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智能机器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实现经济和社会价值。正如中国著名学者周海中先生在其1990年发表的经典文章《论机器人》中所预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时代正在到来;智能机器人将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推动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变革。”从现在的农业来看,他的预言已经变成了现实。智能机器人在田间除草(图片来自网络)智能机器人是一门多学科的科学,涉及人工智能、机械工程、控制科学、计算机、电子、材料等领域。它具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种内部信息传感器和外部信息传感器。除了具有受体外,它还具有效应器作为作用于周围环境的手段。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扩大,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农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发展空间很大;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都在大力发展农业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提高本国农业技术水平。一个智能机器人至少要具备三个要素:感觉要素、反应要素和思维要素。目前,人工智能、感知技术、认知技术、行为控制技术三大核心技术是智能机器人发展的主要技术。在感知层面,主要涉及语言识别和肢体识别;在认知层面,主要涉及语义理解、情感分析、决策层面的多模态交互;在执行层面,主要涉及步态控制、步态识别与交互等。近年来,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机器人使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农业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例如,我国极飞科技有限公司将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已在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部署6万多台农业智能机器人,服务超过931万农户、7.8亿亩农田。这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也让人们可以更智能、更高效、更轻松、更简单地管理农田,增加收入。此外,公司利用农业智能机器人,帮助农民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45363吨,缓解了土壤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等问题。又如我国极木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农业智能机器人,可以进行智能育种、农作物去雄、病虫害监测、农电巡检等。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玉米去雄试验市场空间有望达到25亿元以上,玉米去雄成本占玉米种子企业第二大支出。极木科技智能机器人利用视觉技术解决田间车辆信号弱的问题,通过机械臂图像识别,自主剔除杂质和弱植物,精准去雄,可节省大量劳动力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0%以上。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智能机器人正在为农业领域赋能。它呈现出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等诸多优势,备受大众关注,同时也向社会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尽管当前全球新冠疫情尚未平息,但智能机器人在农业领域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对于经济和社会而言,农业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未来,农业智能机器人必定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农业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甚至替代人的生产劳动,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而且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农业生产环境,防止农药、化肥等对人类的危害体,提高工作质量。农业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目前主要集中在栽培、施肥、喷药、蔬菜嫁接、植物苗木移栽、收割、灌溉、养殖及各种辅助作业等方面。日本是智能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国家。如今,已有超过10000台智能机器人应用于农业领域,将构建无人农业生态圈。不久前,我国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先生表示,未来三到五年,推动农业转型的重要技术是智能机器人,它可以快速创造价值,解决重复性劳动,弥补农村劳动力流失。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先生近日也表示,机器人技术将带来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影响中国第一产业,农耕过程必将由机器人完成。一旦耕作过程由机器人完成,粮食安全问题就不再是核心问题,因为它可以拉平耕作的差异,最终形成粮食自由。智能机器人在农业领域早已大显身手,但目前智能化程度不高,只能说处于智能化初级阶段。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发展,智能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高。毫无疑问,智能机器人将成为推动农业转型的重要技术力量,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