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两会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加快算力网络创新发展 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时间:2023-03-12 14:11:07 科技观察

两会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加快算力网络创新发展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重要指标加快提升国家整体计算能力水平,对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算力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认为,要充分发挥我国在网络领域的积累,加快算力网络创新发展,推动算力成水电,可实现“一点通,即用”的社会化服务。“当前,我国在算力网络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从概念提出到实施成熟,还存在创新研发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不高等发展问题。工业现代化和计算能力需求尚未得到刺激。”杨杰表示,加快算力网络创新发展,要从顶层设计、技术创新、产业推动、应用孵化、扶持政策等方面持续发力,系统推进,进一步提升我国家在算力领域的综合竞争力。算力网络对于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算力网络是我国最早提出的一个原创技术概念。提供数据感知、传输、存储、计算等一体化服务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杨杰认为,加快算力网络创新发展具有三个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算力网络创新发展,不仅有利于落实国家“新基建”部署要求,促进算力资源精准配置和按需获取,也有利于促进东部数字经济产业链延伸向西,有效降低算力能耗。消费,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二是有利于引领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助力我国赢得技术竞争主动权。算力网络可以实现网络与算力的有机融合与共生,将成为未来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形态。目前,在算力领域,美欧日韩在理论创新和产业分工上都占据主导地位,掌握着大部分国际标准和专利。对我国而言,加快算力网络创新发展,有助于发挥我国在通信领域的领先优势。“网络计算”将推动计算能力领域从被动跟随走向主动引领,全面提升信息通信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三是有利于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满足全社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据权威机构统计,未来五年全球算力平均增速将超过50%;2030年后,元界等新业态、新模式对算力的需求将达到目前的103到106倍。算力网络的创新发展,将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算力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加快经济各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社会民生,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算力网络走向成熟需要解决三大问题。我国算力网络发展存在哪些挑战?杨杰认为,算力网络发展亟待解决创新研发基础薄弱、产业现代化水平低、算力需求有待激发的三大问题。“推动算力网络发展,首先需要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目前,算力网络在标准路由、系统架构等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紧迫感与日俱增。同时,算力网络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目前,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能够在这些重点领域提出原创性成果的顶尖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也比较稀缺。算力网络配套产业的成熟度决定了其产业化进程的快慢。但时至今日,相关产业现代化水平低下已成为阻碍算力网络发展的“瓶颈”。杨杰表示,一方面,异构计算产业布局亟待完善。异构计算相关产业是实现算力网络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国内对异构计算的加速器、编译器、工具链等基础软件投入不足,行业整体成熟度较低。另一方面,网络与计算产业的融合并不深入,仍处于简单叠加状态。设备间的交互接口和信令协议标准尚未统一,难以支持计算网络资源的灵活调度和高效整合。拉动算力需求,加快应用创新,对于计算网络生态建设和健康发展也至关重要。杨杰表示,目前我国的算力成本比较高。国内数据中心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失衡,算力成本无法有效满足普惠发展的需要。以东部用户为例,如果就近调用东部算力,将受到土建和用电成本高、能耗指标紧张等制约;如果他们远程调用西方算力,将面临网络延迟长、数据安全难等问题。此外,在应用创新方面,机器视觉质量检测、无人智能检测等典型应用虽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企业转型成本高、商业模式不成熟,目前普及率仍不高。高的;宇宙、数字孪生等前沿创新应用尚处于概念或科研阶段,商业化面临很大不确定性,离成熟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议从五个方面系统推进我国算力网络发展。如何破解算力网络发展难题,提升我国在算力领域的综合竞争力?杨杰从顶层设计、技术创新、产业推广、应用孵化、扶持政策等方面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加强顶层规划,将算力网络上升为国家战略,统筹推进“双碳”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统筹谋划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加快建设一种新的算力网络模式;加强标准引领、鼓励和引导相关行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全力推动我国算力网络标准成为全球主流标准,不断提升我国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二是构建和增强原始创新源头能力。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计算能力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广泛聚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和团队,打造重大原创技术源头,着力攻克算力网络创新发展的若干制约因素,确保我国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加快制定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为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复合型人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设立国家专项支持基金、引导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等多种方式,继续加大对计算网络重大研究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三是加快配套产业成熟。优化异构计算产业布局,发挥龙头企业“链长”作用,联合上下游企业,制定产业链供应链地图和协同发展规划,推动异构计算产业链国产化,使供应链多样化,确保异构,以确保计算行业的安全和稳定;建立计算网络融合标准体系,建立计算网络融合产业联盟,联合网络和计算两个行业的主流企业,共同推动计算网络设备交互接口、信令协议等标准的统一,实现计算与网络的融合。开放共享网络能力,统筹资源调度;实施算力网络“专精特新”培育工程,对在计算网络大脑等重点细分领域具有专业优势的行业“扶持专家”、“单项冠军”和“科技巨头”,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四是培育壮大算力网络应用生态。加强普惠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算力资源普及率、经济社会价值转化率等关键指标的动态监测,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按照普惠计算持续提升。适度推进、绿色集约化原则计算网络资源布局为应用创新繁荣提供优质支撑;加快算力网络典型应用规模推广,积极开展AR、VR、云手机等典型应用及配套终端落地推广活动,鼓励科技馆、博物馆、艺术馆、城市重要商圈和其他地方设立体验区,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助力典型算力网络应用规模推广。加强算力网络新型应用的培育和孵化,通过设立应用先导区、举办应用创新大赛等方式,引导制造、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大型企业加快打造一批推广“经济效益好、社会影响大、示范效应强”的典型应用,鼓励科技型企业积极培育基于下一代人机交互模式的创新应用和应用。智能终端通过应用创新推动算力网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五是加快完善配套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基础资源倾斜,对数据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在用地审批、电力管道铺设、配套水资源调动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基础保障。算力网络创新发展;探索算力交易支持体制机制,推动有条件的区域组织开展社会化计算资源共享交易试点,建设集中计算资源管理服务平台,积极探索算力定价、调用、溯源、收益等机制分布,为全国提供算力资源共享交易,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完善数据资源流通和应用机制,完善数据资源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流通和应用机制,加快推进隐私计算、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等数据隐私安全解决方案更好地支持算力网络应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