中,但近年来已变得非常罕见。
近段时间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创新的Live! 2 个耳机。
直插控制采用三键开关,手感柔软适中,支持大部分安卓手机。
根据实际测试,我的索尼Z3c上的所有按钮都可以正常使用。
听前言:因为某厂商出了不好的举动,所以小编对做耳机的手机厂商没有太多好感。
感觉更像是一张票。
不过魅族这次的耳机有点不同。
至少他们在晋升过程中强调了自己研发团队的地位。
这与以往手机厂商在做耳机时只会宣传XXX元来杀掉XXXX元的耳机不同。
这种方法更容易得到一些有识之士的认可。
为什么?因为这次魅族直接从代工大厂丰达耳机挖来了团队。
虽然宣传上强调丰达是BEATS和B&O的研发代工(其实说实话我觉得用Beats太便宜了),但对于很多80后的发烧友来说,第一次接触丰达应该是从海瑟参议员的 MX 启动。
这款开启无数耳机爱好者发烧之旅的耳塞就是方达出品的。
从那时起一直到IE80,丰达和森海塞尔在耳塞上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
所以,方达这个品牌出来的时候,至少可以让人感觉有点靠谱。
音质赏析:说了这么多废话,我承认一开始我并不看好HD50的音质,但是打开音响后,HD50的音质确实没有让人失望。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已经很久没有拥有这款HD50了。
,而且第一次听感已经很好了,所以下面的听感也是在开箱24小时后写的。
至于烧机,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听音体验发生变化,小编会在后续内容中添加。
正如包装上的曲线所示,HD50有一条非常典型的微笑曲线——这意味着它的声音非常抓耳,不是高频的刺激,而是整个三频的平衡。
音乐感。
高频段略带颗粒感,但又不失细腻。
中频段线条感较柔和,密度较松散。
它不凌乱,不做作,也不肥腻。
它把人声渲染得恰到好处,带有一定的情感,但又不会太甜腻。
感到疲倦。
低频部分稍多,弹性充足,但对整体没有破坏作用。
可以说已经接近了作者可以接受的临界点。
多了会让人厌烦,少了可能会让普通听众厌烦。
会感觉不够刺激。
这种声音训练,恰恰体现了背后团队对音乐的理解。
这种软实力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培养,不是靠烧钱就能实现的。
HD50的声场空间比同类产品稍宽一些,低频很多。
同时,封闭结构引起的轻微“桶声”营造出突出的空间感。
动态方面,HD50对于便携耳机来说似乎不能要求太高。
人声的成像距离适中,不会离耳朵太近。
另外,笔者还配对了手头上的几个音源。
虽然我发现手机也能听得很好,但效果最好的还是在HM上听。
虽然不像拨开云雾的感觉,但中频的渲染在HM上更好一些。
让HD50的声音更加甜美舒适。
为HD50搭配更好的音源也是非常值得的。
佩戴舒适度:耳压不大,但对于戴厚框眼镜的人来说,时间长了(半小时以上)耳后部还是会感觉有点痛。
总结:如果你有钱,是外行,但没有太多时间研究,但又想做耳机怎么办?小米的耳机可以说是彻底的失败。
背后的反思是,对于耳机来说,仅靠营销是不够的。
耳机必须以研发为基础。
于是魅族选择了另一条路——直接招募全行业最专业的团队之一。
如果最终得到产品的验证,也证明这条路没有错——笔者让我想起了去年魅族的MX Pro4。
其手机HIFI部分的音质被诟病声音太大,有点粗糙,但也变得不讨人喜欢。
手机该有的声音,而这次单从音质上来说,HD50耳机就达到了同价位便携式耳机中从未达到过的水平。
这和听MX Pro4时的感觉完全相反。
事实上,要找到一种听起来更好的声音是很困难的。
人们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