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11月17日报道:据悉,中国移动将在年底前推出融合通信业务。与以往各种服务不同的是,该服务将原来独立的短信和彩信转变为基于数据流或wifi网络的新型消息服务。该业务已进入最终资费体系设计阶段。商业化后,用户将完全基于网络发送短信,从而实现免费。众所周知,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4G资费不断下降,Wifi热点无处不在,以微信、易信等产品为代表的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就连曾经风靡一时的拜年短信也逐渐受到了微信的威胁。即便是微信电话本的推出,运营商的传统语音通信业务也感到“如坐针毡”。可以说,短信的实用价值正在下降。中国移动此时推出融合通信业务有何意义?在固定宽带上网时代,运营商一直是一只手遮天。如今,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各种增值产品和服务已经形成产业链。3G推出后,智能手机的价值得到了无限释放。腾讯微信、网易易信等各种OTT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3年,虚拟运营商正式获得牌照,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进入原本由三大运营商主导的通信市场。最关键的是,这些竞争对手都是基于运营商的网络。这就造成了运营商搭台,OTT公司表演的尴尬局面。这也成为运营商转型的难点。IDC圈评论员认为,中国移动此时推出融合通信业务,其实可以理解为试水突破转型困境。目前有消息称,中国移动将在未来销售的手机中植入综合通信服务。这项服务甚至可以让用户在没有SIM卡的情况下,像微信一样通过Wifi发送文字、图片和位置信息。.同时,用户还可以选择预付费或后付费。我们应该对这种试水持积极态度,但老实说,这还不够。因为,虽然中国移动也在免费提供服务,但它正在向靠用户盈利的方向靠拢。不过,与微信相比,短信似乎成了“黄花”,优势被大大削弱。更重要的是,移动服务目前仅处于“点对点”级别。无论用户发送短信还是图片,都只能一对一发送。来达到在朋友圈引起其他用户共鸣的“点对面”效果。说白了,中国移动没有微信那样的生态系统。虽然面临被边缘化的压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运营商的底子还在,网络基础还在。数据显示,虽然短信业务使用率逐年下降,但2014年春节期间的拜年短信仍高达300亿条,运营商这段时间的收入仍应达到3%左右。亿元。这至少说明,传统运营商的用户基数依然庞大。此外,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4G时代才刚刚开始。此时实现融合,仍算得上是“亡羊补牢”。未来,如果运营商能够基于这种融合,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和以关系为中心的平台的建立,还是有可能回到这种局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