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996,小白兔,中年危机,互联网又累又老

时间:2023-03-12 00:48:25 科技观察

当程序员自发反抗“996”,当老实人被贴上“小白兔”的标签,中年和中层管理者被辞退byoldpeople楼主清理后,很多人都意识到,狂奔了20年的中国互联网,早已疲惫不堪。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加班不过是一种令人讨厌且无法避免的不幸。每个人都保持着勉强的忍耐。反抗996是“白左脑”。每个人都只是根据自己的竞争力和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做出本能的反应。  试图在996事件中找出不法分子是不现实的。尽管《央视今日声明》等官方微博发声,但实际效果存疑。别拿80多家主流科技互联网公司的刻意选择,动辄几十人的法务部是没用的。  996其实有两个问题值得讨论。  ***,你的付出有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呢?  按照职场潜规则,加班多体现在休假的调整上,而不是加班费,但对于没有足够工作时间的公司来说,休假的调整又有多大的意义呢?所以,学点请假的技巧,总比有空去骂街来得实惠。  其次,996是否符合过劳的标准?  2016年10月,日本根据《过劳死等防止对策推进法》制定《过劳死等防止对策白皮书》,规定如果在2-6个月内每月加班达到80小时以上,则视为过劳死,由公司负责.电通公司26岁的白领高桥茉莉自杀,成为最著名的导致CEO辞职的案例。按照996标准,每个月累计加班时间高达288小时,够累死3次了。电通副社长中本昭一等高管以清理小白兔为名鞠躬道歉  ,但裁员是另外一回事。  对于裁员,赞成的人不多,反对的人却不少,但包装成现代管理理念,自然有追随者。正如周鸿祎所说,看似人畜无害的小白兔,会将公司变成一片死海,360于是掀起了一场“赶走兔子,分股给新狼,人人争当狼”的运动”。这种措施无所谓对错。如果一定要评价它,就得看它背后的真实来龙去脉。  老板眼中的好员工是什么样的?大概有两个。  第一类是A级人才。乔布斯说,这种人太强大了,你根本不需要顾及他的自尊,扔坑里就能制造惊喜。但是这样的人有多少,乔布斯算了半天,历史上只有5个苹果。  还有自我推销型,整天干劲十足,老板随意扔两句金句让他睡不着觉。它们是所有企业成功的基石。  乔布斯所谓的A级人才,可遇不可求。这种人无论怎么努力都不会失败。乔布斯本人被解雇过5次,但遗憾的是,数据显示,这类人还不到总人口的0.08%。  任正非曾说过,“钱给够了,不是人才也能成人才”。然而,大多数公司无法满足华为诱人的薪酬,所以老板们的要求很简单:如果你不是万分之一,你们就别当瞎子BB,老老实实加班就好,正如搜狗王小川所说,“不认同公司制度的人,要么适应,要么反馈建议,帮助公司改进。出来咬舌头没什么?有胆子的赶紧滚出去。”在这种僵局中,最倒霉的是那些中年和中层危机叠加的人。  很多中国公司(不只是互联网公司)希望赶走老不想进步的员工,或者不能再贡献价值的中层管理人员。这没有感情色彩,纯粹是普通的经济考量。  但为什么同样是东亚文化的日本却发现,它有终身雇佣制吗?  因为日本和德国的经济起步都是传统制造业,把经验丰富、技术过硬、技术过硬的高级技师神化,把工匠精神提升到极限。终身雇佣有利于为了避免恶性竞争。  中美互联网经济没有这个羁绊。  ***,互联网的强大在于消除了底层工作的技术差异;  二、莫矿石定律决定了技术迭代的不断加速;能力;  京东的规则一一对应了员工的这些情况,即不能努力的人,绩效差的人,性价比低的人。996的实施,老员工的抛弃,中间的清理,都是为了创造流动性,制造危机感。地球上没有人会轮回,也没有人不能被牺牲。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警方的质疑,这一切行得通吗?  力挽狂澜当然没用,有用的是姿态本身。  不管大家对加班裁员有多么反感,现实已经形成。当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企业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内部清洗。  不管有多少人说不注意考勤是公司没落的开始,还是有很多老板迷信延长工作时间可以隐藏忠诚度。  因此,加班、裁员是转嫁危机的手段。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加班是融资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投资人可能会看技术、运营、市场、团队、营收、盈利能力,但没有投资人看好一家正常签约的公司。  大家其实都懂公司的难处,懂华为的“自愿奋斗”协议,懂京东取消快递员底薪,懂有赞年休假的说法,懂搜狗王小川的愤怒,懂腾讯的提前退休关怀,理解罗振宇对团队建设的愤怒,理解拼多多的双班倒,理解人人车的种子合伙人计划,不理解的是他为什么要如此理性地解释自己的动机,为什么非要让员工如此不堪。  所有公司都是以赚钱为目的,杀友杀商。互联网既不高贵也不卑微。马云、马化腾之所以气场比王健林更耀眼,是因为在典型的互联网语境下,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功。抄袭,这就是互联网能够把加班变成一种文化、一种仪式感的根本原因。  Sao有很多操作,一日三餐的食堂,自己养猪种菜,期权计划,开放办公室,精心设计的晋升通道,还有团队建设和年会逼你成为网红快手活动等等。一旦你拒绝加入游戏,等着你的就是懒惰平庸的年轻人、老白兔等等。  事实是,这个世界上很少有工作可以靠信仰而不是金钱来驱动。  比如老师,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侦破杀人案的警察们,寄希望于为无辜的死者伸张正义。  ,和消防员一样,都想牺牲自己的生命换取他人的生存机会。  还有医生。一个人再强大,在疾病面前也是束手无策。  此外,任何纯粹以创造财富为目的的经济活动,你都应该而且必须支付同等报酬。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所谓的互联网治理,其实是清流政治和下属员工文化的升级版。  传统的中国治理分为两层。  最高层是官员。科举制度所造就的士大夫式官僚体制,似乎是连续的、稳定的、高效的,以致后来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底层是官员,有精明的主子,也有能干的部下。他们为人低微,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技能,可以独揽某项工作。  这两者形成了一种奇怪的不匹配。官传牧民之道,以四书五经之教,师傅负责拆分出可执行的KPI,下属的任务是不择手段去达成。  今天的互联网公司本质上还是由这三类人组成的。  在企业常见的结构中,创始人相当于古代的大官,负责指明方向,谋划战略,顺便谈理想和情怀;监督和实施;码农、运营、产品、营销等都是下属,在美好的愿景下承载着不那么干净的KPI。  有人必须做脏活。  历来,士大夫从不与下属谈理想、谈志向,只是把后者当成没有感情的执行工具。为什么?因为价值观根本无法传递到这一层。  这有两个好处。下属员工不用费心去听烦人的道德讲课,当然也不用为制度上的任何错误承担责任。  今天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堵上了这两个漏洞。不求柴米油盐,必有诗意远方。996有自己的理论加持。如果你不想听,就离开。谁反对,谁就是白左;一直做是不够的,网络没时间陪你慢慢变老。  所以享受互联网的现代时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