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欧洲的数据中心数量几乎占全球的一半,商业数据中心是中流砥柱。相比之下,在中国,目前建设和使用的数据中心大多是中小型的,其中90%以上是400平方米以下的小型数据中心。由于技术、资金、人才等原因,中小型数据中心普遍存在能效差、水平低、重复建设等问题。同时,由于维护技术复杂、成本高、运维困难、用户需求变化快,很多数据中心难以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而且,大多数数据中心都集中在自身的数据存储和传输应用上,尚未对政府应用、业务发展、基础科学研究和重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幸运的是,国家已经开始注意到这种情况。两年前,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开始在华东、华南、中南、东北建设庞大的数据中心,引进IBM、惠普等世界500强企业的数据建设和管理技术。最终目标是形成覆盖全国的“数据中心服务网络”,为国家重要信息系统提供多地互为备份的高安全保障。事实上,信息数据是一种重要的稀缺资源,甚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不可小觑。在轰轰烈烈的建设热潮中,需要保持一定的冷静和理性。业内人士指出,在我国建设“数据中心服务网络”时,要统筹全局,着眼于数据的大融合大流动,避免“建设中毒”和蜂拥而上的羊群效应。从公开报道来看,我国多个地区已经开始或计划建设大型数据中心。希望在建设过程中提前考虑合理布局和同质化问题,避免重蹈国内一些产业发展的覆辙。大型数据中心地区(含辐射地区)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扩建、改建IT机房和数据中心,可鼓励和引导地方外资、合资、民营企业在将重要信息系统存储等相关业务纳入现有数据中心。一些数据中心服务,形成联合数据网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数据中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政府机构、行业组织等用户的数据多为敏感信息,关系到地方经济、国计民生、政府等。决策。因此,数据中心的建设对承建者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引进靠谱、专业、有能力制造真正“数据网络”的建设者。特别是数据中心的核心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涉密数据的存储和运营,要由资质较高的企业来承担,必须在企业层面进行把控,确保数据使用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