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使用可穿戴设备支付!你能杀掉二维码吗?

时间:2024-05-22 20:02:51 科技赋能

移动支付已经叫嚣了很多年,现在NFC模块已经成为中高端手机的标配,但实际应用情况却并不乐观。

相反,以二维码为中介的支付方式在中国已逐渐成为主流。

总体形势似乎已定,但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兴起,移动支付似乎有了新的变数。

一些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发现,解决手腕上的支付问题可能是一个好主意。

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严重依赖互联网的二维码对于无屏甚至小屏设备来说可能不是最佳解决方案。

业内人士告诉网易科技,可穿戴设备如果加入NFC支付,在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事实上,最近推出的Apple Watch和Jawbone UP4都增加了NFC支付功能。

但由于支付协议等因素,国外厂商主导的可穿戴支付尚未进入国内市场。

在中国,以瑞士手环、Sharkey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产品已与市政公交卡公司合作,从公交、地铁场景转向线下支付,试图重述移动支付新故事。

然而,想要真正连接线下,公交、地铁只是开始,安全、便捷或许不是决定性因素。

想要讲好可穿戴+NFC的故事,最终还是要和线下网点的布局展开竞争。

一切才刚刚开始。

可穿戴支付,从“屌丝”开始 事实上,国内具备移动支付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并不多。

即便是与支付宝合作的小米手环也只是起到无密码移动支付的作用,支付链接依然在手机上。

真正意义上的穿戴支付目前仍以刷手环、Sharkey等NFC支付产品为主。

对于这些厂商来说,线下支付的使用场景多为小额支付。

如何解决这种场景下的用户需求是一个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据瑞士手环开发商凤凰云科技CEO陈康洪介绍,如果目标是用零,就必须匹配一个相对平民化的群体,而这个群体大多依赖地铁和公交车来工作和出行。

没有什么比......好。

针对“屌丝”群体的特点,凤凰云在定价上尤为谨慎。

据了解,刷鼠手环售价为1万元,并推出了一系列赠送手环的活动。

陈康洪表示,做第一代产品时,他并没有打算靠硬件赚钱。

他首先以低价发放“卡”。

即使是Swipe手环的后继者,价格也不会超过1元。

值得一提的是,刷鼠、走棋的可穿戴产品不仅仅是嵌入异形卡片。

据inWatch开发商盈趣首席执行官王晓斌介绍,inWatch几年前就已经将公交卡嵌入到手表中。

深圳还有不少厂商做到了这一步。

刷公交卡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

最重要的是卡必须充值、查询,才能满足这群人的需求。

陈康洪表示,可穿戴支付的本质是连接线上和线下。

尤其是现在地铁票价不断上涨,卡充值也越来越频繁,这进一步说明了在线充值的重要性。

而一卡通只是可穿戴支付的开始。

这类产品的普遍思路是线上充值,线下直接刷卡消费,然后引入一卡公司等合作伙伴提供网点、协议等方面的支持。

从具体流程来看,设备的每个本地账户都会匹配一个在线账户。

刷书使用百度钱包,握奇使用易卡自有支付工具。

用户将资金存入在线账户后,用户可以使用蓝牙等模块同步到本地芯片。

刷刷手环还表示,未来将引入支付宝、微信到充值链,方便普通用户充值。

刷数和哇奇认为,首先应该尽量满足这些“屌丝”用户的基本需求,形成一定的用户粘性,然后再拓展到其他场景,让线下支付有后续的故事可讲。

以毫秒取胜,NFC有着先天的优势。

然而,抛开线下网点,可穿戴产品选择NFC有哪些优势呢?在握奇智能战略总监叶欣看来,NFC芯片级支付首先更安全。

对于移动支付常用的二维码,叶欣认为其安全水平还远远不够。

“说到支付安全,我们觉得应该有一个更安全的解决方案。

”叶欣补充道。

据了解,握奇数据据称在安全方面拥有20年的技术积累,目前为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提供U盾等安全解决方案。

二维码的安全问题确实是经常被诟病的一个弱点。

业内人士告诉网易科技,由于二维码可以任意合成,无法从外观判断其安全性;如果支付时扫描带有非法指令的二维码,极有可能泄露银行账户等重要信息。

信息。

不仅如此,叶欣还认为,二维码支付只是一种折衷方案。

它本质上并不是真正的线下支付,而是将线下支付引入线上。

在进口过程中,不仅存在安全问题,还存在便利问题。

这个便利性问题主要在于刷码的过程。

实际支付中,如果没有网络或者信号环境较差,二维码支付会直接中断,用户必须取出现金才能继续支付流程。

即使网络畅通,拿出手机、解锁、进入APP、扫码、跳转支付界面、输入密码的整个过程也可能需要一分钟到几分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比现金支付更复杂。

麻烦。

例如,在超市场景中,由于网络较差,用户不希望占用柜台太长时间。

毕竟后面可能还有顾客在排队。

如果能像公交卡一样一刷即付,用户体验将会大大提升。

您需要多快刷卡? Watchdata给出的答案是毫秒。

据了解,握奇的另一个身份是,它是一家卡商,持有全国约30%的市政公交卡份额。

叶欣表示,毫秒级是刷卡时间要求,握奇的标准对于穿戴式支付也是一样。

然而,对于号称解决安全和交易速度问题的可穿戴支付来说,设备本身的电池寿命很可能成为一个隐忧。

Sharkey官方给出的续航时间为11天,在可穿戴设备中已经不算短了,但支付中途还是无法避免断电。

与 Watchqi 不同的是,Swiss Bracelet 提供了“无源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即使取出电池,您仍然可以使用它。

陈康洪表示,刷单方案是将现金存入本地芯片而不是网上账户,有电与否不会对支付本身产生影响。

这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线下支付的稳定性。

安全、快捷、断电支付是芯片级可穿戴支付所提供的优势。

但能否普及还要看应用场景和线下网点。

毕竟,公共交通还只是线下支付的一小部分。

可穿戴+NFC,故事从线下开始 至于指令的作用,技术并不是难点。

难点在于看谁能收集线下场景。

据北京一卡官网介绍,此类穿戴式支付所依赖的一卡已拓展至多家线下网点,包括沃尔玛、京客隆、物美、威多美等均拥有一卡POS机,但一卡公司没有推广过。

,让数千万线下网点长期闲置。

此外,“用户在超市和餐馆刷卡时可能看起来很奇怪,但使用可穿戴设备时可能看起来很奇怪,”叶欣说。

这也是他们想利用该卡的线下网点开展活动的原因。

线下支付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网点不需要公司花费资源去扩张。

另一方面,刷书透露,除了利用现有网点外,刷书还正在与卡公司策划增设线下POS机的计划。

这类简易POS机的成本不会很高,会在一些需要小额支付的商店推广。

预计该计划将于年底正式启动。

除了一卡通自有网点外,刷刷也在尝试使用银联的“闪付”终端。

陈康洪表示,“银联闪付其实已经比较成熟了,全国有近万个终端。

本来是银联为了小额支付而设计的,但银联要求使用闪付时必须从银行卡输入闪付才能使用资金,太麻烦了。

据了解,刷双想要自己做资金转入闪付的过程,将闪付嵌入到手环中,从而利用闪付的线下资源。

不过,陈康洪也承认,这还需要与银联进一步沟通,目前还没有推出时间表。

此外,由于加入一卡和闪付都是通过软件应用,未来有可能加入更多协议。

握奇还透露,将会推出一些协议。

未来会与一些机构合作的金融场景,但由于还没有落地,所以不能透露太多,但总体来说,这类可穿戴支付在应用场景和拓展上,对国企和政策的依赖程度较高。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包括网点在内的芯片级线下支付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

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未来可能会有更大的玩家进入游戏。

目前来看,这一方案确实解决了二维码支付的部分问题,但该方案的成熟度仍需证明,而其对银行国企的高度依赖既是其优势,也可能成为其致命弱点。

线下场景的开发可能需要他们做更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