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昨天,4月,百度联盟峰会在云南大理举行。
李彦宏在历届峰会上都会与大家分享他对互联网行业的看法和想法。
今年,李彦宏首次用PPT展示了百度人工智能技术的进展以及对互联网未来的预测。
他表示:互联网下一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不是大数据或云计算,而是人工智能。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企业之一,李彦宏展示了百度在基于语音识别、图像合成、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的阶段性成果;并得出移动互联网增长出现瓶颈的结论。
人工智能将迎来“井喷”创新等结论。
他认为,“如果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其最重要的作用将是取代简单的脑力劳动”。
李彦宏还透露,百度愿意开放其技术,包括百度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源代码,很快就会向开发者发布。
在他看来,如果把中国互联网分为第一幕PC互联网和第二幕移动互联网,那么互联网的下一幕就是人工智能。
以下为李彦宏演讲全文+PPT。
欢迎来到第十一届百度联盟峰会。
去年我基本上就预演了今年要讲的内容。
和往常一样,我们会在联盟峰会上谈论行业趋势,但今年我们在形式上略有改变。
过去,纯粹是“说说而已”。
今天有一个PPT,标题是《下一幕》。
去年在联盟峰会上,我谈到了互联网的第一幕和第二幕。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它们。
PC互联网从200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08年左右,应该说它改变了整个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这可以说是互联网的第一幕;我觉得第二幕应该算是从2008年开始,大家都真正深刻地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所以我去年留下了一个问题:移动互联网之后会怎样?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这样一个话题。
从2009年到现在,其实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
移动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同时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感受到了压力。
这是什么压力?目前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50%左右。
如果排除老人和小孩,大部分能上网的人都已经上网了。
现在,人口红利几乎消失了,该用智能手机的人都已经用了智能手机,市场逐渐趋于饱和。
现在大家都说市场很大很繁荣,各种机会不断涌现。
但当我们进一步向前看时,我们会发现整个互联网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PC互联网已经上路了18年左右,移动互联网才上路四年。
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成长的压力。
在过去的PC互联网时代,比如百度创立时,中国的网民不到一万。
现在这个数字是7亿。
这里的人口红利快速增长。
移动互联网发展才四年,基本已经普及。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事实上,从国家政策角度来看,所谓“互联网+”行动计划是大力提倡的。
这是因为国家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
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我理解新的增长动力是依靠“互联网+”,让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结合,提高运行效率,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互联网推动经济增长,而我们现在看到了移动互联网本身的增长瓶颈,所以我们必须思考互联网靠什么来维持其持续快速增长。
其实这两个词已经非常了。
这几年很流行,一个是大数据,一个是云计算。
那么互联网+的下一个场景是大数据还是云计算呢?这是我想要的。
去年就讲了,后来因为想讲别的事情就推到了今年,没想到这一年里,人工智能已经从一个尖端的技术变成了大街上人人都能谈论的热门话题。
。
事实上,人工智能背后的技术其实非常复杂,需要投入和做的事情有很多。
所以我想先回顾一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
图灵在2001年提出了图灵测试,当你对面有一个屏幕跟你交流的时候,你说一句话,它回答一句话,看看回答背后的人是机器还是人。
如果你能分辨出它是机器还是人,那说明计算机还不具备智能。
如果你分不清它是机器还是人,我们就可以说计算机有智能。
到了今年夏天,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群科学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一词,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当他们聚在一起时,六七个人计划用一个夏天的时间用他们聪明的头脑来解决人工智能的问题。
没想到不仅一个夏天解决不了,而且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都解决不了人工智能问题。
我们看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1980 年代和 90 年代初。
20世纪90年代,我在美国学习计算机科学。
我们有人工智能课程,我非常喜欢。
然而,学完课程后,我很失望地发现人工智能其实并不实用。
当时我们在任何领域都看不到人工智能有价值的应用,所以当时我们非常失望。
20世纪90年代以后,数据量越来越大,计算能力越来越强,机器学习逐渐兴起;到 2000 年,一种名为深度学习的模型首次证明它比图像识别等所有先前算法更有效。
而且远远超出了过去图像识别的能力。
事实上,深度学习并不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而是很早就提出的。
但为什么2018年会出现这样的拐点呢?为什么人们会突然觉得这个东西管用呢?因为数据量越来越大,计算能力越来越强,而且越来越便宜。
所以那些过去不实用的算法在年后会逐渐进入实用阶段。
还有一年的时间。
年初,百度宣布成立IDL(深度学习研究院),开始大规模进军深度学习领域。
以上是对人工智能发展60年的大致回顾。
现在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在很多领域展现出它的威力。
第一个领域是语音识别。
百度语音识别准确率目前超过97%。
目前,语音识别的日请求量达到1亿以上。
97%是什么概念?比正常人的听力还要好。
如果你不相信,我们就来尝试一下。
1、演示语音识别技术:播放方言或发音不清楚的语音,请现场嘉宾判断内容。
当观众表示听不清楚时,机器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
深度学习等计算机能力在语音识别方面已经相当准确,所以我有时会向朋友推荐百度语音搜索。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百度。
有语音搜索吗?第二个反应是它认得我的话吗?我的话不太标准。
其实你可以看到这些非标准语言都可以很好的识别。
不仅仅是语音方面的进步,我们可以看到语音合成方面可以做很多事情。
刚才那是认可。
如果你说出来,它就会知道你说什么。
接下来,它可以学习你说话的方式,它会和你说话几乎一模一样。
我给大家演示一下,模仿麦兜动画片里的配音演员,在百度联盟峰会上发言。
2、演示语音合成技术:通过人工合成,用麦兜的声音说出一句话。
配音演员实际上从来没有说过这些话,但我们可以根据他过去说过的很多话,人为地合成出他“说”的一句话。
,而且听起来还是很相似的,而且合成的准确度也会逐渐提高。
这就是语音的合成。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图像也是可以合成的。
图像合成有什么实际用途?昨晚吃饭的时候,我们讨论了图像合成一旦实现,演员、明星电影的未来也将被改变。
只要他们同意演电影,我们就不用真的演。
我们可以利用他们所有的动作和语言。
合成的。
过去,大腕一年拍两到三部电影。
未来他还可以拍一三部电影。
只要他同意,我们就可以合成各种动作和声音。
因此,这些技术一旦应用到各个领域,就能创造无限可能。
我们来看看图像识别技术。
我们先看2008年我们做了什么,我当时在联想技术创新大会上演示了这一点。
让我们来看看。
3.演示图像识别技术:对现有图片提出问题,看看图片表达什么,计算机能理解。
不仅如此,它还可以理解你问题的含义,它可以理解你的自然语言。
这就是我们2018年取得的成绩,那么我们来看看2018年和2020年有什么不同? 4、演示“年”图像识别技术:针对现场拍摄的图片提问:“年”和“年”有什么区别? 2017年,我们使用了静态的高质量图片。
2017年,我们用手机拍了一张非常自然的照片。
虽然质量不是很高,但机器还是能很好地理解图片里的东西。
我们提出问题是什么意思。
因此,图像和自然语言理解的相关技术也在迅速进步。
事实上,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对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另一个推动作用很大的其实就是百度去年开始推广的无人驾驶汽车。
我一直说自动驾驶汽车本质上是带轮子的计算机。
这台计算机可以像人类一样识别障碍物、识别交通信号灯、遵守交通规则并带乘客去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
地方。
我还想在这里向您展示一个简短的视频,以演示我们的自动驾驶汽车如何在道路上实际运行。
5、播放“无人驾驶汽车”路试视频。
视频中可以看到,无人驾驶汽车测试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人干预。
当然,自动驾驶汽车距离投入使用还有一段时间。
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当路况不是特别复杂,也不是高峰时段时,自动驾驶汽车可以上下行驶,执行各种动作,无需人工干预。
但如果路况特别复杂,我们的技术还达不到。
但我们相信自动驾驶将在三到五年内成为现实。
我们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其最重要的作用将是取代简单的脑力劳动。
刚才我举的几个例子,比如无人驾驶汽车,一般人几个月就可以学会开车,自动驾驶是一个简单的脑力工作,可以模仿人类。
餐馆里也有一些点餐的人。
他们所做的事情相对简单。
我们的人工智能也可以替代这样的功能。
我们来看看订购情况。
6、播放“度米”进入上海肯德基餐厅为顾客点餐的视频。
这是上海的一家肯德基概念店。
我们使用DuMi来实现点餐功能。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未来很多这些简单重复的工作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实现,取代人类的功能。
当然,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比如金融。
基于大数据以及我们对一个人的理解和分析,这实际上是一种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实现很多过去不太容易实现的事情。
比如征信、百度助学贷款,基本上几秒钟就可以决定是否贷款,而过去可能需要几天时间。
在很多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改变传统行业。
我想我不需要解释更多。
您只需要考虑刚刚展示的技术即可。
无论是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还是图像识别,这些技术一旦应用到各个行业中,每个行业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我们多年来一直在谈论互联网对制造业和物联网的影响。
我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没有人工智能的能力,无论是物联网还是互联网,对于制造业——众所周知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但人工智能几乎可以对制造的每个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原来大家都认为死了的东西未来会变成活的,而且会有人类的智慧。
那么问题来了,这可能是很多人喜欢谈论的话题:人工智能会解放人类,还是会毁灭人类?事实上,很多业内大佬更喜欢后者。
他们都担心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
我是比较乐观的人之一。
我认为人工智能将解放人类。
至少在我有生之年,它无法毁灭人类。
其实道理很简单。
你想一想,能够毁灭人类的东西已经出现了,比如原子弹。
人类目前拥有的原子弹可以毁灭人类很多次,但为什么迄今为止却没能毁灭人类呢?这是因为我们仍然对谁可以按下启动按钮拥有最终控制权。
这方面还是有一个很好的机制来管理的。
因此,人工智能将变得越来越智能,越来越接近人类的能力。
它可以将人类从许多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激发无限的可能性。
过去我们认为做不到的事情,通过人与机器的结合,在未来可能变得越来越可能。
不过,我不认为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因为我们有能力控制它,我们也有能力制定相应的规则。
。
我讲了很多技术,但我想说的是,这些技术不仅属于百度,我们会把它们免费开放给我们的联盟伙伴使用。
无论你想从事什么行业,无论你想进入哪个领域,这些百度技术都是完全开放给大家自由使用的。
我们甚至很快就会开放我们深度学习的源代码,让每个人都可以看到结果。
这些事情是如何实施的呢?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进。
这确实会让人工智能快速渗透到各个行业,从而改变我们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