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IT中年男”这个近两年的热词,因为高通总部员工跳楼事件再次走红。在跳楼事件中,华裔工程师吴大卫从总部办公楼六楼跳下,当场死亡。据传,导致这起事件的“凶手”就是长期肆虐IT界的“幽灵”——裁员。 DavidWu,现年40+,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多伦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于2008年加入高通,担任基带集成部门的全职工程师。到2015年9月,高通已经解雇了4500多名员工。不幸的是,吴大卫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次失业的吴大卫主要靠打零工生活。直到2017年7月,他重新回到高通,但只拿到了“一级合同工程师”的身份,基本上是应届毕业生的水平。而祸不单行。今年4月,高通再次宣布裁员1500人,DavidWu再次进入裁员名单。这一次,他在CEI级别连裁员补偿都拿不到。或许正是这一击,让他走上了六楼的天台。 又是一个中年IT男不忍裁员而落得下场的事件。近年来,此类事件频频发生,屡屡冲击着这一群体脆弱的心理防线。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的事情总是发生在这个群体——中年+IT工程师+男人身上。 其实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并不是巧合,更多的是行业发展大趋势下的必然。 毫无疑问,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里,互联网的浪潮直接带动了IT行业的发展,从硬件基础设施,到底层平台,再到上层应用软件,甚至相关配套行业。连锁享受了这场盛宴,而作为这个行业的主体,各IT企业的员工也充分享受到了这场红利。 IT从业者享受着IT行业近十年高速发展的红利。与社会上其他行业群体相比,他们的收入是非常高的,比如以BAT为代表的众多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员工年收入上千万,这在很多行业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而正是这种高水平的收入支撑着IT从业者和他们的家人过上了比较高的生活水平。一辆汽车,一个全职家庭主妇,两个上私立外国语中学的孩子,每年定期出国旅游。在他还在踏踏实实工作的时候,这些都不是问题,他都负担得起。毕竟工资很高,奖金也很多。 同时,IT男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他们通常不擅长财务管理。很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变数,甚至充满了尔虞我诈。因此,IT程序员虽然收入高,但财富并不多。 另外,IT人员普遍存在技术迷信情结,认为自己掌握的技术永远是最先进、最实用的,总是不愿转向其他技术方向,总是会钻研得更深。如果在传统行业,这就叫工匠精神,这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在IT行业,“积累经验是不可能的”,必须靠不断的创新来创造价值。因此,要求员工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储备和技术方向,以紧跟市场需求。跟不上这个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他就会被淘汰。 还有一层。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年龄不是财富,而是负担。因为老员工在公司呆的时间长,工资和福利一般都比较高,但是因为IT行业的经验是有保质期的,一旦过了保鲜期,之前的经验就一文不值了。那时候年轻员工的价值几乎和老员工一样,甚至超过老员工,因为年轻员工可以加班! 综上所述,中年IT男是最脆弱的,这几乎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而这种伤害往往是致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