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深度解析】可穿戴设备必须克服的三大痛点

时间:2024-05-22 17:54:07 科技赋能

近日,一年一度的移动医疗会议mHealth移动医疗峰会在美国召开。

早在10月9日,就已经举办了以可穿戴设备为主题的预演会,而今年峰会的主题依然是创新,提供更好的移动医疗健康解决方案。

事实上,随着国际巨头苹果、谷歌、三星等公司不断投入可穿戴设备的研究,可见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持续乐观。

此前,可穿戴设备曾被批评含有大量欺骗人们的无用东西。

许多智能可穿戴设备声称能够进行健康监测,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

事实上,“尴尬”和“欺骗”无处不在。

在聚焦移动健康概念的热浪中,号称可实现各种身体数据动态监测的智能穿戴产品大受欢迎,比如具有记步功能的智能手环。

这些智能手环主要通过手臂的摆动来记录行走步数,因此无法判断人是否真正在行走,很容易造成监控失真。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不少产品不仅提供不准确、不可靠、不权威的监测数据,还打着“健康”的旗号来凑热闹。

大多数可穿戴设备的核心点是监测用户的健康指标。

,它只是扮演一个健康管家的角色,与医疗、智慧医疗的概念相差甚远。

幸运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上述问题已经逐渐得到解决。

近日,三星半导体部门宣布开发出一款专为可穿戴设备设计的芯片。

这款生物处理器的心电图监测功能不仅可以帮助运动爱好者测量心跳、呼吸频率等,还可以让专业人士评估运动表现。

此外,该处理器还可以帮助记录血流读数,有望帮助医生通过分析心电图数据来诊断患者的疾病。

不难发现,未来可穿戴设备将帮助人们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身体。

然而,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可穿戴设备要得到广泛应用,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培养用户习惯。

很多用户对可穿戴设备的认识还仅限于之前的计步器。

问题源于对可穿戴设备功能缺乏了解。

只有根据用户的身体状况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分析,用户才能真正明白自己买回来的不仅仅是监测身体的仪器,而是帮助自己健康生活的宝贝。

但目前的情况是,或许很多销售可穿戴设备的工作人员可能只熟悉产品。

让数据收集更有意义。

可穿戴设备的作用是随时随地采集、监测和监测用户的生理现象,最终帮助用户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由于大多数用户都是“零”医学背景,可穿戴设备上显示的动态数字不会让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感到紧张。

虽然一些可穿戴设备已经实现了数据同步,取代了之前需要手动输入的步骤,但大数据分析的意义仍然没有体现出来。

可穿戴设备需要打破的障碍是实时共享。

数据收集的目的是为了“灵活”地使用这些数据。

医务人员应参与可穿戴设备使用的全过程。

与相关医务人员实时共享大数据非常重要。

相关医疗专业人员应全程参与可穿戴设备的整个使用过程。

当可穿戴设备收集到相关数据时,必须有人解读这些数据,才能对用户的健康问题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用户预防和改善疾病,帮助用户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毫无疑问,可穿戴设备未来将会有更多突破性的发展,但前提是上述问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