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00后如何使用手机上网

时间:2023-03-11 22:39:28 科技观察

百度发布《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5贺岁版》(以下简称“报告”),分析洞察00后手机上网行为。所谓00后,主要是指6-15岁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均年龄12岁,跨度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如果你只把00后看成是一群“熊孩子”,那你就太小看他们了。报告显示,00后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一代,正在成长为支撑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中坚力量。那么,这一群体在移动互联网中的行为有哪些特点,又能为家长和老师的管理、企业的营销提供哪些启示?与行为特征趋于固化的“前辈”相比,00后更愿意尝试新应用、新技术。00后作为名副其实的小鲜肉,被贴上了“尝鲜”的标签。据报告统计,00后关注更年轻的手机品牌。他们更喜欢国外品牌和小米、魅族等新品牌,机型也比较丰富。不过,00后实际使用的手机品牌与市场上的手机品牌并没有太大区别。原因很难解释。或许是因为尽管年轻小鲜肉更受关注,但买单的还是70后、80后的父母,经济无法自立。让他们束手无策。除智能手机外,2000后用户更喜欢尝试新的、长尾的应用,此类应用的下载量是一般市场的1.3倍。00后对新技术的接受度更高,也更愿意尝试。比如,在移动搜索方面,他们更提倡“惰性搜索”。从数据来看,在整体移动搜索用户中,00后占比接近17%,贡献了34%的语音和图片搜索请求。学生党的身份引发了夜间效应和周末效应。这些标新立异的00后小鲜肉现在都是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所以他们的行为举止和无数前辈学生时代的行为非常相似。首先,00后更倾向于使用APP办公、游戏和音乐。由于学生日常生活简单,所谓劳逸结合,2000年后的课余精力不仅复习课堂所学内容,还需要娱乐消遣。其次,由于学生作息时间的限制,00后的行为特征有两种规律性的影响:夜间效应和周末效应。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00后的主要娱乐活动集中在移动互联网上。回过头来看,80后、90后的娱乐项目还是比较单一的。00后手机使用时间多在晚上释放,周末增加较多,主要涉及娱乐应用,包括游戏、网络视频等,说到填鸭,想必是考前普遍的特点来过的人,00后当然也不例外。曾经被父母嘱咐不能看电视,不能打游戏,只能含泪苦读;而00后则会在考试前恋恋不舍地卸载大量的社交和娱乐应用,通过与世隔绝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考试结束后,近57%的应用程序被重新安装,另有43%的应用程序消失了。因此,考试前后,成了他们更新APP的集中爆发期。00后带动移动互联网四大发展趋势作为潜力无限的用户群体,00后的行为特征也深刻影响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首先,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应用,产品和品牌都趋向年轻化。与其他群体相比,00后是尝鲜的先行者,所以只有真正打动他们的产品才能留在手机上。其次,根据00后的三大效应(夜间效应、周末效应、考前效应),针对他们的运营也将趋于季节性,尤其是考后应视为娱乐的黄金时期应用推广。00后热衷的语音和图片搜索,将随着这一群体的崛起逐渐成为主流。***,拥有平板设备的00后比例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对于他们来说,跨屏与多屏之间的体验也将成为重要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